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现状分析

2024-11-08 00:00樊萍
新农业 2024年3期

东北的稻作区域主要在黑龙江和吉林全域境内、辽宁省大部分区域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大兴安岭区域,属于我国最高纬度的稻作区。东北地区所种植的水稻,因为其特有的充足光照、较长的积温时间、肥沃土壤、优质水源、污染低等方面优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喜爱,并在全国范围内畅销。其主要原因就是,东北水稻生长受到当地积温的影响,生长极为缓慢,有着较长的生长时间,通常都是一年一熟,为此,水稻的质量较高。此外,东北特有的土壤具有良好的质量,肥沃度高,确保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为了保证该地区能够稳定发展水稻事业,需要对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使用提高重视。

1 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病虫害防治缺乏完善性和系统性

现阶段,许多种植水稻的地区缺乏完善的防治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病虫害预测机制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预测机制缺乏有效性,使得整个防治工作的开展并未重视“预防优先”原则。通常都是在病虫害已经出现的情况下,才着手进行相应的治理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虫害带来的影响,但是并未最大限度地降低影响力,对于病虫害的发生率也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导致水稻最终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依旧受到了影响。二是培育管理工作缺失。在对水稻进行培育和管理阶段,其工作不到位,致使无法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复杂环境条件下所发生的各种病虫害问题,同时,在对病虫害发生概率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也不能对自然条件进行充分全面地利用。

1.2 水稻种植人员缺乏较高的技术运用水平

种植水稻的几乎都是农民,其在专业技术以及实际技术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不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大部分水稻种植人员在使用防治技术时,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且,最常被使用也是关注程度最高的就是化学防治。频繁地运用化学药物,不仅给周边环境带来了影响,还存在着化学药物残留的问题。长久地使用药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提高了病虫害对药物的抵抗能力,使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佳。二是许多水稻种植人员在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知,致使在病虫害发生时,大部分种植人员无法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不能立即开展治理工作。有的种植人员在治理过程中,选择了错误的技术方式或者防治不彻底等,这些因素影响了最终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 病虫害防治技术效果的强化

2.1 优化和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

为了更好地解决病虫害防治体系中的缺陷,有关组织需要对病虫害防治体系进行创建,并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具体的工作内容有:建立一个预测病虫害的机制。水稻种植过程中,之所以会发生病虫害问题,主要同水稻种植区域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联系。为此,有关部门可以借助科学化的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收集和整理该方面有关的信息资源,以此来为预测病虫害的工作提供参考。例如,若是气象预报预计未来会有高温天气,同时还会有大量降雨的情况,则可以根据相关信息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判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了解决培育管理工作缺失的问题,要重视培训相关种植人员的管理意识以及综合能力。此外,有关组织还可以借助生态调控技术,来对区域管理机制进行创建,有利于在控制病虫害的过程中,能够对自然生态条件进行有效的运用。所谓生态调控技术,就是将目标放到生态环境中,首先,要对生态环境进行建设,使其良好的生态得到保护。之后,通过对环境中的某一种因素进行运用,实现处理其他因素的目的。生态调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例如,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可以在稻田区域内养殖鸭子,或者将其他病虫害天敌的生物种群引进稻田,以此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水稻产量和质量所带来的影响。

2.2 强化种植人员运用防治技术的能力

有关部门可以借助教育培训活动以及帮扶组织等形式,来对种植人员的防治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强化。首先,需要帮助种植人员了解和掌握常用和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确保种植人员能够合理地使用相关技术。其次,组织种植人员学习各种病虫害以及各种技术的具体知识内容,以此来提高其对技术和病虫害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防治技术。

3 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3.1 二化螟的防治

在防治二化螟时,可以对二化螟绒茧蜂进行运用。其能够在二化螟幼虫体内进行寄生,以此达到越冬和休眠的目的。二化螟绒茧蜂可以有效地防治各代二化螟幼虫,其在进入虫道时,主要通过对二化螟幼虫钻蛀的形式,然后在其体内产卵寄生。一般情况下,被二化螟绒茧蜂寄生后的二化螟会有食量降低、停止发育的情况,使其无法化茧,最终死亡。运用二化螟绒茧蜂能够使越冬的二化螟数量以及田间二化螟种群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

3.2 稻瘟病的防治

稻瘟病会通过水稻进行大面积地传播,对水稻生长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若是不及时和恰当地对其进行处理和预防,会使水稻发生大面积死亡的情况,最终影响水稻的实际产量,使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为了能够使水稻的抗病害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土地耕种和施肥工作。施肥时,主要施加有机肥料,并辅助施加化肥,二者结合运用,避免使用硝态氮肥。相关人员可以配合早耕工作,一次性地加入适当的完全腐熟的农家肥,在此过程中,配合运用二胺、硫酸钾、尿素或者硫铵等。施肥的配比需要结合土壤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追肥要结合水稻实际生长情况来确定,主要施加穗肥和分蘖肥。要对氮肥的施加量进行严格控制,使贪青晚熟的情况得到避免,使水稻发生稻瘟病的概率得到有效降低。水稻能够从土壤中吸收的硅元素量较低,为此要对硅钙肥进行适当施加,能够有效预防稻瘟病的发生。此外,在播种以前,相关人员可以将水稻种子浸泡到1000倍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中,浸泡2小时左右,以此来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的抵抗能力。当水稻田中出现了稻瘟病,可以使用1000倍0.5%的甲基硫酸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0.4%的稻瘟灵乳油,并对患有稻瘟病病害的稻田进行喷施,从而使稻瘟病蔓延扩散的情况得到有效抑制,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3.3 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在防治稻飞虱的过程中,可以对扑虱灵进行运用,将0.08公斤的扑虱灵加入53公斤的水中,喷施每亩稻田。此外,在防治稻纵卷叶螟时,除了对赤眼蜂进行利用,还可以喷施0.02%的阿维菌素。每45毫升0.02%的阿维素菌加入20~30公斤的水中,并在每亩稻田内进行使用,可以使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得到有效防治,水稻最终质量得到确保。

作者单位:凤城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