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蚜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024-11-08 00:00:00田成文
新农业 2024年3期

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玉米植株含水量和含糖量较高,极易受到害虫危害,蚜虫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蚜虫以玉米的叶片为食,不仅会影响玉米的生长,还会传播病毒,使玉米叶片黄化、矮化,降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 蚜虫发生规律

蚜虫可分为有翅蚜虫和无翅蚜虫,身体半透明状,体色多为绿色或白色,有翅蚜为单眼,有较长的触角;无翅蚜没有单眼,触角较短。蚜虫可寄生于玉米、水稻、高粱、花生等多种农作物,积聚于叶片背部,吸食农作物的汁液,损伤植株。蚜虫繁殖能力强,东北地区的蚜虫每年可繁殖10代左右,世代重叠,危害严重。每年6月下旬蚜虫开始迁入玉米田,蚜虫的繁殖方式是孤雌胎生,有翅蚜虫迁入后繁殖,产生无翅蚜虫,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蚜虫危害的高峰期,此时玉米处于抽穗至开花期,含有较多的营养,温度适宜蚜虫生长和繁殖,蚜虫繁殖迅速,危害玉米生产,严重时每棵玉米可有10000头蚜虫,8月下旬开始产生有翅蚜,有翅蚜借助风力逐渐迁移至其他玉米植株和其他禾本科植株上,无翅蚜虫继续危害玉米。若玉米生长期间有干旱天气,蚜虫大量繁殖;有大风或暴雨等恶劣天气,蚜虫的数量骤减;七星瓢虫、蜘蛛等是蚜虫的天敌,玉米田间有适量的蚜虫天敌,可以很好地控制蚜虫数量,玉米蚜虫不会暴发。

2 危害特点

在玉米幼苗期和生长期间,蚜虫主要积聚于幼嫩叶片背面,吸食叶片汁液,导致植株失去营养和水分,叶片逐渐卷曲,如果发病不严重,只会导致玉米生长缓慢,玉米矮化,产量降低;严重可导致幼苗死亡。孕穗期蚜虫主要在剑叶内和叶鞘上,吸食玉米的同时分泌大量黑色的蜜露覆盖在叶片表面,影响玉米光合作用,减少干物质积累量,还易引发各种霉菌病,降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玉米抽雄期至灌浆期间蚜虫危害最严重,抽雄期后,玉米蚜虫逐渐向玉米的上部扩散和蔓延,聚集在上部叶片、雄花和雌穗苞叶内上,不仅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还影响玉米授粉,可导致玉米空秆,若该期间高温少雨,蚜虫活动旺盛,玉米严重减产。蚜虫还可携带病毒,玉米染病生长更加迟缓,节间缩短,玉米矮化,影响雄穗抽穗、授粉和结实,玉米产量严重降低。气候条件合适,蚜虫可持续危害至玉米成熟,直至玉米衰老后,迁移至其他禾本科杂草宿主心叶中越冬。

3 防治方法

3.1 药剂拌种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如浚单20、郑单958、郑单1102等,对蚜虫具有高抗性,降低蚜虫对玉米的危害,播种前使用40%辛硫磷、48%毒死蜱或60%吡虫啉进行拌种,在播种后种子生根发芽时再喷洒一次吡虫啉,提升防治效果,此方法防治效果高达90%以上。

3.2 农业防治

蚜虫会寄生在禾本科杂草中,种植前将田间和周围的杂草彻底清除,并进行销毁,减少越冬的蚜虫数量。种植前进行深翻,可有效杀灭部分田间的病菌和虫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玉米生长过程中及时清除杂草,避免与玉米争夺养分,还可提升田间的光照和通风性,降低田间温度,减少蚜虫的繁殖。做好水肥管理,根据玉米生长需求施加肥料,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量添加磷肥和钾肥,使土壤中的氮磷钾元素含量适合玉米生长,提升玉米抵抗病虫害能力。玉米收获后,要将秸秆全部清除,进行焚烧或深埋。

3.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蚜虫效果好,还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蚜虫对颜色敏感,对黄色有趋近性,对银色有负趋性,利用蚜虫的这种特性在田间安装黄色黏虫板诱杀蚜虫、铺设银色薄膜或悬挂银色薄膜条驱赶蚜虫。黄色黏虫板每亩悬挂20~30块,可根据黏虫板的大小增减数量,悬挂高度应不低于作物顶端,最好与玉米顶端高度一致,或稍高于玉米顶端,黄色黏虫板诱杀第一批有翅蚜虫,减少虫源迁入玉米田,有效减轻蚜虫危害,黏虫板要定期涂刷黄油或黄胶,提升黏虫板的黏力。在玉米田周边围一圈防虫网,减少入侵的害虫数量。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灭杀蚜虫,频振式杀虫灯照射蚜虫幼虫,可使其不能产卵,抑制蚜虫繁殖,减少蚜虫数量。蚜虫喜欢甜味,还可以使用糖醋酒引诱蚜虫,集中进行灭杀。

3.4 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无毒、无害,几乎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利用蚜虫的天敌和生物农药等杀灭蚜虫,降低其危害。玉米蚜虫的天敌包括蜘蛛、七星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蚜霉菌等,其中蜘蛛、七星瓢虫、草蛉数量大,便于获得,玉米田中发生蚜虫后,在田间投放这些蚜虫天敌,并做一定措施保护这些天敌昆虫,促进其繁殖,这些昆虫可长久有效地杀灭蚜虫,充分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减少蚜虫数量,减轻蚜虫对玉米的危害,有效保障玉米的产量。在玉米心叶上喷洒苏云金杆菌、苦参碱、藜芦碱等生物药剂减少蚜虫数量,降低蚜虫对玉米的危害,生物农药杀灭蚜虫后,不会影响玉米生长,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防治蚜虫方法。还有研究表明,辣椒和马钱子提取液、白藓根水蒸气蒸馏液、黄顶菊乙醇提取物等对蚜虫有触杀和拒食作用,抑制蚜虫的刺吸危害,用于防治玉米蚜虫效果较好。

3.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防治蚜虫最有效的方法,玉米蚜虫大暴发时期,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的效果不理想,化学防治方法可快速减少蚜虫数量,减轻蚜虫对玉米的危害,但化学农药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可能还会影响玉米的生长,所以,应使用毒性较小的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和频率,保护环境和蚜虫的天敌。在合适的时间和部位使用化学农药,蚜虫喜食幼嫩叶片,最好选择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在晴天的早晚,将农药精准喷洒于嫩叶上,有效杀灭蚜虫,提升农药的使用效果,减少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玉米苗期和抽雄期是蚜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在蚜虫的繁育期,一次性用药,迅速降低蚜虫数量,减少蚜虫危害。有研究表明,5%吡虫啉乳油防治蚜虫效果最佳,10%吡虫啉可湿粉剂、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啶虫脒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乐果乳油、20%丁硫克百威乳油和60%吡虫啉悬浮剂也具有很强的防治蚜虫作用。在8月上旬蚜虫开始大量繁殖时,使用刷子将蚜虫清除,再在玉米茎叶上喷洒药剂,主要喷洒在剑叶和心叶,化学农药要交替使用,避免蚜虫产生耐药性。也可在玉米茎秆中部涂抹40%氧化乐果50~100倍液,还可以使用颗粒剂给玉米灌心,每亩使用0.76公斤的3%克百威颗粒剂与3公斤细沙混合后,均匀撒在玉米心叶中,不仅可以防治玉米蚜虫,还可以防治玉米螟虫。

作者单位:抚顺市发展改革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