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不仅直接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进程,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因此应当逐步强化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促使农田水利工程在保障农田灌溉需求的基础之上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1.1 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强化建设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能够充分确保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水资源可以进行科学地优化配置,从而能够均衡分配农业生产用水量,在确保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得到充足水源的前提下,充分提升农作物产量,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向高质量发展道路迈进。与此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科学、稳定地发展。
1.2 提升环保质量
大力建设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能够为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环保性能提供有效的助力,促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肥料与农药。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所需的水源利用效率,进而合理推动地下水位保持动态平衡发展趋势。
1.3 推动抗涝防旱工作的有序开展
着力建设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能够充分提升我国农田自身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淡水量比其他国家偏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现象逐渐加剧,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不断强化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能够从最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推动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1 农民对其认知不足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与城市相比相对落后,从而造成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落后。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的农民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致使其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缺少足够的了解与认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2 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无论是在建设阶段还是使用阶段,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都需要专业的人才储备作为支撑。因此只有构建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养过硬的人才队伍,才能够充分保障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序开展。但根据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来看,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综合素养并没有达到实际工作需求,给工程建设及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3 建设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目前我国部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没有确切的建设目标,再加上这些工程往往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作为支撑,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施工方案,确保各个环节的有序开展。但现实情况是,部分地区存在工程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各种半成品工程频繁出现,不仅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总体质量与经济效益,还导致了严重的建设秩序混乱和浪费问题。除此之外,部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标准相对较低,主要的建设资金大多来自群众与地方政府的自行筹资,资金实际到位速度比较慢,直接影响了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建设标准。
3.1 增强群众的节水与社会责任意识
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对工程建设的社会监督责任意识,从而促进相关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入基层调研,利用开展宣讲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引导群众可以全面掌握和了解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社会价值。与此同时,加大力度提升农田灌溉节水知识的广泛宣传工作,促进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升节水意识,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强化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体现出的工作态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节水灌溉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应当不断提升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利用科学、专业的培训,切实提升其社会责任意识与岗位职责意识,引导其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去。除此之外,还应当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与专业管理能力开展培训。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在建设与管理方面会涉及各种复杂的工作项目,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任何环节发生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都应当能够快速、科学地采取应急措施,提出可行性的处理与整改方案,降低经济损失。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不仅应当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还应当具备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促使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健康发展。
3.3 科学规划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
充分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项目规划,充分保障规划实施建设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能够发挥实际社会效应,有效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与开发。可以通过构建小水池、小泵站或是河道拦蓄等工程项目,维修、加固处理下游水库设施,有效拓展水浇面积。与此同时,充分做好水道综合治理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强化农田机井设施构建工作,对其进行有效地维护。定期清理各河道与沟渠,对排水设施进行科学维修与构建,进而促进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3.4 强化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维修管理工作
强化定期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维修管理工作,加大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逐步强化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防止部分违法犯罪分子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对工程进行破坏。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增强对灌溉设施的优化管理工作,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详细地登记,绘制出相应的工程分布图,从而开展分类管理工作。对于一些地方性的重点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设施,应当实行专人专管制度。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推广与应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与管理技术,着重培养相关专业的综合性人才。对现有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大专业化培训力度,促使其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加快对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吸收与应用。构建常态化动态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平稳运行。除此之外,还应当定期维修与检查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便于及时发现工程项目中存在的破损与老化问题,并能够对其进行合理地更换与维修,从而提升工程运行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逐渐加大了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力度。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民众树立科学的节水灌溉意识;强化管理与维修力度,促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单县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