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4-11-08 00:00:00张莹
新农业 2024年4期

1 特色小镇建设背景

2016年7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2017年12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2020年9月16日,为进一步强化特色小镇发展的顶层设计、激励约束和规范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

特色小镇在历史上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自古逐渐发展形成的,如西湖龙井、金华火腿,这些农副产品经过小镇生产销售,形成品牌特色。二是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比如浙江,形成一个小镇一个产业,诸如纽扣镇、领带镇,甚至是打火机镇。三是近两年的农村产业发展出现了特色产品小镇,如帝王蕉小镇、冰葡萄酒小镇。四是目前开展的特色小镇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2 建设特色小镇的意义

2.1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特色小镇选址大多数在城乡接合部,距离中心城市不远。特色小镇建设与中心城市结合起来,中心城市的信息、技术、资本、产业、人才等向周边中小城镇辐射、扩散,周边城镇用更多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土地面积、较低的人力成本承载着产业的转移,形成良性互动。这样,有利于促进城市和农村的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在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改善了农村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匮乏等问题,并通过设施互通、产业互融、功能互补,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2.2 特色小镇建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

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了新兴产业,加速了农业产品、品种、经营模式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供给结构,提升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形成有效和高层次供给,使生产要素从剩余领域向有需求的领域流动,从低效领域向高效率领域流动。同时,一方面扩大了城市人口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村人口的收入,进而提高了他们的消费水平,这种方式可以从供应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不仅为高端的要素资源配置提供了一种空间产品,还可以在这个多元化的消费时代,让人们能够多角度、多层次的差异性消费得到充分满足,从而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

2.3 特色小镇建设是解决过剩产能的一个有效途径

0hbdFay5HVwZIGkKgaGX13tziPxGwMu8WpIPThl0MuY=近几年,我国经济建设导致钢铁、水泥、建材等产业产能过剩严重。然而,特色小镇的建设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提升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住房等,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产业的过剩产能,促进资金的流动和经济的增长。

2.4 特色小镇建设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积极办法

近几年,由于部分产业的调整、城市生活成本升高等因素,城市流动人口有逆向流动的趋势。农民工回流到家乡。但是,目前的农村也很难承载这些人口的就业。特色小镇的建设给这部分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特别是那些有一定知识水平、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群。

3 特色小镇发展方向

3.1 特色小镇发展要进行精准定位

首先,特色小镇不一定是建制镇。尽管在通常情况下,“特色小镇”的命名都是在乡镇一级进行,但是,“特色小镇”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乡”或“镇”的行政范围,它与城市相比,具有相当的独立性。特色小镇是拥有明确的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社区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一个区域、一个产业社区综合体,而不是建制镇。例如,可以建立“镇中镇”“市郊镇”“市中镇”。镇中镇是指建制镇内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小镇,它既可以与建制镇的地域重叠,也可以与其他城镇相联系。其功能是为建制镇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增加了新的岗位。市郊镇是在城镇边缘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小镇,它的重要功能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市中镇是一个位于市区内的特殊城镇,它的功能是盘活市区内的大量空余土地,并对其进行再开发和改造,使其成为一个特殊小镇。

其次,发展特色小镇并非将城镇提升为新城,不能以新建新城市的观念与尺度来进行城市发展的规划与发展。特色小镇追求的不是规模的扩张效应,而是特色的聚集效应。与工业园区相比,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特色小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特色小镇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以工业为基础,而是在小镇中拥有当地居民。在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还要对社区发展功能进行重点关注,在建设小镇的过程中,还要对当地的社会综合服务水平进行提升,提出要将文化作为核心内容。

3.2 特色小镇发展要有特色

特色小镇发展是把一个“特”字从一个小城里挖出来,变成一个新颖而有特色的小城。原本缺乏特色的小城镇,通过创新产品、创新经营方式、延伸产业链和进行产业集聚,使之成为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将新的特征注入一个没有显著特征的城镇中。

3.3 特色小镇发展要有产业支撑

按照《规划》中的要求,要想让特色城镇的三产融合,必须有主要的工业支持(农牧业、渔副业、工业、旅游业等),然后,才能让自己的主营业务向外发展,也就是三产融合。

3.4 特色小镇发展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特色小镇发展最好是选择在郊区或者方便运输的地方。因为城市不仅可以为文化经济涌现的多样性提供基础配套,还可以将各种因素集中到特色小镇来进行生产运营,从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大城市也可以满足更多的消费者需要。

3.5 特色小镇发展要实现“三生融合”

特色小镇发展应在“以人为中心”的基础上,对小镇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进行科学规划。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可以居住的大社区,它不仅拥有工业的发展,还拥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以及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从而形成了一个宜人的生活空间(道路、水电、通信、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康养),以及绿色优美的生态环境(厕所、垃圾、土地污染)。与此同时,要对特有的山水资源进行保护,增强居民的聚集能力和幸福感。在空间设计中,同样要表现出显著的特点,无论是建筑、街道,还是开放空间、绿化景观,以及整个环境,都要表现出与之相对应的特点,形成整体一致且鲜明的面貌。

3.6 特色小镇发展要实行科学治理

乡村振兴的根基是“治理有效”,在发展乡村振兴时一定要夯实这个根基。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能够把城市改革和特色小镇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特别是依法行政、公平公开等有效经验向农村覆盖,打造“三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促进城乡治理一体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宜居。

3.7 特色小镇发展要有企业投资建设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涉及了村镇整合、土地整理、产业发展、新建建筑、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教育文化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动辄就是上百亿,而村镇政府和当地居民都没有这样的投入能力,因此,必须将企业和社会资本都吸纳进来,要有与特色小镇建设相关的企业(国企、民企、混合)参与其中,并对其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数据管理中心(辽宁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