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仔猪低血糖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2024-11-08 00:00:00其力根
新农业 2024年4期

初生仔猪低血糖病是由于新生仔猪血糖浓度降低而引发的营养性疾病,导致发生脑神经机能障碍,本病多发于7日龄内的仔猪,夏秋季发病率较低,春季较高,此病误诊率较高,若诊断不及时,病死率可高达50%~100%。本文从初生仔猪低血糖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进行综述,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 发病原因

1.1 环境因素

引发仔猪低血糖病的主要原因为仔猪圈舍内湿度较大或温度过低。23~35℃为初生仔猪圈舍适宜的温度,由于仔猪皮下脂肪少、皮薄毛少、不能达到预期的保温效果,在圈舍温度长时间较低时,为了保持体温,仔猪利用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加糖原消耗,从而引发低血糖症。

1.2 母猪因素

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善,造成机体衰弱,泌乳量不足,无法为仔猪提供所需的营养,导致血糖浓度降低。若母猪产后发生子宫内膜炎或乳腺炎等疾病,母猪无法正常泌乳,进而影响仔猪健康生长发育。

1.3 仔猪自身因素

少数初生仔猪存在先天性糖原缺乏的问题,原因为母猪妊娠期内营养不足,不能生产酮。仔猪在出生半小时内未采食到初乳,引发机体功能障碍问题,使体内血糖浓度低,引发此病。另外,仔猪运动较多,体内耗糖量增加。仔猪出生7日内缺乏糖异生作用所需的酶类,无法转化葡萄糖进入血液提高血糖含量,对大脑皮质产生影响,产生神经症状,严重者导致昏迷。

1.4 其他因素

母猪圈舍空间狭小,仔猪易发生互相挤压的问题,部分体弱仔猪无法接近母猪乳房,影响正常吸吮母乳,引发低血糖。若仔猪感染链球菌或大肠杆菌时,诱发胃肠炎等疾病,吸乳量降低,继而诱发低血糖问题。

2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10~72小时突然发病,少数病例在3~5天才出现症状。少数仔猪半小时便卧地不起,四肢软弱无力,气喘不止,步态不稳,皮肤苍白,体温降低,于1~2小时死亡。多数病例在10小时后出现对外界刺激反射迟缓,眼睛半闭,站立不稳,有的病例出现微弱嘶叫声,体温降低至36℃,多于10~15日死亡。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乳品质低或乳汁不足是导致初生仔猪低血糖症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母猪妊娠期间,应加强饲养管理以预防该病。科学搭配饲料,保证母猪摄取营养充足,满足自身与胎儿的生长需求,确保正常泌乳。每日保证妊娠母猪适当运动与充足的光照,以提升母猪免疫力。母猪分娩后逐渐增加投喂量,不能频繁更换饲料,避免母猪产生应激反应,影响正常泌乳。

3.2 强化仔猪防寒保暖

培育1~3日龄仔猪的适宜温度为30~35℃,4~7日龄适宜温度为28~30℃,随着日龄增长,15~30日龄22~25℃。养殖人员应确保圈舍温度的适宜性,在圈舍安装空调、热风炉或暖气等保暖设施。

3.3 科学护理仔猪

做好乳头固定工作,保证仔猪尽早吃到初乳。饲养人员观察仔猪,若存在争抢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整。体质强的仔猪固定于中、后部乳头处,体质弱的固定于前、中部乳头处,为仔猪定时、定量补充母乳。

3.4 治疗措施

病症较轻的仔猪可采用口服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每日4~6次;病症较重的仔猪,可使用葡萄糖溶液与腹腔注射ATP配合使用。

4 结束语

初生仔猪低血糖病由环境因素、母猪因素、仔猪自身因素和其他因素所引起,因此,生产中要加强母猪孕期饲养管理,让每个仔猪吃到足量的乳汁,做好初生仔猪的防寒保暖工作,可有效预防低血糖病。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