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脓包病又称“羊口疮”。这是一种由于高度密集接触而大面积传染的疾病,主要影响绵羊和山羊的口唇、蹄部和外阴等处的皮肤和黏膜,导致形成脓疱、溃疡和结痂。羊群中出现此病症后,对养殖户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患病羊的鼻部和嘴唇部出现丘疹、脓包和溃疡等,影响羊的食欲,耽误羊正常进食,最终造成羊营养摄入量不足,体力下降,机体衰竭,走向死亡。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对羊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避免此病对羊群的危害,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各级部门应大力宣传科学诊断方法,以及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指导养殖户用现代科学的手段防止疫情的发生,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1.1 临床表现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口唇、蹄部和外阴等处出现丘疹、水疱后形成脓疱、溃疡,最终结痂。病变部位呈现红色或暗红色,伴有疼痛和瘙痒感。严重病例可导致采食困难、跛行和消瘦等。此外,部分病羊可伴有眼结膜发炎,出现眼流水、发红等症状。良性的病变可在2~3周自愈,恶性的病变则反复出现。恶性病变直接表现为:发病的部位反复出现脓包,并向其他区域蔓延,导致皮肤大面积龟裂,更严重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
1.2 羊传染性脓疱病诊断与检查
确诊羊传染性脓疱病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包括病料采集、电镜观察、毒株体内分离与体外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病料采集是从有体表病症的部位将水疱液、水疱皮、脓疱皮等取出做样的过程。电镜观察可以直接观察到特殊形态的羊口疮病毒。毒株体内分离与体外培养可使用病羊皮肤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取出接种后一般在2~3天可见细胞变圆、团聚和脱壁等病变。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RTPCR等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快速诊断羊传染性脓疱病。血清学诊断是检测羊传染性脓疱病抗体的一种方法,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等qMEmpa1tZAy8nX8i7nwfDA==。上述方法能有效检测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对于诊断羊传染性脓疱病具有重要意义。
2.1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预防
免疫接种:在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流行地区,对羊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普遍使用的疫苗为羊传染性脓疱弱毒冻干苗,可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接种。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舍环境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羊群营养均衡,提高羊群抵抗力。
控制传染源:对病羊和疑似病羊分开饲养,并与健康羊进行隔离,防止疾病传播。对病死羊做科学无害化处理,阻止病原扩散。
2.2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救治
局部治疗:对病变部位进行清洗、消毒,涂抹抗病毒药膏或抗生素软膏等,促进伤口愈合。对于眼部病变,可使用眼药水进行治疗。
全身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采用全身治疗,如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进行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病羊获得足够的营养和休息。
辅助治疗:可使用中药辅助治疗,如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等方剂,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
1.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畜牧业服务中心2.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科技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