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具有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的作用。若没有做好森林火灾的防范工作,导致火灾发生,不仅破坏了大量森林资源,还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所以应加强对林业防火管理工作的重视,提升人们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做好防火管理,保护森林资源,防止火灾发生,促进我国林业发展,维持生态平衡。
我国森林面积逐渐增大,但多为人工造林,树种较为单一,森林抗性较低,全球变暖后,极端天气出现频繁,雷击等极端天气会引发森林火灾。林地与农田或坟地交错,春季进行农事或清明祭祀时用火,很多森林周边发展旅游业,游客生火做饭,都会增大森林火灾风险。
2.1 加强森林防火宣传
宣传应跟随时代的发展,创新宣传模式,不能仅依靠短信提醒,可利用电视、短视频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让群众了解森林火灾的严重危害,提升群众防火意识,并向群众普及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知识。在森林周边和森林中增设森林防火宣传条幅和标语等,提升游客防火意识。
2.2 严格管控火源
森林防火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火源的控制,森林火灾的火源主要有雷电导致的自然火源和人为活动引起的火源,雷电无法避免,人为火源可以避免。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火源的认识,严格监管野外火源,加强对重点区域内的农事、祭祀和施工用火的管控,设置检查站,收取游客身上火种,若发现游客野外烧烤及时阻止,最大程度避免火灾的发生。
2.3 建立防火措施
做好火灾预防,在森林中提前布防,配备完善的扑火工具,由专人看管,定期检修和更换,保证在火灾发生后可以快速扑灭火灾。管理人员实行轮班制度,易发生火灾地区要加强监管,一旦发生火灾,不论火灾大小及时上报。在森林周边修建人工水井、人造湖等,便于发生火灾后能就近取水、快速灭火。森林周边设置科学合理的防火带,防火带上不应有易燃易爆物品。
2.4 完善管理制度
实行岗位责任制是提升森林防火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只有将防火责任细致划分,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才能保障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找到管理者。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预案,保障火灾发生后调度有序,迅速扑灭火灾。森林管理人员时常进行防火知识技能培训和实践操作等,在发生火灾后能正确扑救,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
3.1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我国林业结构较为单一,有关部门应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结合当地发展情况促进林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林业资源产业链,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
3.2 健全林业资源保护机制
健全林业资源保护机制,加大林业资源保护力度,保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避免盲目开发林业资源,明确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方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引进先进的林业资源管理模式。
3.3 加强宣传
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宣传森林资源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相关管理人员和群众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林业资源保护不仅要禁止乱砍滥伐,还要保护动物和水资源,这样才能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国有清原满族自治县夏家堡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