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者对蔬菜需求量的增加,传统蔬菜种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蔬菜品质与个性化需求。应用智慧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通过物联网技术科学把控蔬菜生长的每个环节,不断提高蔬菜的品质与产量,以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
1.1 安全防护
相比于传统蔬菜大棚,基于物联网构建的智慧温室大棚最大特点是身份识别和检测,此功能能够加强对蔬菜与大棚设施的有效防护。视频识别技术是达成安全防护功能的主要技术,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形式录入工作人员信息,识别成功后才能允许进入大棚。
1.2 自动报警
自动报警可以提升蔬菜种植与温室大棚内设施的安全性,及时发现病虫害或杂草,并进行处理。在物联网背景下,自动报警设备与烟雾传感技术相结合,全面监控蔬菜大棚内的情况,在温度过高或发生火灾时发出预警,及时传递信息,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另外,此功能能够自动识别农作物,依托于监控系统获取农作物生长信息,使种植人员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态,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
1.3 远程监控
远程监控功能能够使工作人员实时监控蔬菜所处环境与生长态势,在此技术的支持下,种植人员可以合理控制光照、温湿度、空气质量等种植参数。种植人员通过智能设备获取定量数值,基于视觉技术的图像信息测算出定量与定性数据,科学调整农作物的生长模式。同时,远程监控功能能够辅助种植人员筛选农作物的品质,合理定位各类蔬菜,进而提升农作物物流应用效率。
1.4 无线射频识别
无线射频识别的作用是保护农作物和储存信息,在此技术的辅助下,物联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收集农作物生产信息,帮助工作人员及时排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位解决问题的方式,降低种植中的人工成本,使智慧温室大棚运营方式更加科学、合理,为蔬菜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2.1 蔬菜品种选择
合理选择蔬菜品种是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它既影响蔬菜的品质与产量,又决定了种植的经济效益。种植人员应开展市场调研工作,确定消费者对蔬菜的喜好,综合考察符合蔬菜市场需求的蔬菜品种,合理规划种植面积,不断完善蔬菜种植计划。
2.2 环境参数的控制
智慧温室大棚内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离不开对温度的控制。因而,种植人员需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合理控制大棚内部环境参数,以保证其内部环境适合各类农作物的生长。首先,合理控制种植土壤。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对土壤的平整度和肥沃性要求存在差异,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定向改造土壤环境。其次,合理控制光照时长,在阳光充足地区,应合理使用遮阴膜,避免光照时间过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最后,科学控制温湿度,种植人员应结合当地气候变化趋势,合理调整大棚内的温湿度。如在炎热的夏季,应启动补水设施,降低大棚内部温度的同时,提升土壤与空气中的含水量,及时有效地补充水分。
2.3 病虫害防治
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应采用物理与化学防治手段防止病虫害。根据农作物的实际种植情况,通过高温杀菌手段与安装杀虫灯消灭病虫害。对于已经发生病虫害的蔬菜,需选择无毒、无公害、效率高的杀虫杀菌制剂防治。
作者单位:赤峰市元宝山区农牧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