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多,花生生长过程中经常受病虫害的威胁。蛴螬是花生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其危害期长、危害性大,在整个花生的生长周期内均可危害花生,影响花生发芽、坐果和结荚,降低花生产量和质量,严重时可导致花生绝收。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子的幼虫。危害花生的金龟子有14个品种,危害较为严重的是大黑金龟子、暗黑金龟子和铜绿金龟子,3种金龟子的发生的高峰期和越冬的形态不同,4月开始出现,土温在15~22℃是蛴螬危害盛期,土温高于23℃后,蛴螬移动至土壤深层,秋季土温降低后再移动至土壤上层。金龟子整个生长阶段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金龟子有较强的群集性、假死性和趋光性,傍晚飞出土壤进食和交尾,晚上8时是金龟子出土的高峰期,天亮前金龟子又钻回土表下5~10厘米,并在土中潜伏和产卵,平均每头雌虫可产80~100粒卵,虫卵前期为乳白色,后期逐渐变大、颜色加深,变为淡黄色。蛴螬头部为黄褐色,头大且圆,身体为乳白色,体表疏生细毛,体肥、柔软、褶皱多,受到惊吓后可假死弯曲成“C”形,有3对胸足,无腹足,各品种蛴螬尾部腹面刚毛排列不同。蛴螬白天藏于土壤中,晚上8~9时活动频繁,蛴螬可分为3龄,1龄幼虫仅可进食花生幼根和根周有机质,2龄幼虫开始危害果荚,1~2龄期较短,3龄幼虫龄期最长,危害最为严重。
花生苗期发生蛴螬,幼苗根茎被蛴螬咬断,导致缺苗断垄。花生荚果期发生蛴螬,蛴螬可咬断果柄和咬伤幼果,取食果仁,蛴螬发生严重时可将果仁全部吃光,荚果被咬断果柄后会在土中发芽或腐烂。蛴螬还会啃食花生的主根,导致花生植株死亡。蛴螬发生会导致花生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60%以上,甚至绝产。成虫金龟子主要进食叶片,导致叶片破损,严重时仅留叶片主脉,影响光合作用,降低花生产量和质量。
农户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防治蛴螬,结合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技术,进行综合防治,提升防治效果,降低经济损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虫品种:不同品种的花生对蛴螬的抗性不同,种植抗性强的品种,可显著降低蛴螬对花生的危害。
翻耕土地:蛴螬在土壤20~40厘米越冬,在花生收获后进行深翻,机械可杀死部分蛴螬,并破坏蛴螬的越冬场所,将蛴螬翻耕至土表,使其被鸟雀啄食或暴晒死亡,也可将蛴螬收集起来,带出田间进行集中处理,减少田间越冬蛴螬数量,深翻还可以翻出土壤中的病原,冬季低温可将病原杀死,减少花生病虫害的发生率,提升花生产量和质量。花生与豆类轮作会加重蛴螬的危害,花生应与玉米、谷子等禾本科植物进行2年以上的轮作,最好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覆盖地膜种植可以阻挡金龟子入土产卵,降低蛴螬的危害。
科学的田间管理:农户应根据花生各个阶段的生长需求进行科学水肥管理,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未腐熟的有机肥会携带病菌或虫卵,且金龟子产卵对未腐熟的肥料有强烈的趋性。腐熟的有机肥可以提升土壤透气性,促进花生根系生长。还需控制氮肥用量,增加钾肥、磷肥和微肥的施用量,保障氮磷钾配比合理,使苗强苗壮,提升花生植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合理使用碳酸氢铵、腐殖酸铵等带有氨气味道的肥料,可以驱逐地下害虫。蛴螬最适生长湿度为15%~20%,在不影响花生生长的情况下,可结合浇水淹杀蛴螬,有效降低蛴螬数量。田间及周围闲置地适量种植蓖麻,金龟子进食蓖麻叶片后可被蓖麻蛋白和蓖麻碱毒杀死,减少产卵量,降低蛴螬危害。6~7月进行中耕除草,可损伤蛴螬或将蛴螬翻到土表,导致蛴螬干燥死亡。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蛴螬更加绿色、环保,减少农药残留,降低生产成本。
诱虫灯诱杀:诱虫灯有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紫外灯、扇吸式诱虫灯和LED诱虫灯等,防治花生蛴螬主要使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每50亩安装1台,显著降低蛴螬数量。
药枝诱杀:一般金龟子出土高峰期在6月下旬,将5~7枝、长50~70厘米的新鲜杨树或榆树枝条捆成一束,在其表面均匀喷洒90%晶体敌百虫500~800倍液,在傍晚插于花生田中,每亩插4~5束,吸引金龟子进食,导致大面积金龟子死亡,早晨收回至阴凉潮湿处,可重复使用2~3次。
火堆诱虫:傍晚金龟子出土在树上进行进食或交尾,选择在有较多成虫的树下燃烧秸秆或干草等,摇晃树体使其飞入火中。
人工捕杀:金龟子具有假死性,傍晚金龟子出土后,可进行人工捕杀。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物农药和蛴螬的天敌防治蛴螬,生物防治安全性好,防治效果持久,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使用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粒剂与适量细土拌匀后,撒于沟穴中,可有效杀死蛴螬,白僵菌和绿僵菌与蛴螬接触后侵入虫体,并开始大量繁殖菌丝,菌丝分泌毒素,导致蛴螬死亡,降低危害。还可喷洒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蛴螬,苏云金杆菌侵入蛴螬后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使蛴螬死于坏血病,有效减少虫口密度。赤眼蜂是蛴螬的天敌,赤眼蜂捕食金龟子,在产卵期前杀死成虫,减少卵块数量,降低蛴螬危害。
3.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防治蛴螬的最有效方式,但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化学防治主要有药物拌种、喷洒药剂、灌根、毒饵诱杀等方法。
拌种:播种前晒种消毒后,使用种衣剂进行包衣,或是使用种子量2%的辛硫磷乳油50~100倍液拌种,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老鼠,有效期长达4个月,在花生的整个生长期内都具有保护作用。
处理土壤:播种前,每亩施撒5~6公斤的5%辛硫磷颗粒,撒于播种沟或播种穴内,及时覆土,避免药剂失效,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防治蛴螬效果,药剂撒后降雨或浇水的防治效果更佳。
喷洒药剂:在金龟子成虫出土高峰期,于金龟子喜食的果树、苗木和花生植株上喷洒48%毒死蜱乳油水溶液,杀死金龟子成虫,避免金龟子大量繁殖,影响花生生长。
药剂灌根:花生荚果膨大期是防治蛴螬的关键时期,根据蛴螬的发生规律,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蛴螬的孵化盛期和1~2龄幼虫期,每亩使用3~4公斤5%辛硫磷颗粒或350~400毫升48%毒死蜱乳油,在雨前顺垄灌根或灌根后浇水,将蛴螬和产卵的金龟子杀死,降低对花生的影响,减少经济损失。
毒饵诱杀:根据蛴螬的取食偏好制作毒饵,每亩使用10毫升50%辛硫磷乳油与0.5公斤炒香的麦麸拌匀后制成毒饵,撒在土表,蛴螬进食毒饵后死亡,使用1~2次毒饵的诱杀效果显著,每次使用间隔10天。
作者单位:葫芦岛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