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拍摄“三农”题材短视频的网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乡村生活记录、农技知识传播、乡村美食分享、乡村旅游推广、返乡创业故事……打开任意一个短视频平台,都能频繁刷到与农村相关的作品。
农村也似乎成了一部网红制造机,从“李子柒”到“张同学”,从“蜀中桃子姐”到“潘姥姥”,从“康仔农人”到“念乡人周周”……一个个“三农网红”的爆红示范,让无数自媒体博主前赴后继奔向农村。
有利可图才是很多团队以及网红盯上农村的主要驱动因素。记者在与某MCN公司负责人沟通时得知,如此多的头部网红扎堆“三农”赛道,与其视频拍摄门槛低、带货变现快等特点密不可分。不过,想在这一领域分一杯羹的人多了,自然有浑水摸鱼之辈,比如前不久“翻车”的“东北雨姐”。带货的“红薯粉条”里没有红薯成分,“东北雨姐”因为虚假宣传,被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共计165万元,并被责令暂停经营,限期整改,承担相关法律责任。“除此之外,有相当一部分出镜的网红都是在假扮农村人,由机构帮他们运作账号。”这名MCN公司负责人说。
直播带货是大部分头部网红的终极变现之路。“但农产品是最难做好品控的,连东方甄选这种团队强大的直播间,也在农产品品质上栽过好几次跟头。”一名“三农”领域短视频博主告诉记者,农产品容易发生变坏变质、农药残留、食品安全等问题,不像日用品和工业品,它是非标准化的,品质把控上难度极大,但也正因此,农产品的价格具备较大的浮动空间,存在获得较高利润的可能性。
农村电商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优势赛道”,这本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城里人借助短视频和直播,能一瞥乡土野趣;另一方面,乡村借助互联网,解决了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所以,“三农”领域的网红借助直播带货不仅打破了传统销售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有效缩短了供应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可是,一旦“三农网红”做出不诚信的行为,侵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利益,还可能让花了大力气好不容易培育起来的地方特色产业受到连带伤害。就比如,“东北雨姐”不久前发布的一条摆拍捉螃蟹的视频,让盘锦险受牵连。
农村电商的高质量发展关乎乡村产业的发展。就在10月,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先后对发展农村电商作出强调和安排部署。可以预见,未来“三农”短视频赛道会愈发红火,“三农网红”会继续层出不穷。然而,要实现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仅靠法律法规并不够,还需要千千万万带货主播共同自律。同时,平台也应承担起责任,引导主播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深入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做好直播供应链品控,让农产品从源头安全流入客户手中。
诚然,乡村欢迎带货,无论带货主播是土生土长的“原乡人”,还是被农村吸引的“新乡人”“返乡人”,只要在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中获取相应收益,其带货行为本身对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也是一项重要助力。
不过,从“守护乡村”变为“消费乡村”的“东北雨姐”屡次“翻车”来着,相信其他涌进这一赛道的网红们,对于是要做乡村的助力者,还是“搞噱头”“博眼球”把乡村拿来消费,心里应该有杆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