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背景下,我国参政党参政议政职能实现程度,是其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有效耦合的着力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考量因素。[方法/过程] 本文探讨智库赋能参政党的理论依据,构建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民盟启真智库为研究案例,剖析智库与参政党职能有效耦合的内在机理。[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智库在助力参政党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参政党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智库功能发挥的制约性因素,两者基于基本原则、智力供给方式与影响渠道等的方向一致性,呈现出“嵌入式”耦合模式,并有望通过增强协作关系、打破体制障碍、打造品牌产品等方面从嵌入式模式转化为合作伙伴关系模式进而提升两者耦合效应。
关键词:智库 参政党 参政议政 职能 耦合
分类号:D621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4.05.13
1 引言
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9年,中共中央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协商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首次提出“参政党”的概念,该文件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这不仅明确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而且明确了参政的基本点,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用参政党表述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比较完整、准确的,符合我国政党关系的实际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①。执政党与参政党互相促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实现政党关系和谐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有各自的职能。参政党的职能是由其性质、地位、权利和责任所决定的,并体现了参政党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其时代使命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智力支持和贡献力量[2]。
学术界围绕参政党职能开展了大量研究。中国参政党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利益表达、服务社会和自我教育5项职能,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是其基本职能[3]。参政党的职能实现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参政党的政治要求,也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一种政治自觉[4]。在参政党的几大职能中,参政议政是我国民主党派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职能之一,也是衡量各民主党派政治价值、工作实效的重要标准。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参政议政[5]。参政党参政议政职能的有效履行,是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前提,也是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智库作用的体现[6]。
然而,这不意味着参政党等同于智库,参政党的职能也不等同于智库的功能。根据中央文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7]。可见,参政党和智库在政治属性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智库通常以建言献策的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有效实现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舆论的目标。智库的决策咨询功能是其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路径,也是其与参政党职能有效耦合的着力点。换言之,在一定程度上,参政党也承担着“智库”的某些功能,与智库相似,二者都为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凝智聚力,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在理论层面进一步探讨智库与参政党职能之间的耦nLqw+He7Kxd80MC2oG1FgXh3z+ZkzY+VbBARb7q7++s=合点,分析耦合的内在机理,并从实践层面思考如何提升智库与参政党职能的耦合效应。
2 智库与参政党职能有效耦合的着力点分析
参政党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发挥作用,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政权并参与政策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执政党公共政策的制定。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安排,智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党和政府实现科学、民主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因此,二者存在紧密的耦合基础。为此,现有学者认为,参政党应建立民主党派智库或相应的党政咨询机构,民主党派智库建设是我国政治制度设计的要求,也是各民主党派发展的趋势[8]。亦有学者认为,参政党应积极发挥为执政党建言献策的职能[9],并全面考虑意识形态、经济建设、舆论宣传、文化教育、社会事务与管理、国防外交等多个方面,为执政党提供更具学术化、客观深入的战略性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智库与参政党职能的有效耦合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智库与参政党在基本原则上保持高度一致性。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是新型智库建设的基本原则[7]。智库要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并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思想政治建设是参政党在履职能力建设中的首要环节。中国的参政党作为现代政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政治力量角色。为了更好地履行政治职责,参政党应加强各级组织的政党职能,明确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双重身份,也就是说,参政党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也是重要监督者[10]。中国的参政党,必须时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已成为各民主党派的最大政治共识,也是参政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由此可见,参政党的参政议政职能与新型智库建设的基本原则一致,都强调讲政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促进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智库与参政党在智力供给方式上具有一致性。智库作为智囊团和思想库,目前还是以高校智库与党政智库为主(社会智库与企业智库影响力较小),是一个汇聚了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和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平台。而我国参政党成员涵盖了社会各阶层的杰出人士,多数受过高等教育或经过相关专业训练,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或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智库的专家和学者可以为参政党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与此同时,参政党的人才优势也能在智库的咨政建言方面提供更广泛、更专注的视角,使智库的调查研究更具专业性和前瞻性。这两者在人才资源的交流方面天然存在联系,部分智库人才同时也是参政党的成员,这更能够真实反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现实状况。因此,这种天然联系不仅有助于为执政党和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还能够促进参政党和智库在协同合作中取得更为卓越的成果。通过共享人才资源,双方能够在思想交流、政策研究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为我国的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第三,智库与参政党在政策影响渠道上具有一致性。参政党能科学合理地帮助解决国家和地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其自身有建设智库的经验和基础,借助专家和项目平台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基于深入细致的专业分析,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向政府提交一系列提案和建议。与此同时,各民主党派和社会保持广泛深入的联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改革发展中的问题,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参政党的社会调查和提出的对策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智库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使命,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重要话语权,并能有效服务国家改革和发展为目标[11],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强化问题、需求和创新导向,开展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储备性的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化和可行性的对策支持,从而助力政府提升战略谋划和综合研判的能力。由此,参政党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实际上已经在按照智库的模式进行操作和运行,两者在政策影响渠道上具有方向一致性。
3 智库与参政党职能有效耦合的现实图景
政策网络理论(policy network theory)是政治学和公共政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它提供了理解和分析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各种参与者之间互动的方式。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政策制定并不仅仅是政府内部的活动,而且是一个多方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是促成政策目标的实现不可或缺的步骤。西方学者围绕政策网络理论展开了讨论,并基于不同视角对该理论作出阐释。智库与参政党职能之间的耦合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涉及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共同倡导和影响力争夺。根据Rhodes等[12]的5种类型政策网络理论视角,可以将智库视为专业网络的一部分,而参政党则是政策社群的关键成员,这些网络的交叉点提供了智库和参政党职能耦合的平台;与此同时,智库和参政党在某种程度上共同参与议题网络,共同推动特定议题的发展和政策制定。由此,政策网络理论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视角,用于理解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智库与参政党职能如何相互作用进而影响政策结果(图1)。
在此分析框架下,目前智库与参政党职能耦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创办智库性质的研究机构,或是带有统一战线指向的智库,即通过将智库转化为政策社群的一部分,实现智库与参政党职能的一体化。这种类型的智库旨在以专业研究为基础,围绕党派的特定领域,为国家治理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例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央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创办的“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民革中央能源中心)。该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9月,主要目标是在能源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科学决策,同时该中心展现了统一战线智库的特点,侧重整合党派资源,dhe507QL0FpLQIezZh5PJtyX5x1GUwA1tsczf/6l2EQ=通过共建智库等方式,深度参与国家相关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3]。二是签订合作协议,即实现政策社群与专业网络在议题网络的协同。例如,中国农工民主党与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密切合作,共同进行农业领域的政策研究,为国家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九三学社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智库在社会发展、社会管理和社会问题研究方面共同成立研究项目,应对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智库展开紧密合作,共同参与国际事务研究,为两岸关系深入探讨提供支持。这些实例体现了智库与参政党通过设置共同议题,寻求双方在议题网络的契合点,从而实现智库与参政党职能的有效耦合。
4 案例分析
下文以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央委员会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的启真智库作为研究案例,来进一步说明智库与参政党职能有效耦合的内在机理。
4.1 案例背景
民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一部分,其成员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作为参政党,民盟始终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全心全意致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要服务于科教与文化。浙江大学下属的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以引领学术创新、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决策为重要使命,长期聚焦科技政策、科教融合、区域创新、数字创新、技术创新等领域研究,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教类专业性智库和理论创新高地。在核心学术架构上,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充分依托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及相关理工农医类学院的高水平学科优势和高水平学术资源,聚焦科技创新、科教融合与数字创新这三大核心领域进行一系列前沿探索。同时对外广泛链接学术合作网络和外部支持单位,形成了独特的开放式、网络化、平台型智库研究生态系统(图2)。
基于此,民盟与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具备研究方向与聚焦点的一致性,构成了合作基础;在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的智库研究生态系统中,民盟中央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民盟中央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启真智库,并将该智库设在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旨在建立新型智库体系、常态化交流机制,并通过共同举办会议论坛,以及共享研究数据和成果等方式展开深度合作。这是智库与参政党职能有效耦合的一种体现,即创办智库性质的研究机构,或是带有统一战线指向的智库。该智库汇聚高水平专家学者,拓展党外人士咨政建言的渠道,专注于围绕国家在科教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进行战略咨询研究,促进学术研究成果有机转化为具体的参政议政成果,为国家和区域的发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
4.2 运行机制
从民盟启真智库案例可见,民盟中央作为政策社群,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作为专业网络,双方基于不同利益诉求和身份差异,存在不同程度的博弈和冲突。但在一定的机制作用下,双方通过共同合体、互动和利益表达达成预期目标。
首先,双方合作致力于构建新型智库体系,通过创新智库工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卓越专家学者和高水平智库人才,专注于国家在科技与教育领域的重大发展需求,开展深入的科教政策和创新发展研究,以促进学术研究成果有机转化为参政议政的实际成果。其次,双方建立常态化的互动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各方在参政议政、战略咨询及人才队伍等领域的优势。智库汇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提供广泛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通过定期的人员交流沟通,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展开专题合作调研,形成有实际建议的研究成果,并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国家各部委建言献策。再次,双方共同设置政策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些议题是由民盟的政策方向和目标决定的,这也体现了政策社群在政策网络中的核心地位。双方共同举办会议和论坛,依据工作需要选择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社会发展、区域协调和生态文明等战略性主题,定期组织会议和论坛,发布相关成果,通过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理论刊物、学术研讨等方式,共同推广和转化研究成果。最后,双方加强研究数据及成果的共享。双方在科技教育、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等关键领域,定期进行交流,共享可公开的专家建议、咨询研究报告、调研案例等相关材料和数据;通过专人负责的信息服务和数据交换工作,促使双方更有效地互相交流研究成果。智库直接或间接与决策层(包括民盟内部的决策者和更广泛的政治体系)进行互动,以促进其研究成果的应用。
由此,民盟启真智库与参政党之间的职能耦合体现在智库的专业研究能力与参政党的政策制定和倡导活动之间的互补,从而促使政策社群与专业网络由博弈冲突转向协作共赢。这种耦合不仅增强了民盟在参政议政中的专业性和影响力,也有助于将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更有效地融入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通过这种内在机制,智库与参政党之间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共同推动政策发展和社会进步。
4.3 耦合模式
通过民盟启真智库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智库与参政党在职能方面的相互耦合主要体现在一种“嵌入式”模式(embeddedness model)中。嵌入是影响社会政策制定过程最直接的方式[14]。民盟启真智库是参政党与智库建立“伙伴关系”的生动体现,其通过一定的机制运作将智库软硬件资源,包括专家智力、学术基础、品牌产品等相关因素嵌入到参政党职能发挥中,以参政议政为切入点,寻找到影响公共政策的快捷路径,提高参政党在党委政府的影响力。这种嵌入式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智库与参政党存在双向沟通,智库产生的研究成果以参政党的特有渠道直接递送到党委和政府关键部门与决策者;第二,智库与参政党可以合力组建具有民主党派性质或特色的研究机构,以该研究机构的名义投递咨政报告,为党委政府提供多维度、多视角、专业化的政策建议;第三,双方人才建立“旋转门”机制,支持智库研究人员到参政党相关部门挂职、任职、兼职,支持民主党派人士参与智库相关研究工作,推动参政党与智库之间人才有序流动。
基于此,参政党与智库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共同为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政策网络理论认为,嵌入式模式的必要条件是各方认同共同目标并具有强激励性。双方利益从两方面予以把握。一方面,作为制度主义下最关键的元素,制度规则决定了政党部门利益如何界定、如何分配,政党目标、职能与考核等都是其利益的具体构成部分,制度规则也决定了智库等研究平台或组织的利益结构与走向。对此,诸多制度措施也旨在增加不同政党、不同机构之间的利益相容性。例如,个案中提到的民盟启真智库,便是将智库与参政党之间的合作成果绩效指标纳入智库绩效评价体系,以提升双方的协同主动性。另一方面,考虑到理性人的成本与收益计算,资源的投入如果与获取收益不匹配或不对称,将导致嵌入式模式的失败,即智库组织人财物等资源开展决策咨询研究,会受到参政党设计的政策激励影响,反之亦然。换言之,如果所有主体都能获得预期结果,就有望由嵌入式模式转化成为合作伙伴关系模式(partnership model),从而进一步提升双方的耦合效应。
4.4 耦合效果
基于民盟启真智库与参政党的耦合关系,双方产生了显著的联动效应,其耦合效果显而易见。第一,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高层次参政议政成果比较丰硕。在政策议题设置方面,启真智库为民盟中央年度调研课题、高层协商会议、民生论坛、教育论坛、全国政协会议等征集报送选题、建议或发言材料,并完成了民盟中央的多项重点调研课题。通过参政党的特定渠道,启真智库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制定。以2023年为例,启真智库提交的意见和建议被民盟中央采纳了103篇,咨政报告被全国政协采纳21篇,其中入选全国政协集体提案1份,入选全国政协口头发言1篇,入选全国政协书面发言3篇。第二,强化政策社群网络联系,智库建设稳步推进。启真智库举办多期聚焦“加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主题的论坛,形成了品牌效应,吸引了民主党派、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专家学者的参与,促使启真智库与相关部门、学术机构和行业协会建立了关系,进一步拓展了政策社群网络。第三,多跨协同汇聚资源要素,推动共建共享体系建设。作为浙江省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智库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启真智库促进了资源共享体系的发展,为浙江省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拓展了民盟中央与浙江省智库群体的合作交流范围和资源共享渠道。
然而,启真智库与参政党职能的耦合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包括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启真智库在参政党的参政议政职能发挥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但与参政党职能的耦合仍然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例如,合作议题还不够聚焦、耦合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此外,智库在参政党决策过程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更多的合作项目和深入的合作研究来支持和巩固。
5 智库与参政党职能有效耦合的未来展望
智库与参政党职能通过嵌入式模式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耦合,但是其耦合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政策网络理论及民盟启真智库案例均表明,将嵌入式模式转化为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涉及从紧密互动和社会关系的嵌入,转向更为结构化和目标导向的合作。嵌入式模式向合作伙伴关系模式的转变涉及结构化合作的建立、明确目标的设定、有效沟通机制的创建和持续的信任与互惠关系的维护。通过这一过程,原本基于社会关系和共识的网络能够转化为更为高效、目标导向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在实现共同政策目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践层面上,在参政党与智库共同创办带有智库性质的研究机构的同时,还需要扩大参政党与新型智库在资源要素方面的有效耦合,提高参政议政能级,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有效的决策参考。为此,提出如下提升智库与参政党职能耦合效应的建议。
第一,增强智库与参政党之间的协作关系。在处理复杂和多变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决策阶段时,政府可能面临来自智库的专业和高质量咨询服务获取不及时的问题,这导致智库在提供政策建议方面的潜力未能完全发挥。与智库相比,参政党对党和政府的核心任务有更深入的理解,能更敏锐地把握党和政府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智库与参政党之间需要加强沟通,逐步构建合作桥梁。这种合作的目的是整合双方的资源和专长,以弥补各自的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形成一个互补的关系,使智库的专业分析和参政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也拓宽了新型政党制度研究的应用场景,使二者共同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支持。这种合作不仅增强了智库的政策影响力,也推动了我国统一战线事业发展,从而共同促进国家的长期发展和繁荣。
第二,积极破除智库与参政党合作的体制障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可以说是一个大智库”。尽管统一战线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参政党与智库之间的协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建立专属于民主党派的智库。在提高这种协作效率和质量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两个关键方面。一方面,顶层设计的优化至关重要,以确保民主党派中央机关作为政策社群能够持续支持专业网络(智库)的发展,并充分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优势。这涉及智库加强与参政党的协同合作,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另一方面,动员整体资源,包括招募高水平的民主党派专家和学者作为智库的兼职研究人员。这不仅增强了智库的专业水平,也为智库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视角。此外,各民主党派应积极提供智库研究所需的基础性材料和相关调查数据,支持智库在社会调研和数据统计方面的工作。这种资源的共享和支持是提高智库研究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关键。
第三,打造智库与参政党合作品牌产品。在政策研究和公共管理领域,参政党的职能作用可以通过与国内外高端人才的广泛联系得到加强。这种联系不仅有助于提升参政党的视野和渠道,而且有助于与国际和国内的高水平智库建立有意义的合作关系,从而确立关键的信息和智力资源优势。基于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智库有机会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多边研究平台,与参政党共同打造品牌性产品,如社情民意专报、学术论坛、智库发展报告或白皮书等,通过在参政议政活动中展现其特色,智库可以进一步塑造其品牌形象,增强在公共政策讨论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在议题网络中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EB/OL]. (1989-12-30)[2023-12-20]. http://www.cppcc.gov.cn/2011/09/26/ARTI1317001118796943.shtml.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Opinion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Adhering to and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B/OL]. (1989-12-30)[2023-12-20]. http://www.cppcc.gov.cn/2011/09/26/ARTI1317001118796943.shtml.
[2] 肖阳, 吕方舟. 充分发挥参政党智库优势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3): 23-26.
XIAO Y, LYU F Z.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participating parties’ think tanks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state’s governance capability[J]. 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 2015(3): 23-26.
[3] 袁廷华. 中国参政党的职能探析[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1): 3-9.
YUAN T H. An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s of China’s political parties[J]. Journal of Hubei Socialist College, 2013(1): 3-9.
[4] 吴平魁. 论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基本经验和规律[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4): 7-10.
WU P K. On the basic experience and laws of United Front in performing the functions of participating parties[J]. 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of Socialism, 2015(4): 7-10.
[5] 李进权. 做好参政议政工作, 是民主党派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任务[J]. 民主, 2010(10): 5-6.
LI J Q. It is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political task for the United Front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affairs[J]. Democracy, 2010(10): 5-6.
[6] 杨畅. 中国智库发展的萌芽形态与实践成效探析: 基于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分析[J]. 湖湘论坛, 2018, 31(6): 69-76.
YANG C. An analysis of the embryonic forms and practical eff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hink tank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Yan’an period and the early founding ceremon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J]. Huxiang Forum, 2018, 31(6): 69-76.
[7]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 [2015-01-20].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GT00.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ype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B/OL]. [2015-01-20].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GT00.
[8] 徐莺. 民主党派智库建设: 必要性、瓶颈制约与解决途径[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5): 118-124.
XU Y. Building a United Front think tank: Necessity, bottlenecks and solutions[J]. Journal of the Guangx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8, 40(5): 118-124.
[9] 徐宗俦. 民主党派在舆论宣传上应当秉持的基本观点: 兼议参政党应当成为执政党的“智库”[J].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4): 26-28.
XU Z C. Basic viewpoints that democratic parties should adhere to in public opinion propaganda: Also discussing that participating parties should serve as "think tanks" for the ruling party [J]. Journal of Guizhou Institute of Socialism, 2013(4): 26-28.
[10] 李金河.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1(4): 81-85.
LI J H. The value of China’s multi-party cooperation system[J]. Contemporary World and socialism, 2011(4): 81-85.
[11] 王卓君, 余敏江. 政府决策与新型智库知识生产的良性互动: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的研究[J]. 政治学研究, 2016(6): 105-114, 128.
WANG Z J, YU M J.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new think tanks: A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J].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2016(6): 105-114, 128.
[12] RHODES R A W, MARSH D. Policy networks in British politics[M]//MARSH D, RHODES R A W. Policy Networks in British Governmen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26.
[13] 徐军. 关于统战智库建设的十个基本问题研究[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7(4): 44-48.
XU J. A study on ten basic issues concer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nited front think tanks[J].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dministration, 2017(4): 44-48.
[14] 李波. 我国智库影响社会政策制定的方式及机理研究[J]. 观察与思考, 2020(11): 71-80.
LI B. Research on the ways and mechanisms of think tanks influencing social policy formulation in China[J]. Observation and Thinking, 2020(11): 71-80.
作者贡献说明:
李 波:确定研究选题,撰写论文;
杨立娜:整理资料,完善论文内容并定稿;
杨红伟:收集相关素材。
The Reality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Effective Coupling of Think Tanks and Participating Party Functions——Taking the Democratic League’s Qizhen Think Tank as an Example
Li Bo1 Yang Lina2 Yang Hongwei3
1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9
2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3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8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led by the CPC, the degree of realization of the political functions of participating parties is the focus of their effective coupling with the new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ctic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Method/Proces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mpowering participating parties via think tanks, construct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policy network theory, and takes the Democratic League’s Qizhen Think Tank as a research case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effective coupling between think tanks and participating parties. [Result/Conclusion]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ink tanks have irreplaceable advantages in assisting participating parties in fulfilling their functions of participating in politics and deliberation, while political parties can, to a certain extent, compensate for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ink tank functions. Based on the consistency of basic principles, intellectual supply methods, and influence channels, the two exhibit an “embedded” coupling mode, which is expected to transform from an embedded model to a partnership model to enhance the couple effect between the two of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break institutional barriers and building branded products.
Keywords: think tanks participating parties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and deliberation function coupling
收稿日期:2023-12-26 修回日期: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