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意义]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是党的二十大对科技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科技战略咨询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方法/过程]本研究借助文献研读和规范研究范式,阐述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的内涵特征及演进历程,总结演进发展中积累的重要经验,剖析其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强化路径。[结果/结论]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经历了起步探索、改革发展、稳步发展和深化改革等四个阶段的演进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面向未来,强化科技战略咨询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决策—咨询—执行”科技治理架构;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加强科技创新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夯实科技战略咨询发展的智力基础;强化知识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战略咨询中的理论和方法创新。
关键词:科技体制 战略咨询 决策咨询 科技智库
分类号:C932;D601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4.05.10
1 前言
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强化科技战略咨询。这是继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提出大力发展软科学之后[1],党中央再一次在党代会上对科技咨询事业作出重要部署。从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学部作为国家科技领域的最高咨询机构正式成立,到进入新时代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的建立完善,中国科技战略咨询事业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坚持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积极吸纳先进国家有益经验,走出了一条制度和实践创新之路。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的内涵要义和主要特征,深入考察其演进历程和发展经验,充分认识当前科技战略咨询工作的总体形势和迫切需要,并明确强化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的实现路径。
2 中国政策语境下科技战略咨询的内涵特征
“科技战略咨询”概念首次进入官方政策话语体系始于2020年末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目前,学术界和智库界对于科技战略咨询的重要性已进行了不少的探讨[2],对于科技战略咨询的制度建设和实践路径也有着较多的研究[3],但对于科技战略咨询特别是中国政策语境下科技战略咨询的概念内涵尚缺少深度的解析。
2.1 内涵要义
科技战略咨询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在国家科技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解科技战略咨询的内涵要义,要把握其战略咨询的基本属性、服务决策的目标任务、科技战略的专业领域。
从基本属性来看,科技战略咨询是一种专业化的智力服务活动。咨询(consulting)是以专业知识、信息和经验为资源,针对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或决策建议的智力服务活动[4]。随着咨询行业进入细分化、专业化时代,麦肯锡、波士顿、贝恩等战略咨询巨头的成立推动了战略咨询的迅速发展[5]。相较于一般的管理咨询活动,战略咨询更强调咨询问题的全局性、整体性和战略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兴起也推动战略咨询的应用范围逐步从企业管理向政府管理、公共决策领域拓展,科技战略咨询实践也取得了快速发展[6]。作为一种智力服务活动,科技战略咨询离不开科技智库等咨询机构和专业人才的智力支持[7]。实践表明,战略科学家在科技战略咨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形成战略科学家梯队,要注重培养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战略意识和前瞻判断力[8]。在政策层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智库和战略科学家在战略咨询中的重要作用。
从目标任务来看,科技战略咨询以支撑重大科技决策为核心任务。重大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重大决策问题的决策[9]。重大科技决策是关系国计民生、涉及战略利益的复杂决策问题,其决策的成败与否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体具有至关重要影响。为此,更加需要科技决策咨询系统按照党中央战略决策部署,对党和国家科技事业中的重大问题超前谋划研判,发挥好参谋助手和咨政建言作用。在科技战略咨询这一概念进入官方话语体系之前,科技决策咨询、科技咨询或科学咨询是使用更为广泛的相关概念。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重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重大决策要广泛听取意见,将科技咨询纳入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从政策语境和已有研究来看,科技咨询是科技决策咨询的简称[10]。相较于科技决策咨询,科技战略咨询在语义上更加突出咨询内容的战略性,更强调对重大科技决策的支撑。
从专业领域来看,科技战略咨询以科技战略问题为智力服务内容。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战略是对科技发展中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问题的整体规划和总体方略,对国家科技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建国以来,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和政策研究者聚焦国家科技战略问题提出咨询建议,不少重大咨询建议内容得到了及时采纳并付诸实施[11]。如新中国首个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就始于中国科学院院长顾问的建议。此外有自全国各领域的数百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参与了规划讨论编制。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尤为迫切,更加需要发挥好科技咨询的决策支撑作用,着眼国家发展全局的前瞻性、长远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战略、大思路、大举措。
综上,本研究认为,中国政策语境下的科技战略咨询是对科技决策咨询概念的延伸和发展,是以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决策为目标任务,以科技战略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战略咨询理论、方法和工具为基础,依托科技智库等咨询机构和战略咨询研究者等专业人员开展的专业化智力服务活动。
2.2 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的主要特征
中国科技战略咨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智慧,又吸收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展现出不同于美欧等西方模式的独特过程和形式。
一是政治性,融入中国治理体系推进战略咨询。政治性是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的首要属性和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咨询机构多为体制内建制化组织。国家和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大多设有相应的科技咨询研究机构,决策、行政与咨询共生交融[12]。作为国家最高科技咨询机构,国家科技咨询委员会对中共中央科技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直接服务党中央重大科技决策。 ②咨询活动纳入重大科技决策程序。将科技咨询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决策程序,是新时代深化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是提升我国科技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的内在要求[13]。例如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专门听取他们关于“十四五”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意见和建议。③咨询服务是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方式。发挥中国科协、科技界和相关民主党派智力密集的优势[14],为党和国家科技决策提供意见建议,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和显著优势。
二是科学性,基于现代理论方法开展战略咨询。鉴于科技本身的专业性及其影响的复杂性,科技战略咨询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必须借助科学的理论与方法[15]。在理论基础方面,科技战略咨询以战略管理、科学学和智库科学等理论为指导,基于科技发展、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战略研究成果,提出专业化、靠得住、用得好的战略咨询意见。在工作流程方面,近年来科技战略咨询领域也取得了不少的新成果。在科技政策研究和战略咨询经验和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科技战略咨询工作循环模型[16]、智库双螺旋法[17]等,为科技战略咨询提供了流程指引,也推动了科技战略咨询的科学化。在方法创新方面,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科技数据的广泛应用给科技战略咨询工作带来巨大创新空间。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科技战略咨询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咨询范式并释放出巨大决策价值。
三是传承性,植根传统智囊文化创新战略咨询。虽然中国在现代战略咨询领域起步较晚,但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智囊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毕生的事业就是教书育人和咨政建言。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都拥有大量优秀的门客,以此获得适时的谋略智慧助力[18]。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智囊文化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咨询实践和智囊文化的繁荣在客观上为古代国家和地方治理提供了智谋助力,也为当代国家咨询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现代国家治理特别是科技治理更加纷繁复杂,强化科技战略咨询需要进一步挖掘中华传统智囊文化的宝藏[19]。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大批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通过协商民主等渠道,积极为国家科技规划和战略制定建言献策,既是对传统智囊文化中优秀元素的继承,也是对中国科技战略咨询形式路径的开拓创新。
3 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的演进历程
建国以来,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随机性到制度化的演进过程,大致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49—1977年,起步探索阶段;1978—1993年,改革发展阶段;1994—2011年,繁荣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深化改革阶段。在每一个发展时期,中国科技战略咨询都有着与现实需要相适应的独特组织模式,并为国家科技重大决策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3.1 起步探索阶段(1949—1977年)
与其他领域相比,战略咨询很早就在新中国的科技决策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来自国内和苏联的科学家就针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建言献策,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组织机制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就邀请科技界15名代表参加1949年9月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科技工作者通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式推动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建言献策的正式渠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1958年合并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在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此外,作为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最高咨询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在1955年成立,负责对国家科技发展规划、计划和重大科技决策提供咨询,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建议[21]。
在咨政贡献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决策和制订都离不开中外科学家们的咨询建议。1955年1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顾问、苏联专家柯夫达向中方提出了编制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建议。同年6月,中国科学院向中共中央就发展我国科技事业提出了5项重要建议,第一项就是建议“研究并制定我国科学发展的远景计划”。该建议很快被党中央、国务院采纳。1956年3月,负责规划编制的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成立,我国600多位科学家和一批苏联科学家参与了规划的制订[22]。
3.2 改革发展阶段(1978—1993年)
随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以及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求的提高,科技战略咨询的重要作用愈加显现。1986年7月,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召开,万里、宋健、钱学森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会议。《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刊登了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大力发展软科学”,推动了中国软科学的发展,也揭起了科技战略咨询在中国的第一次发展高潮。
在组织机制方面,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决策研究、决策咨询机构的工作,发挥它们的参谋作用”。在这一时期,科技战略咨询机构得到蓬勃发展,国家科委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1982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1985年)等咨询机构相继建立,为国家宏观科技管理部门提供高水平的战略咨询服务。为了支持科技发展与改革中战略性、政策性问题研究,“七五”期间(1986—1990年)国家出台了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作为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设立有效保障了国家科技战略咨询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中共中央在1980年7月创立的中南海科技知识讲座作为专家参与国家宏观科技决策的重要渠道,是中国独特的、原创性的科技决策咨询范例。
在咨政贡献方面,“863计划”的组织实施、中国工程院的成立、自然科学基金制度的建立,都是这一时期科技战略咨询服务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生动写照。1986年3月,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并获中央批准。国务院以该建议为基础,组织制定了我国高技术发展规划即“863计划”,为中国未来数十年的高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23]。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期间,与会的89位科学家,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设立中科院学部基金的建议。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对设立科学基金的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1982年,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制正式建立。1992年,以罗沛霖为代表的科学家起草的《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并被采纳,中国工程科技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最终成立[24]。
3.3 稳步发展时期(1994—2011年)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科技战略咨询提出了新要求。1994年12月召开的全国软科学工作会议将“繁荣决策科学”和“发展咨询产业”作为两大主题,推动中国科技战略咨询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明确指出,重要决策要广泛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的组织模式日渐成熟,在科技决策中发挥了愈加重要的作用。
在组织机制方面,为充分发挥高水平科技专家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和咨询作用,一些具有重大决策影响力的战略咨询组织相继成立。2002年2月,为积极推动推动国家信息技术发展进程,服务国家信息化战略决策,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内设信息技术与新兴产业等4个专委会,就国家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建议。2jIR0qle2l5R9BiQyI78fxsQzFDn3xc0+SwLyOoO+DiI=003年7月,为加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咨询工作,国务院决定成立由周光召、宋健、朱光亚为召集人,王选等18位科学家为成员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总体战略专家顾问组。此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时期,原国家科委发布了《关于推动我国科技咨询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科技咨询研究的社会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带动了我国科技咨询业的蓬勃兴起。科技咨询企业逐渐成为科技战略咨询的重要力量。2003年8月,中国科技咨询协会正式成立,协会在开展战略咨询、服务科技决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咨政贡献方面,“973计划”的实施、中长期科技规划的编制是这一时期科技战略咨询的标志性贡献。在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朱光亚等一批战略科学家呼吁,科教兴国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制定独立指导我国基础科研发展的历史性规划。党中央、国务院采纳了科学家们在两会上的建议,决定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即“973计划”。“973计划”的实施带动了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25]。值caJk4vLtEqolDLwiU2qLYZ3ryCqKzVDyEBytylLSmSI=得一提的是,我国对高速铁路建设的决策也离不开科技战略咨询的智力支持。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开展的京沪高速铁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前期研究、项目论证结论与建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并被相关管理部门采纳,直接推动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宏观决策和创新发展。
3.4 深化改革期(2012年至今)
进入新时代,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局性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和决策咨询制度建设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科技战略咨询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进程在改革中前进。
在组织机制方面,这一时期,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开始建立,科技战略咨询研究力量不断壮大。特别是2015年以来,科技类新型智库建设已然成为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我国科技战略咨询的组织形态。国家层面,为促进科技报告和创新调查工作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咨询专家组和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咨询专家组先后成立。2018年初,服务党和国家宏观科技决策的最高专家咨询机构——国家科技咨询委员会正式组建。在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热潮中,科技类特色智库迅猛发展,已成为国家高端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建设机制,科技智库和战略科学家积极开展咨询评议,直接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行业层面,中国证监会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组、国家邮政局科技专家咨询组等咨询机构在服务所属行业领域的科技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咨政贡献方面,随着国际国内技术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解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短板、产业基础能力薄弱问题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关键问题,也是这一时期科技战略咨询的重大选题。为此,科技智库和战略科学家围绕产业基础创新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战略性研究。如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自2015年开始,组织院士专家参与编制《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指导市场主体开展创新活动、确保国家技术经济安全、支撑各级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4 中国科技战略咨询发展演进的重要经验
中国科技战略咨询事业发展的卓著成效是明确咨询功能定位、发扬协商民主优势、发挥科技智库作用,建立健全科技治理体系、凝聚科技人才智慧力量、持续推进咨询组织建设的结果,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强化科技战略咨询积累了宝贵经验。
4.1 明确咨询功能定位,建立健全科技治理体系
实践证明,明确咨询在科技决策中的功能定位,建立科技战略咨询制度,有利于推进科技咨询事业发展,进而推进国家科技治理现代化。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持续推进科技决策领域的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治理体系。一是完善涵盖咨询的国家科技权力运行架构。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尤为重视决策咨询在科技决策中发挥的作用,将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方案》。至此,咨询与决策、执行一样,正式成为国家科技权力运行中的重要一环。在新一轮国家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改革中,国家科技咨询委员会直接服务党中央科技领域决策服务,向中央科技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进一步确立了“决策—咨询—执行”三位一体的科技治理架构。二是规范科技决策咨询支撑国家科技决策和执行的程序。《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这一指导新时代中国科技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要求,完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重大科技决策要广泛听取意见,将科技咨询纳入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2019年9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强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决策承办单位应当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等”[26]。在中央决策部署和制度规范的引导约束下,各级党委政府把战略咨询作为重大科技决策的前置程序,进一步明确了科技战略咨询活动的运作模式。
4.2 发扬协商民主优势,凝聚科技人才智慧力量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也是中国科技战略咨询事业发展的重要制度依托[27]。开展科技战略咨询的过程是在科技领域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就将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作为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职责,通过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等形式,推动科技工作者与党委政府科技决策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民主协商政治制度在科技领域落实落细。一是发挥中国科协和各科技社团在联系科技工作者开展决策咨询方面的优势。各级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在组织联系科技工作者开展战略咨询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2011年,中国科协成立了决策咨询专门委员会,负责指导科协的决策咨询工作,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和提出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要求科协“推动科学家同决策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进一步明确了科协组织在中国科技战略咨询事业发展中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二是依托政协科技界别、相关民主党派进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政协科技界别和相关民主党派汇聚了科技工作者、科技企业家、科技管理干部等大批专门科技人才,具备显著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长期以来,这些委员、专家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专业优势,在服务科技战略决策、推动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经验。此外,人民政协、民主党派还积极发挥制度优势、渠道优势,通过与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聚焦国家重大科技决策需求,形成了不少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议政建言成果。
4.3 发挥科技智库作用,持续推进咨询组织建设
以科技智库为核心的咨询组织建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战略咨询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机构保障。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科技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愈加显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就完善科技咨询、建设科技创新智库提出明确要求。从规模数量来看,一大批服务科技决策的专业性和综合性新型智库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科技战略咨询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以智库成果、智库活动和智库媒体影响力为观察指标,通过数据抓取、专家访谈可知,我国科技特色新型智库已有百余家,涵盖党政部门智库、高校智库、科研院所智库、社会智库、军队智库和企业智库六大类别,其中有70余家进入中国智库索引(CTTI)。从发展水平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政策的支持引导下,不少具有决策支撑力、舆论引导力、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科技智库迅速崛起,成为引领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的先行军。国家科技咨询委员会正式组建,成为服务党和国家宏观科技决策的最高专家咨询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科技智库先后进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序列,在服务党和国家科技决策、舆论引导、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此外,以科技部高端智库联合体、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智库联盟、全国地方科技智库联盟等为代表的科技智库联盟建设持续推进,推动了中国科技咨询体系的逐渐完善。
5 中国科技战略咨询发展面临的形势
尽管中国科技战略咨询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也积累了重要经验,但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要求相比,与国家宏观科技决策的实际需求相比,与推进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相比,中国科技战略咨询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5.1 从技术演进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如何顺应趋势制定政策对科技战略咨询提出新需求
从历史经验来看,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的时代浪潮,更是全球创新、经济和政治版图变迁的历史机遇。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处于重要突破期,引发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28]。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颠覆性技术突破不断涌现、应用广泛,对科技政策制定提升更高的要求。面对科技革命浪潮的汹涌澎湃,在技术演进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优化科技决策、科学制定政策,对科技战略咨询提出了更高更新的需求。
5.2 从国家发展来看,科技自立自强在强国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积极作为精准施策对科技战略咨询提出新期待
当前,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启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对科技及其影响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29]。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必须深入研究探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方向、路线和策略,进一步明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再到国家强的理论逻辑、作用机理和政策路径,这都对科技战略咨询提出新期待。
5.3 从国际竞争来看,科技领域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如何保障安全促进发展对科技战略咨询提出新考验
科技创新已成为当前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对科技战略咨询的需求也更为迫切[30]。尽管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长期以来,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一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等问题仍然亟待解决。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实现安全发展,必须更好地发挥科技战略咨询的作用,以高质量战略咨询促进高水平科学决策。
6 强化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的路径建议
按照党的二十大“强化科技战略咨询”的安排部署,结合科技革命、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现实需要,应持续完善“决策—咨询—执行”科技治理架构,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不断夯实科技战略咨询发展的智力基础,加快科技战略咨询中的理论和方法创新。
6.1 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决策—咨询—执行”科技治理架构
完善科技领域“决策—咨询—执行”“三位一体”治理架构,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咨询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是新时代推动科技咨询事业发展,进而实现科技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为此,应着力完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配套制度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决策系统、执行系统与咨询系统的衔接反馈。首先,加强组织协调机制。各级党委应加强对科技战略咨询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部署,建立健全党委听取科技咨询委员会工作汇报,讨论科技咨询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年度调研计划等的制度。更好地发挥科协组织、政协科技界别在科技咨询中的独特组织优势。其次,规范选题答题机制。建立科技决策执行部门与科技智库的重点选题通报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科技决策咨询研究任务需求,优化科技战略咨询出题机制。引导咨询机构前瞻预见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准确识别和快速响应决策需求,完善科技战略咨询答题机制。再次,建立知情明政制度。科技领导和管理部门召开的有关工作会议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可视情况安排部分科技咨询机构的负责同志参加。建立科技战线相关部门工作计划、重大政策、重要活动进展定期通报制度,为科技咨询机构开展战略研究提供数据资料便利。最后,完善报送反馈机制。科技领导和管理部门应加快制定咨询成果报送、采纳和反馈办法,基于数字政务平台大力畅通咨询研究成果报送应用渠道,完善咨询成果的跟踪反馈机制。
6.2 强化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科技战略咨询需要以专业化的科技智库机构为载体,科技咨询制度的建立运行也需要专业化的科技智库的推动和落实。针对当前科技智库领域存在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应明确科技主管部门和智库管理部门职责,把科技智库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首先,探索建立科技智库资质认证机制。按照科技特色、科学规范的原则,分成综合性和专业性两大类别,不断完善新型科技智库的认定标准。及时总结科技智库认证机制方面的成熟经验做法,向其他领域新型智库复制推广。其次,应制定中国特色科技智库建设发展规划。明确科技智库的建设发展目标、重要任务、重点举措等,形成面向国家科技治理现代化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的科技智库建设发展路线图。再次,开展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试点。遴选若干综合实力强、研究基础扎实的科技智库作为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试点建设单位。一方面加大以绩效为导向的经费和项目资助,保证其能够开展持续稳定有特色的研究;另一方面鼓励试点智库结合实际,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以制度创新提升科技智库的发展能级。最后,应发挥现有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建设单位引领带动作用,统筹现有研究力量和联盟组织,推动科技智库行业组织建设建议成立中国科技智库联合会,更好地发挥联合会在引领行业发展、规范智库行为、服务党和政府科技决策中的积极作用。
6.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夯实科技战略咨询发展的智力基础
专家人才是推进科技战略咨询事业发展的关键智力资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加强中国科技战略咨询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科技战略研究专业人才和科技工作者两支力量,多措并举夯实科技战略咨询发展的智力基础。一是抓好科技战略咨询专业人才的培养选拔。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科技咨询机构,布局科技政策、科技咨询相关学科专业,完善专业性复合型科技咨询人才的体系化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努力提升我国科技战略研究和咨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创新高水平科技战略咨询人才资助模式,引导各地将科技咨询人才纳入各类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选拔培育和储备一批高端科技咨询人才、优秀青年科技咨询人才。二是更好地发挥科技工作者在战略咨询中的重要作用。应注重提升科技工作者的咨询建议能力,通过制度设计积极引导各行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将科研探索和科技咨询紧密结合,将学术研究中的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新方法、新范式等,提炼总结为战略咨询意见建议,推动科技创新理论成果向科技战略咨询成果转移转化,同步实现创新价值和决策价值。三是完善对战略咨询人才队伍的监督约束和激励保障。一方面,明确专业人员参与科技决策的职责任务、权利义务,加强专业人才参与科技决策的行为监管,营造人尽其才、履职尽责、风清气正的决策咨询环境;另一方面,完善专业人才参与科技决策的政策保障和有效激励,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科技决策的积极性。
6.4 强化知识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战略咨询中的理论和方法创新
科技战略咨询是具有高度专业性、科学化、跨领域等特性的智力服务活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演进,新兴技术的复杂性、科技决策的综合性水平不断提升,对科技战略咨询的理论体系、方法工具和研究范式提出了更高要求[31]。加快理论和方法创新,发展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科技战略咨询理论并加快新技术环境下的方法探索,是提升科技战略咨询水平的必由之路[32]。为此,在理论创新方面,应持续深化中国科技决策咨询理论的学理化研究、学术化表达、系统化构建,夯实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的理论根基。借鉴教育类科研项目经验,设立“全国科技规划与战略研究课题”,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单列课题,发挥国家级课题示范引导作用,推出具有科技战略和咨询重大学术创新。在方法创新方面,应引导科技战略咨询机构主动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加快系统评估、数据驱动、试验推演、智能决策等方法创新[33],研发运用新兴技术预测方法、数据分析工具、政策模拟仿真工具和计算实验研究手段,促进我国科技战略咨询研究范式转换,实现传统的经验研究方法和现代的数据驱动、智能辅助型方法的融合发展和优势互补,提升科技咨询手段和方法的数字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登义. 大力发展软科学[J]. 中国软科学, 1988(1): 1-2.
ZHANG D Y. Vigorously developing soft science[J]. China Soft Science, 1988(1): 1-2.
[2] 宋大伟. 科技战略咨询研究肩负国家使命[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8): 857-869.
SONG D 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y consulting research bears national mission[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6, 31(8): 857-869.
[3] 万劲波. 提升科技战略研究与战略咨询的预见力和洞见力[J]. 创新科技, 2023, 23(3): 28-34.
WAN J B. Improving the foresight ability and insight ability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ategic research and strategic consultation[J].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 23(3): 28-34.
[4] 李研, 郝君超. 关于完善我国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7): 111-115.
LI Y, HAO J C. Several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ision consultation system[J]. Scienc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7): 111-115.
[5] 周芬, 许纪校. 战略咨询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 中国国情国力, 2008(3): 54-56.
ZHOU F, XU J X. Strategic consulting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hina[J]. China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ength, 2008(3): 54-56.
[6] 林民望. 新公共管理运动影响中国行政改革?一个海外中国研究视角[J]. 国外社会科学, 2017(6): 73-82.
LIN M W. Does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affect China’s administrative reform?A research perspective on overseas China[J]. Social Sciences International, 2017(6): 73-82.
[7] 汝鹏, 苏竣. 科学家在中国科技决策中的影响力研究:以863计划为例[J]. 中国软科学, 2010, 238(10): 86-92, 163.
RU P, SU J.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cientis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ision making: Taking 863 Program as example[J]. China Soft Science, 2010, 238(10): 86-92, 163.
[8] 李国杰. 造就战略科学家梯队, 培养科技战略意识[J]. 科技导报, 2022, 40(16): 1-2.
LI G J. Create strategic scientists and cultivate awarenes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ategy [J].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22, 40(16): 1-2.
[9] 熊樟林. 重大行政决策概念证伪及其补正[J]. 中国法学, 2015(3): 284-303.
XIONG Z L. The falsifica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e concept of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J]. China Legal Science, 2015(3): 284-303.
[10] 樊春良. 科技决策咨询制度与智库建设[J]. 科学与社会, 2017, 7(3): 79-93.
FAN C L. Science advice institution for policy making and think tank building[J]. Science and Society, 2017, 7(3): 79-93.
[11] 王少.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科技咨询与政府决策:问题、利益博弈和优化路径[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4): 51-58.
WANG 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sultation and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in serious emergencies: Based on problems, interest game and optimization path[J]. 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21, 23(4): 51-58.
[12] 李慧敏, 陈光, 李章伟. 决策与咨询的共生与交融: 基于日本科技咨询体系的考察与启示[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7): 1199-1207.
LI H M, CHEN G, LI Z W. The symbiosis and integration of decision-making and consulting: Observation and enlightenment based on a japanese sci-tech consultation system[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21, 39(7): 1199-1207.
[13] 席亮, 应验, 贾宝余. 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研究: 基于系统工程和科学传播等视角[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2): 333-341.
XI L, YING Y, JIA B Y, Study on building new-type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erspectives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cience communication, etc.[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3, 38(2): 333-341.
[14] 张润强, 孟凡蓉, 梅苹苹. 柔性科技智库:概念、机理与评价——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智库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 2024(1): 137-146.
ZHANG R Q, MENG F R, MEI P P. The flexi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Concept, mechanism and evaluation——The case of national society think tank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2024(1): 137-146.
[15] 陈云伟. 面向科技现代化开展高质量科技战略咨询[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1): 1-7.
CHEN Y W. Carry out high-qual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y consulting towards the modern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World Sci-Tech R&D, 2024, 46(1): 1-7.
[16] 唐璐, 刘昊, 陈云伟, 等. 关于科技决策咨询建议撰写方法的思考与讨论[J]. 图书情报工作, 2023, 67(9): 100-109.
TANG L, LIU H, CHEN Y W, et al.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on the writing metho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 reports[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23, 67(9): 100-109.
[17] 潘教峰. 智库研究的双螺旋结构[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 35(7): 907-916.
PAN J F. Double Helix Structure of Think Tank Research[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35(7): 907-916.
[18] 赵康. 国际视野中的管理咨t23yikgiIScynnPiTqKY4A==询:概念与内涵界定[J]. 科学学研究, 2001(4): 59-65.
ZHAO K.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nception, connotation and define[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01(4): 59-65.
[19] 左雪松.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定位思考[J]. 情报杂志, 2018, 37(6): 33-39.
ZUO X S.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New Era[J].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2018, 37(6): 33-39.
[20] 尹恭成.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历史沿革[J]. 中国科技史料, 1983(1): 14-27.
YIN G C.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3(1): 14-27.
[21] 吕青, 钱莹洁, 李雪, 等. 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工作的演进及特点[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2, 7(3): 100-108.
LYU Q, QIAN Y J, LI X, et al.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y consulting role of the academic divisio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AD) [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22, 7(3): 100-108.
[22] 胡维佳. “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制定、作用及其启示[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6(3): 207-212.
HU W J. The 12-year long-ter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lan: Planning effect and some enlightenments[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3): 207-212.
[23] 郭金明, 杨起全, 王革.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历史沿革和新时期面临的问题[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 28(9): 77-81.
GUO J M, YANG Q Q, WANG G. History and problems of 863 program [J].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2012, 28(9): 77-81.
[24] 李飞. 政协提案与中国工程院的成立[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0, 32(2): 47-53, 127.
LI F. CPPCC Proposal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J].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2010, 32(02): 47-53, 127.
[25] 饶子和. 从“973计划”到国家新型基础研究支持体系[J]. 中国基础科学, 2017, 19(4): 17-18.
RAO Z H. From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973 Program) to a new funding system for national basic research[J]. China Basic Science, 2017, 19(4): 17-18.
[26] 韩春晖.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样本: 评析《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J]. 行政管理改革, 2020(1): 10.
HAN C H. The Institutional Sampl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State Governance System: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rim Regulations on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Procedures[J]. Administration Reform, 2020(1): 10.
[27] 俞可平. 中国的治理改革(1978—2018)[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3): 48-59.
YU K P. Governance reform in China (1978-2018)[J]. Wuhan University Jop7XWtzmfWQyx12Q0KUgoFB8YdjHSn7JCxAboxZDTvwc=urnal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2018(3): 48-59.
[28] 郭春生, 胡志伟. 科技革命与苏联兴衰的关系论析[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23(1): 8.
GUO C S, HU Z W.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oviet Union[J]. Contemporary World and Socialism, 2023(1): 8.
[29] 蒋瑜洁, 郭婷, 王尚可, 等. 新兴国家如何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 基于中美V2X专利数据对比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21(10): 1882-1896.
JIANG Y J, GUO T, WANG S k Y, et al. How to achieve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in emerging countries: A study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2X patent data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21(10): 1882-1896.
[30] 黄钊龙. “内外兼修”: 拜登政府对华科技竞争[J]. 国际论坛, 2022, 24(6): 27.
HUANG Z L.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with China[J]. International Forum, 2022, 24(6): 27.
[31] 李思敏, 樊春良.科学咨询在政府最高决策层的制度化: 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0(2): 10.
LI S M, FAN C L.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science advice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government: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overnment chief scientific adviser system in United Kingdom[J].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2020(2): 10.
[32] 潘教峰.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学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3, 41(1): 1-2.
PAN J F. Scientific research facing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23, 41(1): 1-2.
[33] 吴集, 梁江海, 刘书雷. 新型智库推动战略研究方法手段创新与运用的探索思考[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2, 7(2): 56-62.
WU J, LIANG J H, LIU S L.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rategic research methods and means for new types of think tank[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22, 7(2): 56-62.
作者贡献说明:
钮 钦:提出研究问题和写作思路,撰写论文。
刘冬梅:提出研究和写作建议。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y Consulting: Conceptual Connotation, Evolution Process and Strengthening Path
Niu Qin Liu Dongmei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86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ategic consulting is an important deployment made by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 Technology strategic consulting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achieving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modernizing national governance. [Method/Process] This study utilizes literature review and standardized research paradigms to elucidate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ic consulting. It summarizes the important experiences accumulated during development, analyzes the situation it faces, and proposes targeted strengthening paths. [Result/Conclusion]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ic consulting has gone through four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itial explor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steady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reform, accumulating valuabl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Facing the future,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ategic consulting requires strengthening institutional and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decision-making consulting execu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governance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hink tanks wi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s and continuously consolidating the intellectu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ategic consulting;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system and accelerat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ategic consulting.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decision consultation strategic consul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收稿日期:2024-03-04 修回日期: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