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美食电影,首推周星驰的《食神》,片中的经典台词“用心, 人人都是食神”,至今在网络上仍时常被提及。
《食神》之后,是香港导演午马拍摄的美食电影《天下第一宴》。这部电影当年也是热映大剧,尤其在川渝两地格外卖座。该剧围绕名动天下的川菜展开,主人公为了寻找心中真正的满汉全席,从香港赶到北京,后来多方打听,辗转来到天府之国四川,最终发现:川菜的回锅肉,竟然比满汉全席更有意思更值得咀嚼,让人欲罢不能。
实际上,《天下第一宴》的确与川菜颇有渊源,尤其重庆餐饮界广泛而坚定地认为,这部电影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庆顶级大厨三赴香港表演有关。
可以说,重庆大厨的三次香港行轰动一时,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美食旋风,在当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川菜热……而《天下第一宴》的主创,也因此产生灵感,开始了该剧的创作和拍摄。
《四川省志·川菜志》和《川菜烹饪事典》等美食权威专著,都对重庆名厨的三次香港行给予了高度评价。笔者也以还原烹饪名场面的史家态度,走访了部分当事人和知情者。
“第一次去香港交流表演的时间,是1979年4月23日至5月10日,”参与这次活动的烹饪大师王偕华告诉笔者,当时他能参加这次表演活动,并不容易,还经过了几次选拔赛,过关斩将后才得以入团成行。
据王偕华介绍,那次去香港表演,共有12人,包括厨师长陈志刚,副厨师长徐德章,做红案的张国栋、刘大东、王偕华、郑显芳、姚红阳、邱长明、徐明德、李自烨,做白案的李新国、唐章友。
抵达香港后,重庆大厨的表演让市民叹为观止,特别是精雕细琢的代表菜品“官燕孔雀”,被港媒评价为巧夺天工,誉之为烹饪巅峰之作。
中国国际烹饪艺术大师张正雄对这道菜作了形象诠释:“此菜借鉴冷菜菜式,结合雕刻工艺与烹调技法,屏尾利用“糁”的浮力,随汤轻摇微动;在躯体的造型上,精选燕窝、海参、鱼肚、干贝、冬菇等高档原料,用层层重叠、外围收缩的方法制成;瓜衣的碧绿、火腿的嫣红、海带的墨紫、蛋粑的金黄,按需要改形后,盆色嵌镶,灵活运用,使之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营养丰富”。
重庆大厨第二次去香港表演的时间,是1979年12月。邀请单位是香港美心食品有限公司,目的是配合在港举行的四川土特产品展销会,参加的川菜名厨包括李跃华、陈文利、郑显芳、李庆初等人。活动期间,举办了为期16天的“四川名菜周”,名厨们共制作筵席177台。
据参与这次活动的烹饪大师郑显芳介绍:名菜周本来是16天,但因为川菜大师们做出的美食太受欢迎,最终延长时间到29天。那次去的大厨有13人,每天只做12桌菜,每桌2500元港币,供不应求。其中有道冷菜叫“熊猫戏竹”非常受追捧,原料包括鸡肉、火腿和笋子等,外型用鱼糁、虾糁塑造。因为制作工艺复杂,所以先在重庆做好,然后带去香港,每桌摆上两个。或许是对熊猫的喜爱,也或许是这道菜太好吃了,在香港食客的要求下,最后每桌不得不再增加一个小熊猫。
郑显芳介绍,还有一道名叫“三鲜归”的菜同样深受香港人欢迎。这道菜以锅巴为主,荔枝味,酸酸甜甜的。香港没有锅巴,只能由厨师自已做,菜上桌,芡汁淋下去,劈啪作响,效果突出,香港人吃得津津有味。
郑显芳说,香港人吃不惯大麻大辣,比如椒麻鸭舌,剔除鸭舌中间的根骨,吃起来很爽口,但香港人不喜欢,觉得又麻又辣。于是调整味型,减轻麻辣度。但有意思的是,做了一段时间后,香港人居然主动要求恢复原来的味道,增加麻辣成份,说还是这样吃起来刺激、有感觉。香港人还爱吃水煮肉片,吃得汗流浃背,但依旧筷不离手,连呼过瘾。
重庆大厨出神入化的烹饪技艺,不仅让川菜打开了香港市场,也让香港爱上了川菜。
邀请重庆大厨去香港表演的美心集团,决定在香港开办锦江春餐馆。
于是,重庆大厨开启了第三次香港行,时间是1980年6月28日。《四川省志·川菜志》介绍:香港第一家正宗川菜馆锦江春饭店开业,重庆陈志刚为厨师长、李跃华为副厨师长,厨师包括陈文利、郑显芳、刘大东、李新国、姚红阳、王偕华、邱长明等人。
邱长明在锦江春工作了3年,他说香港人特别爱吃回锅肉(电影《天下第一宴》的主要情节由此展开)之类的川菜。原本,香港人口味偏淡,不喜麻辣和油腻,但后来逐渐适应,对麻辣也能接受,他们吃了一次之后,感觉不错,于是带亲戚朋友聚餐,对川菜赞不绝口。
在锦江春工作的重庆大厨,不仅川菜做得好,还积极融入当地文化,受到香港市民的认可和喜爱。这一年,香港举办了一场高规格的烹饪大赛,锦江春的重庆大厨们组队参加,制作的的菜品名叫“蛟龙献珍”,经过层层评审,最终获得冠军。
活动当天,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其中就有《天下第一宴》的导演午马,据说在这之前,午马先生就先后品鉴过“官燕孔雀”、“熊猫戏竹”等川菜名品,从此对川菜另眼相看。或许在当时,他就有了拍摄电影的想法,这次趁重庆大厨参赛之机,前往现场寻找灵感,力求构想中的剧本更加丰满和完美。
据郑显芳介绍,蛟龙献珍的主料用的全是海鲜:大虾、仙贝、鲜鲍,以熘炒之法,烹以鱼香味汁,并以蔬果雕削的龙头龙尾为造型。
郑显芳说:以蔬果雕削的龙之首尾,注重神似;以入味烹熟的土豆泥裱制成波涛滚滚的海浪,也代龙身,讲究的是巧妙;以海鲜之料置于盘中,意为“献珍”。造型完毕,一眼望去,令人有蛟龙俯首,虔诚献珍之感,形意统一,气韵和谐。
“蛟龙献珍”获冠军后,香港报刊纷纷载文称誉此菜格调高,色香味形器及“乐趣”皆技压群芳,“有工艺,有气派,可看可吃,造型冲破了传统格局”,实在是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