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强化金融机构人员监管

2024-11-07 00:00:00刘秉军
检察风云 2024年19期

印度央行设立金融监管学院

印度中央银行行长达斯日前表示,印度央行新近设立了金融监管学院,其职能有二:一是专门培养金融监管方面的人才;二是给全国金融业高级管理人员提供深造的机会。

据《印度经济日报》报道,达斯是在印度西部城市艾哈迈达巴德举行的“银行国有化50年”专题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达斯在此次论坛上还呼吁,印度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强治理和监管,以提高印度金融业整体的能力和效率。

达斯指出,当前印度国有金融机构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不良资产占比上升、资本短缺、风险管理不足等,这些都与缺乏严格监管有关,其中对人员的监管是重中之重。此外,由于业务能力和执行能力存在不足,一些国有金融机构管理人员从业务角度对风险的理解还不够。他表示,印度央行创设的金融监管学院将有助于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人员监管。

印度央行的上述举措,是始于今年3月的《国家职业教育资格框架》调整计划的一部分。作为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性法规,该框架的调整表明,印度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政府希望通过提供教育和技能培训服务,将人口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印度金融机构来说,强化职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优化人员的技能和职业操守来解决现实问题。

培训和监管需求增大

据《印度时报》报道,上述政策性法规的调整,有利于印度强化针对国有金融机构人员的监管。

报道指出,印度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金融机构的“问题大爆发”始于2019年。彼时,印度国有证券经纪公司Karvy滥用投资者资金,总额高达2800亿卢比(约合33.4亿美元),酿成一起重大金融欺诈案。5年来,印度金融领域的欺诈和经济犯罪时有发生,这无疑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影响到经济增长。

印度政府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国有金融机构监管不力,例如公共部门银行(PSB)。在近5年的金融欺诈案中,牵涉国有金融机构的案件数量占比为55%,涉案金额占比更是高达90%。

印度金融机构面临的并非只是国内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国际资本集团及跨国企业针对印度金融体系的信用问题提起大量国际仲裁,包括德国电信、荷兰沃达丰集团、俄罗斯电力运营商Sistema、TCI塞浦路斯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涉及的问题包括税款追溯、支付纠纷等。

《印度时报》指出,一方面,印度金融机构的部分人员执业能力和操守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印度金融业从业人员的人数不断增长——强化对金融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监管迫在眉睫。

印度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金融证券经纪公司等)的扩张迹象随处可见。截至2023年底,印度银行业的职员总数增长到180万人。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等也在扩员,因为他们普遍看好印度股市大幅上涨。另外,印度的财富管理公司押注印度富人多元化投资金融产品,因此纷纷招兵买马,扩大经营规模。

Optiver是全球最大的高频交易公司之一,该公司2023年12月在孟买开设了办事处;城堡证券正在为其位于印度古鲁葛拉姆的分公司招聘人员;10年前退出印度在岸私人财富管理市场的汇丰和瑞银都卷土重来,重启了在新德里的业务。

印度本土的私营金融机构也在壮大,例如ICICI、Securities等公司正在扩招,计划把理财产品团队的人数翻一番。“做市商”也嗅到了机会——荷兰IMC Trading BV就是其中之一,其印度分公司董事兼总经理登坦德表示,2021年底时分公司的员工不到10人,而今年3月已达60人。分公司刚刚签下新办公室的租约,可容纳170人同时办公。

在印度金融职场上,轶事口口相传:又有交易员拿到百万美元年薪;有人跳槽时要求涨薪50%,结果当天就收到了肯定的答复……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印度金融业从业人员的数量持续增长,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的培训及监管需求也不断增大——通过调整政策性法规强化对相关人员的监管正逢其时。

薪酬体系改革箭在弦上

印度国有金融机构人员的监管确实有待加强,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印度金融业竞争激烈,国有金融机构普遍面临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其人才流失率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远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国。

印度人力资源服务公司TeamLease认为,当下印度金融业的人力资源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中,人才流失率高达50%,导致金融机构内部不稳定,不仅影响到服务质量,也使招聘和培训成本飙升。2023年10月,印度央行行长达斯曾表示,一些银行的员工离职率非常高,银行核心管理团队应重视这个问题并加以解决。

据《印度经济日报》报道,今年10月,规制薪酬体系的印度《工资法》和《奖金支付法》修正案将提交国会审议,其中包括有关金融业薪酬体系的新规,例如限制高层管理人员的最高薪酬,以及确保低级从业人员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

彭博社预估,2024年印度金融业从业人员的加薪幅度可能在10%左右,超过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交易公司和对冲基金的顶尖人才薪资高企,算法交易部门的负责人年薪也可能超过100万美元。

由此可见,印度金融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并不在于薪酬低。近年来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繁荣,不少金融机构高层的薪酬水涨船高,甚至已经接近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区这样的金融业发达地区。不过,与之同步的是,行业内部的薪资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工资法》和《奖金支付法》的新规所针对的就是薪酬体系失衡问题。

一个名叫齐拉克的25岁“金融新人”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介绍了自己作为印度金融业入门级员工所面临的重重挑战。彭博社指出,许多印度金融人才,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进入金融机构后只能从事类似推销员的工作,包括被安排到机场、加油站等地拉客户,推销金融产品。一个名叫阿贾的23岁小伙子就职于孟买一家国有银行的分行,他是家里培养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阿贾说,他入职10个月期间,许多低级别同事都离职了。

对于印度金融机构来说,强化职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优化人员的技能和职业操守来解决现实问题。

印度孟买的一处科塔克银行网点

总体来看,一方面印度金融业的人力资源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入职级别较低的人才后续很难提高薪资。

据《印度经济日报》报道,立法调整是印度金融业薪酬体系改革的第一步。印度国有银行和大型私有银行已经调低了对于本年度员工流失率的预期。例如艾克塞斯银行(Axis Bank)认为,本年度员工流失率将从原来预估的34.8%降至28.8%。科塔克银行(Kotak)和HDFC银行的相关预估数据也有所下降。这两家银行分别成立了相关工作组,旨在借助新的法规和政策提高“员工保留率”,并聘用更多的优秀人才。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