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一旦开始,便是恶的循环。”电影《默杀》直击校园欺凌引发的血腥复仇,将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等社会问题再次呈现于公众面前的同时,更以其片名——《默杀》直白地揭示了影片的主题:沉默就是暴力的帮凶。
初中女生惠君长期遭受校园欺凌从高处坠亡,目睹暴行的老师选择沉默,欺凌者的父亲选择袒护。然而暴行非但没有停止,反而祸及惠君的好朋友小彤,小彤的母亲李涵目睹女儿被胶水封嘴却闭口不言,学校的保安和旁观的同学同样选择沉默。在一个被沉默笼罩的世界里,所有人对周遭发生的恶行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直到罪恶不断滋长,受害者无奈选择以暴制暴。
在整个故事中,沉默是助推悲剧的元凶。如果在校园欺凌发生时,学校能够及时干预,管理教育欺凌者,给予受欺凌者最大程度的保护,也许校园欺凌便不会继续;如果欺凌者的家长能够有效施以管教和约束,后续的悲剧或可避免;如果旁观者不再缄口,暴力也许不会“传染”。
面对校园欺凌,沉默从何而来?电影中拍了多处屋顶漏雨戏份,包括李涵和小彤家里以及学校礼堂的棚顶,这可看作是一个隐喻,即校园欺凌防治体系的不完善,而这恰恰是所有人沉默的根源。不再沉默,需要足够的勇气,也需要系统支持。沉默者说出真相的勇气是由自身道德感驱使的,考虑说出真相的代价却是本能反应。完善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能让大多数人不再需要考虑说出真相的代价,为4e3b624013c381106dddcc67b027ef0d伸张正义者提供莫大的底气。
让沉默者发声,需要家庭与学校两大主体在防治校园欺凌上的努力。通过《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我国逐步建立起以学校和家庭为主体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力促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落实,从源头上防范校园欺凌。影片中,学校保安目睹欺凌而不制止,学校校长明知欺凌导致惠君坠亡却不向有关部门报告,监管者的不作为成为了暴力的帮凶。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影片中的女子中学显然既没有尽到监管职责,也没有履行强制报告义务。至于家庭教育方面,影片中,学校校长纵容包庇女儿安琪的欺凌行为,不对其加以严格管教,以致校园欺凌引发的暴力几乎失控,家庭教育的失位为暴力开了“绿灯”。根据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14条和第16条规定,父母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应教育未成年人遵纪守法。作为欺凌者父亲的学校校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显然同样存在严重失职。
影片提醒我们,校园欺凌防治体系的落实任重道远,仍有校园欺凌事件隐藏在“冰山之下”。只有加强校园法治教育和反校园欺凌的知识普及,才能让更多学生真正懂法用法,在面对校园欺凌时说“不”,在看到欺凌事件发生时勇敢地说出真相。校园是祖国的“花圃”,花朵的健康成长也要有社会的监督“目光”。
编辑:沈析宇 1755562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