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古今笑史·不韵部第八》记载,明代有人献给南京守备太监(军中监军)高隆一幅名画,画的上半部分有大片留白。高隆看了之后说:“很好,很好!还需要在这上面再添上一个‘三英战吕布’。”
这个高监军看画,类似一些官员到下面检查工作,总要作几句肯定、提几点要求。可笑的是,对于绘画艺术而言他是个门外汉,却硬要不懂装懂。这个“更须添画一个‘三英战吕布’”的指示,不仅没有“指”到点子上,还给献画者“示”了一道“落实”难题——倘若按照其要求,在留白处硬生生再加上一个“三英战吕布”,结果只能令这幅名画毁于一旦。
我国绘画作品中的留白,是一种极具美学特征的创作手法,指向于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从而使整幅画留有想象的空间。比如,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只有一个渔翁在一叶小舟上垂钓,画中的水纹寥寥几笔,留白之间所呈现的烟波浩渺、水流不息的氛围,巧妙地营造出一种静谧之美。
冯梦龙先生录入高隆的这则笑话,意在讽刺那些不懂装懂,却自我感觉良好、假充内行的人。
无独有偶。宋代将军党进命画工给自己画像。画好后,他看了大怒,责问画师说:“我以前见人画虎,都用金箔贴眼。难道我就不配一对金眼睛!”这党进似乎比高隆更令人摸不着头脑。让人画像,却硬要人家给自己配上一对金目。殊不知,若照其要求落实,虎势固然有了,但人却成了怪物。这种自找的难堪,恰是蔑视事物规律的可笑下场。
笔者还见过一则现代笑话。某地一领导到农学院做报告高调悬赏种纳米(度量单位),却是一个见诸报端并非编造的真事儿——2003年初,某领导到农学院做报告,在讲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话题时,即兴发挥:“袁隆平种出了杂交水稻,国家奖他500万元。现在纳米不是很吃香吗,你们谁种出334e7fe649ef6b8f973c580e4bfe2a7c来,我们也奖500万元!”这一表态,顿时惹得师生们哄堂大笑,而他本人还以为这话讲得给力而自鸣得意呢!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懂装懂的人。心理学家曾就此做过专门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人不懂装懂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如果不能回答别人的问题,会担心对方觉得自己无知。当然,也确有一部分人不懂装懂,乃是为了面子或是虚荣心做怪。殊不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实际上,承认自己不懂,并没有什么好难为情的。很多时候,不懂装懂,倒会被人小视和嘲讽,至少会被认作不诚实。古语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未必是圣人,即便是圣贤在种种未知面前也有不懂得、认不全的可能性。可笑兼可悲的是,有些人倚仗着某种地位或权势,明明不懂,却硬要装出一副“我懂”“我当然懂”的专家派头,最终落得个贻笑大方。
哲人有云:“不懂装懂,比无知更可怕。”高隆赏画、党进画像乃至某领导高调悬赏种纳米,无疑都风趣地印证了这个道理。
图:付业兴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