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足球发展水平和成就中国足球梦想的基础工程。校园足球作为苏州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自2015年《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印发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苏州市教育局、体育局先后出台《关于苏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持续推动苏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发展。
一、校园足球工作情况介绍
把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作为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遵循人才培养和足球发展规律,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普及足球运动,培育健康足球文化,弘扬阳光向上的体育精神,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为振奋民族精神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苏州市校园足球事业取得积极进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67所,举办各级各类比赛10万多场,青少年足球人口不断扩大。
一是普及推广校园足球。目前已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3个(张家港市、吴中区、姑苏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1个(张家港市教育局)、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个(太仓市)、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示范学校12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网络。所有特色学校均具备“八个有”,即:有足球校本教材、有班级联赛、有足球文化节、有足球社团、有学校代表队、有家长俱乐部、有足球展厅、有足球交流。
二是构建完备竞赛体系。构建“市长杯—区长杯—校长杯”三级竞赛体系并纳入苏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开展“贝贝杯”青少年足球赛和“姑苏晚报杯”“2034杯小学生足球大会(U12)全国总决赛”等赛事,建立覆盖各学段、贯穿“三横”(小学、初中、高中)的“五纵”(市级联赛、暑期足球赛、校际联赛、区级杯赛、俱乐部联赛)赛事体系。2023学年,进行三级比赛15000余场,参与人数超10万,其中区级以上比赛共进行3224场,参与学生19320人。
三是校园足球竞赛成绩。全国层面,张家港市凤凰中学和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曾分别获得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足球中学组女足(校园组)冠军和男足(公开组)季军,创造了苏州中学生足球历史最佳成绩。省级层面,近5年,苏州市共获得“省长杯”冠军7个、亚军3个、季军5个,25支球队打入前八名,参赛球队数量、夺冠次数全省领先,球队获奖比例高达60%,省运会青少年足球比赛获得5个组别冠军。
四是培养输送后备人才。积极探索建立市、县队校办模式,打通足球人才升学通道。2021年,张家港市面向全市试点,根据足球技能和文化成绩招收高中足球特长生,首批共录取特长生共3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0人)。2022年,高新区在吴县中学招收足球特长生,每年招收20名左右足球人才。多年来,苏州市先后向国家队、国家青年队、国家少年队等各级梯队输送100多名足球运动员,其中,苏州运动员李梦雯、窦加星入选中国女足代表队,参加2023女足“世界杯”。
五是持续建设开放场馆。全市已建成各类足球场地1500余块,拥有具备举办国际A级足球赛事能力的场馆4座。每所学校都有适用于足球教育的体育场地,专用校园足球场地总计532块,其中设有400m跑道的场地167块。全市学校符合高水平办赛要求的场地近90块。推动校园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在节假日免费优先向学生开放,充分保障学生参与课外足球活动的需求。学生通过“苏周到”APP中的“学校体育场馆预约”模块,可进行线上预约。
六是培育弘扬足球文化。将足球运动作为学校体育课必修内容,足球特色学校每周至少安排1节足球课,建立校园足球大课间、课外锻炼常态化锻炼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足球活动,如,足球夏(冬)令营、校园足球文化节和文化周等活动,定期举行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足球交流活动等,培养学生踢足球的兴趣,传播足球育人理念,创造足球运动环境,引领校园体育新风尚。
七是不断加强师资培养。第一借助社会力量,整合专业俱乐部资源和学校优势资源,根据苏州市教育局制订的《苏州市中小学校校外专家管理暂行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每年安排高水平足球教练员进校园指导。第二创新体育教师招聘,推行先专业技能测试后文化测试的招聘考试流程,对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并具有专业运动队经历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第三设立教练员岗位,在学校现有编制中设立专职教练员岗位,通过与体育部门合作,积极吸引优秀退役足球运动员到苏州学校工作。第四加强师资培训,与市足球协会深度合作,开展校园足球教练员“三年千人”培训计划,并纳入继续教育学时。目前,已完成5期培训,每期培训80人。此外,苏州市中小学校共有足球教练员近700名(D级及以上300余名)、足球裁判员500余名(二级及以上300余名)。
八是坚持开展国际交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训练方法。如,张家港“满天星”训练营从葡萄牙等足球运动发达国家引入专职教练员,指导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组织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小学赴日参加“大版钢巴杯”小学生足球比赛;欧洲豪门球队拜仁慕尼黑牵手太仓,设立拜仁慕尼黑太仓足球学校,在太仓市高新区中学、明德高中开展青少年足球培训。
二、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一是提升教学资源水平。优化体育教师足球专业结构,制订并落实配齐专职体育教师计划,多渠道配备好足球教师。建立全市校园足球专家资源库,引进优秀人才参与各项足球活动。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园足球师资培训体系,依托足球协会和高校资源,对足球行政干部、足球教练员、校园足球指导员、足球裁判员开展系统培训。建立教育、体育和社会相互衔接的教学渠道,拓宽职业俱乐部、高等学校和国外知名职业俱乐部进校园渠道,完善退役运动员、优秀教练员、有足球特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人员兼职校园足球教师制度。
二是有序引导社会参与。多渠道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校园足球发展,鼓励体育俱乐部、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联合开展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公益活动。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参与、多方筹措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校园足球领域,保障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视情况在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基金,多渠道吸收社会资金,支持校园足球发展。创新校园足球利用外资方式,有效利用境外直接投资、国际足球组织支持。
三是贯通培养后备人才。在国家考试招生入学制度改革总体框架内,探索中小学招生相互衔接的招生模式,扩大初升高足球特长生升学政策范围,鼓励高中毕业足球学生运动员报考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和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专业,激励青少年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加强足球特长生激励,把有足球特长、积极参加足球活动、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作为学生的评优评先条件之一。拓展足球人才学习培训渠道,积极参加国内外校园足球赛事和交流活动,使其获得良好的持续发展环境。
四是积极承办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怀。苏州市将承办2026年第二届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国男、女共64支18岁以下的中学生代表队参加,苏州市将在承办工作中彰显城市的责任与担当,为世界呈现一届充分体现中国水平的青少年足球“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