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面向人人、人人参与,从学校抓起、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校园足球成为青少年健身强体、阳光成长的主要抓手,足球运动成为落实“五育并举”、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从学校抓起,有序扩大足球人口基数
为给每一名学生提供参与足球运动的机会,甘肃省多措并举促进区域间、校际足球普及率、参与率双提升。一是强化统筹推进。出台实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校园足球等系列政策举措,建立省级统筹、市县联动、以校为主的发展校园足球工作机制,建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3个、“满天星”训练营3个、试点县(区)7个和特色学校940所,足球运动覆盖各县区和各级各类学校。二是强化示范带动。支持5000个校级足球社团广泛开展训练比赛活动,未来3年计划培育建设1600所特色学校,全面构建多元布局、点面结合、分类推动,大中小幼一体规划的足球发展新生态。同步放大足球课程、训练竞赛、足球文化的功能,带动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整县推进、基地示范、多校参与的发展模式。2020年,以兰州中连川小学校园足球为原型拍摄的电影《足球少年》,真实反映了偏远地区发展校园足球运动的艰辛和信心。三是强化质量评估。连续10年把足球作为中考体育必考项目,促进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坚持实施特色学校的复核评估制度,不断提高建设质量。2023年,启动全省体育等学科教学自查和交互检查三年行动,持续强化体育和足球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近3年省级规划课题300余项),督促指导学校规范实施体育美育等课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年上升、近视率持续下降。
二、坚持从基础抓起,全面提升足球教育保障水平
为给每一名学生创造参与足球运动的良好条件,甘肃省持续在场所基地、教师队伍、专业培训上精准用力。一是基础条件大幅改善。各级政府督促新建学校全部配建标准化运动场,近5年各地各校在用好中央专项资金的同时,多渠道筹资、多方面争取,新建改扩建学校运动场412.9万m2、建成4456个校园足球场。创建体教融合试点县10个、培育省级体育和足球示范基地32个,搭建足球教育发展研究平台,统筹和依托高校发挥体育专业优势,带动各学段足球教育引领互动、同步发展。二是教师队伍满足需求。坚持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和交流轮岗,出台实施办法优先设置中小学足球教练员岗位,深化体教融合,积极吸引社会足球资源补充校园师资力量,有效缓解了市县校体育教师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三是培养培训持续加强。2023年县级及以上培训足球教师3000余人次,2024年在“国培省培”项目计划培训中安排体育及足球教师等2500人次。探索实施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全科培养和一专多能技能提升。协同省体育局、省足协培养足球教练员2200人、裁判员700人。定期开展校长、教练员和未来之星“树标杆”评比,举办省级中小学体育及足球教师综合技能展示,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专项能力。
三、坚持从娃娃抓起,加快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为给每一名学生建立享受足球运动和成长成才的平台,甘肃省积极构建学校足球特色发展的工作机制。一是完善足球教育常态模式。大力推广特色学校“六个一”行动:每天一次足球活动、每周一节足球课、每年级一支足球队、每月至少一次比赛、每学期一次足球文化节,努力让足球运动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二是健全省市县校赛事机制。以县和学校为主、以班级为起点,打造多类型、多项目、人人参与的赛事平台,每学期举办年级、校际足球联赛,每年举办县市省三级足球锦标赛,2024年举办首届“特色学校”联赛和总决赛,推动形成班班有活动、校校有比赛,大中小学生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畅通人才培养渠道。实行特色学校跨校招录足球特长生制度,组建“4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足球联盟,探索建立区域内足球人才协同、贯通培养的通道。近3年,一批批足球特长生考入“双一流”高校,拓展出“学好习、踢好球、上好学”的现实路径,使学生热爱足球、参与足球、享受足球的基础越来越好、氛围越来越浓。
下一步,甘肃省将持续完善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方面“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机制,既广拓普及的“面”,又深耕提高的“点”,用实际行动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