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对于严格赛风赛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要严防弄虚作假、球场暴力、消极比赛等违纪行为,将校园足球比赛作为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足球发展环境。在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推进校园足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乎到校园足球的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坚守校园足球赛风赛纪的底线红线
《意见》明确提出要严格赛风赛纪。竞赛是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校园足球发展已经到了从“增量”到“提质”的关键阶段,赛风赛纪既是体育工作的生命线、高压线,也是足球行业作风建设的关键一环。抓好赛风赛纪是深化推进校园足球改革、促进足球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各级各类校园足球赛事的开展,相关赛场违规违纪情况仍有发生,赛风赛纪问题并未得到根除,已严重侵蚀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严重危害校园足球形象,严重扭曲足球应有的道德价值。
对于校园足球而言,全方位守住赛风赛纪的底线红线没有终点,更不能松懈,必须要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预防和遏制各类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作为《意见》的配套文件,已出台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违规处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分为五章、三十五条内容,对校园足球竞赛违规违纪行为以及应当受到的处理或处分作出明确规定。《办法》指出,针对竞赛组织单位和参赛单位的违规行为,将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检查整改、退回奖项、取消称号和资格、取消评优资格等处理或处分;针对竞赛组织人员和代表队工作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将视情况给予警告、记过、取消评优资格、降低岗位等级、撤职等处理或处分;针对运动员的违规违纪行为,将视情况给予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等处理或处分。这充分表明,教育部将以最大的决心、最坚定的态度、最严厉的措施,全力以赴把赛风赛纪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公平公正的竞赛秩序,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竞赛环境,推动校园足球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校园足球赛风赛纪的治理水平
《意见》提出的严抓赛风赛纪的新要求,也是推进校园足球赛事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让青少年足球比赛回归足球运动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内核,更好地实现足球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推进校园足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新时期校园足球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加强赛风赛纪管理
校园足球竞赛有关工作人员的第一身份是教育工作者,校园足球运动员的第一身份是学生,校园足球竞赛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单位、学校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惕,全面履行本地区的行业指导和监管责任,紧盯校园足球球场暴力、“假赌黑”等问题,对于违反赛风赛纪的涉事人员要秉承“零容忍”的态度依规从严处罚,强化赛风赛纪建设,推进校园足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竞赛环境。
2.加强赛风赛纪教育
要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多措并举引导广大青少年运动员以规则为准绳,学习规则、掌握规则、敬畏规则,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自觉树立公平竞赛意识,学会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尊重自己,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阳光向上的良好形象。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就是校园足球工作者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这既包括校园足球的领导者,也包括基层教练员、裁判员等。广大校园足球工作者应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头遵守并践行竞赛规则,形成守法、遵规、守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提供道德滋养和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我国校园足球深化改革、实现突破的任务艰巨繁重,优良的赛风赛纪建设对于校园足球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落实好《意见》等政策,通过严抓赛风赛纪持续推动校园足球运动管理制度化、法治化,推进校园足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振兴中国足球、建设体育强国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