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方国企如何优化全面预算管理

2024-11-06 00:00:00施娇娇
中国经贸 2024年29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各地民营企业的数量与发展质量在不断攀升,对地方国企的生存与发展带来较大挑战。新形势下,地方国有企业需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转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将工作重心向精细化管理转向,以适应新形势变化。为此,地方国有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作用,在优化资源配置基础上合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以实现防范经营风险的管理目的。因而,地方国企管理层及业务执行层要充分认清新形势下所带来的新变化,勠力同心、共同努力解决企业前进面临的挑战,以饱满的工作态度应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将从地方国企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入手,进而揭示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有针对性提出国企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希望通过文中的论述,为地方国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企改革成功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地方国企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提升地方国企经济效益 地方国企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在日常运营中有效规划收入、控制各类支出、合理配置资源前提下减少资源浪费与滥用,提升地方国企资源利用效率。并且,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企业投资决策活动可以实施科学的评估与预判,最大程度上避免地方国企因盲目扩张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提升国有资本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企业各类成本、实现提升地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目标。

增强地方国企竞争力 地方国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科学、合理的分析及预测市场形势及竞争对手的真正实力,并以此为契机完善自身的经营策略,不断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及企业自身盈利情况。

从而使得地方国企能够从容面对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提前制定预案、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提升地方国企员工工作积极性 地方国企的发展离不开员工支持,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员参与特征,通过将预算管理指标分解至部门乃至于企业员工,明确责任与任务,结合员工实际的工作表现及预算指标完成情况实施相应的考核与激励。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得企业员工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及自身价值所在,提升日常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国企员工“主人翁”工作意识,为地方国企的高效发展发挥其作用。

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全面预算编制存在问题 地方国企为了有效提升自身经济效益、提升国有资本管理水平,较早时期开始实施预算管理工作。然而,全面预算管理与其他单项预算管理本质区别在于“全”上的方面,部分地方国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未有完全转变工作理念与思路,直接影响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结合地方国企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际操作可知,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不全的现象,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首先,预算目标缺乏全面性。部分国企实施预算编制过程中,其所制定的预算管理目标缺乏长远性考虑,并未将企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分解至年度预算管理中来,使得企业内部工作缺乏导向性。其次,预算指标编制依据不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相关业务部门缺乏对于市场、自身技术条件、生产能力的充分调查研究,仅是依据历史数据实施增量预算编制,造成预算指标编制准确度不够、全面性不足。最后,预算编制部门参与不全面。部分地方国企将预算编制工作交予财务部门负责,财务部门受专业所限,缺乏对于企业整体生产运营管理的把控。另外,由于业务部门的配合度下降,使得财务部门无法获得准确的基础数据信息,使得预算编制工作存在“形式大于实质”的状况。

预算管理机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强 部分地方国企出于人力成本考虑,并未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而是以分管财务的班子成员与财务部门共同完成该项工作,同样受专业所限难以对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全过程监督。

一方面,企业开展日常运营过程中,随着内外部环境与经营需求的不断变化,业务部门对于资金需求方面较预算之初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专门机构进行协调,主管该项工作的领导与财务部门无法了解业务进程发展的全貌,并因此而做出科学、有效的判断,造成企业内部资源分配方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出现真正需要资源的业务部门无法获得及时的支持,而资源充裕的部门却是无法发挥效益最大化优势而造成企业资源浪费,并且对于部门及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性产生了一定打击;另一方面,预算执行过程缺乏有效反馈机制。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需要及时了解其全过程,以便及时作出相应调整。部分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实时反馈机制,往往是发现问题之后才想办法处理问题,而不是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使得全面预算执行过程陷入被动局面。

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 地方国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考核评估环节,否则将会出现“工作有布置、无考核”的管理弊端。可见,全面预算考核机制的构建显得极为重要。现实工作中,部分企业存在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部分企业考核工作过于单一,实施考核时仅是将预算实际执行结果与年度预算整体性指标进行考核,未将全面预算考核融入预算执行的每个环节,缺乏对预算指标的细化考核,出现绩效考核工作不细致情况;另一方面,全面预算考核未与员工实际绩效考核相结合,使得员工的责、权、利无法得以统一,造成完成预算指标的员工未有得到相应的奖励,反之工作态度一般、工作质量较差、难以完成预算指标的员工也未有获得相应惩罚,员工漠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现象时有出现,最终使得全面预算考核工作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

新形势下地方国企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策略

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提升预算编制水平 地方国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编制环节至关重要。构建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成为明确企业预算编制目标、确保预算编制范围、落实预算编制责任的关键所在。首先,预算目标的设定方面,要体现地方国企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并使之与短期经营目标相融合,将长期战略目标有效的分解至短期运营管理过程中,并细分至业务部门乃至于关键岗位,以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优势。其次,预算编制范围的确定十分重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应将企业全面经济活动纳入预算编制范畴,并对于企业内部的现有资源进行全方位调配,预算编制要充分体现市场调研与历史数据分析相融合的工作理念,所涉及的预算时间跨度要充分体现经济业务中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避免出现预算编制漏项情况出现。最后,落实预算编制责任。落实预算编制责任制是确保该项工作客观、准确、高效的关键所在。预算编制工作责任分配须体现全面预算管理“全员参与”特征,构建“问责制”工作管理体系,要求相关部门、人员对其所提供的预算编制基础数据负责。若上报的数据出现较大偏差需要查明情况,对于相关责任人及其部门领导追究相应工作责任。上述预算编制工作的目标设定、范围确定及责任落实等工作的实施均须通过制度建设方式予以明确,以确保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编制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完善企业机构设置,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力 首先,明确预算管理专门机构。企业可以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统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预委会”须向董事会直接负责并汇报工作,其成员包括业务部门负责人,以便于预算执行过程中沟通顺畅性。“预委会”设置可以提升企业内部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从源头提升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的质量。其次,注重全面预算管理过程控制。一方面,利用ERP系统将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关联,要求企业内部与预算管理工作有关的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管控、现金流流转等方面的业务均需要通过ERP系统完成审批,否则财务部门有权拒绝受理相关业务;另一方面,构建预算执行动态跟踪机制。通过召开月、季预算执行情况例会的方式,缩短预算执行反馈时间,积极分析预算执行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效防范各类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并将预算分析结果及时反馈至相关业务部门、实时调整预算执行偏差、充分发挥其优化地方国企资源配置功能。

健全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机制 首先,丰富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手段。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工作中,要注重整体预算完成情况,也要了解预算执行过程的“旁枝末节”。如,通过差异分析找到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指标存在的差异,并利用结构分析将子项目与总项目实施对比,与被考核员工共同找到未完成预算指标的原因,为后期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作以铺垫,体现预算管理考核的实质。其次,规范绩效考核机制。客观地讲,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中,奖惩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对于地方国会员工而言,其工作过程与结果被企业认可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需要规范绩效考核机制、明确奖励与惩罚的标准与手段,要让那些优秀的、完成预算管理工作内容的员工获得应有的奖励,使得一些未完成预算管理任务的员工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权威性产生敬畏之心的,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与素质前提下,为着力完成企业所下达的预算指标而努力工作,以彰显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机制奖罚分明的管理理念。

地方国企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地方国企担负着改革自身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增长、解决当地就业及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多重任务。一些地方国企为了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寻求通过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由于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实施较晚,在该项工作开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对其实施相应手段予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结合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提升预算编制水平、完善企业机构设置,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力、健全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为确保地方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宁波市海曙发展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