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研究

2024-11-06 00:00:00密善国
校园英语·中旬 2024年10期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施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整合教学与评估,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本研究提出了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具体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密善国(1991-),男,山东临沂人,临沂第二十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教学评估体系往往过于关注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实现教学与评估的有机结合,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问题。因此,探索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估现状

(一)现行评估体系的特点与局限性

现行初中英语教学评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应试教育的老路,过分重视分数和排名,将评估重点放在学生的记忆力和应试能力。其特点之一是标准化,评估内容往往以统一的试卷为主,覆盖的知识点虽然广泛,但侧重于机械记忆与固定答案的再现,忽视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这种评估体系的局限性愈发明显。首先,标准化测试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在实际情境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此外,过度强调成绩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和家长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细微进步与实际能力的培养,最终让教育变得“见树不见林”。因此,现行评估体系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科学性和公平性,但也在无形中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应用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力量,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应用直接关系到教学评估的效果。然而,目前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仍然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核心素养理念,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有的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将核心素养简单等同于几个抽象的概念,未能真正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在面对核心素养时,往往有“不知从何入手”的困惑,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指导。此外,教师长期以来习惯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向核心素养转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部分教师虽能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不自觉地回归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从而导致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估中的应用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应用现状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既有积极探索的开拓者,也有徘徊观望的观念保守者。

(三)学生在评估中的表现与反馈机制

学生在评估中的表现,直接反映了教学效果和评估方式的合理性。传统的评估方式往往侧重于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就导致“重分数,轻能力”的偏向。学生在评估中的表现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无法全面展现其真实的学习状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现,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体现。然而,现行的评估机制并未完全匹配这一需求,导致学生的表现与核心素养目标存在一定的脱节。此外,评估后的反馈机制也显得相对薄弱,教师往往将评估结果作为总结而非指导,学生得不到及时、具体的反馈,无法在下一阶段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这种缺乏互动性的评估反馈机制,削弱了评估的指导功能,学生在评估中表现出的不足和优势得不到有效利用,最终影响其整体学习效果。因此,现行评估机制在反馈环节上的不足,亟待引起重视和改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评估工具的开发与使用现状

评估工具的开发与使用,直接影响到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核心素养背景下,评估工具应当多元化,涵盖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尤其注重对情境应用和跨学科知识的考查。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现有的评估工具多为标准化试卷,形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即便有些学校尝试引入新型评估工具,如项目式评估、口语测试等,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诸多困难,导致评估工具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例如,项目式评估虽然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组织,并且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评分的客观性也难以保证。因此,评估工具的开发与使用仍然停留在探索阶段,亟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以真正实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评估目标。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与评估标准的统一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目标与评估标准的统一是实施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一环。然而,当前不少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往往会陷入“形式重于实质”的误区,导致目标与评估标准脱节。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应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首先明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向,确保目标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既要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具体知识点,又要帮助学生形成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将语言应用、跨文化交流、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内容融入其中。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有“目标为先,标准紧随”的意识,确保教学活动与评估标准无缝对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深思熟虑,明确每一节课的目标与其对应的评估标准,避免教学过程与评估结果“牛头不对马嘴”的尴尬局面。为了切实实现教学目标与评估标准的统一,教师应加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参与专业培训或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以便在教学中自如地运用核心素养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逆向设计法,即先明确评估标准,再据此设定教学目标和组织教学内容。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教学目标与评估标准的高度一致,避免脱节现象的发生。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评估手段,如课堂表现、项目作业、小组讨论等,及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与评估结果相吻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课堂活动与评估环节的整合

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活动与评估环节的整合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然而,不少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往往将教学与评估割裂开来,导致评估环节成为教学活动的“附加项”,而非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真正实现课堂活动与评估环节的无缝整合,教师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评估视为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在课后或学期末才进行的终结性考查。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当考虑到评估的即时性和过程性,通过设立“小目标”,将评估环节自然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能够随时得到反馈和指导,从而在互动中不断进步。例如,在开展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时,教师可以设定评估标准,如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沟通的流畅性、团队协作的有效性等,并在活动结束后给予及时反馈。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整合课堂活动与评估环节,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评估方式,以确保评估过程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式评估,将评估嵌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真实的语言应用场景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中考”,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考中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设计评估环节时,教师应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避免“一刀切”的评估模式。例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或问题,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估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注重评估反馈的互动性,通过生动的课堂讨论、互动式的反馈机制,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订和调整,以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责任感。

(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核心素养背景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无疑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偏重于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导致评价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进步情况。过程性评价的核心在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持续、动态的观察和记录,而终结性评价则是对学习成果的总结性检验。两者有机结合,既能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指导其不断改进与提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项目作业、阶段测试、小组合作等,动态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将过程性评价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同时,教师应当注重评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评价标准,使得评价不仅是一种检测手段,更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有力工具。为了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评价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过程性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数记录,更需要注重评价的质量和反馈的即时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问答、作业批改等形式,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使学生在每一阶段都能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与此同时,终结性评价作为对学习成果的总体检验,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应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教师在设计终结性评价时,可以参考过程性评价的记录,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公正性。此外,在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当进行总结性反馈,帮助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明确未来的学习方向。

(四)个性化评价与集体评价的平衡

核心素养背景下,个性化评价与集体评价的平衡是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关键所在。个性化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性,教师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有针对性地设计评价标准和内容,使得评价能够真正反映出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然而,单一地依赖个性化评价可能导致评价标准过于主观,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难以在集体中体现学生的相对水平。集体评价着眼于学生整体的水平,通过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标准化。然而,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因无法适应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在个性化评价和集体评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兼顾个体的独特发展,又能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规范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为了在个性化评价与集体评价之间取得平衡,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评价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元化手段,既要有统一的集体评价标准,又要保留个性化评价空间。例如,在集体评价中,教师可以制订一套基本的评价标准,用以衡量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共同进步情况,如语言运用能力、合作能力、文化理解力等。在这套标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设置“专属目标”,根据他们的兴趣和优势,设计个性化的评价指标,使学生在完成共同任务的同时也能够发挥个人的特长,实现自我提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在评价中充分体现个体差异性。此外,教师在反馈时应注意“有的放矢”,既要肯定学生的集体贡献,也要表扬他们的个人进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评价的公平性和针对性。这种“和而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促进他们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共同发展。

三、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推动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不仅是顺应教育改革潮流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通过合理整合教学目标与评估标准,巧妙融合课堂活动与评估环节,科学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平衡个性化评价与集体评价,可以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与潜能。然而,任何变革都需要时间与实践的验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以长远眼光、开放心态积极探索,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方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丹凤,田桐.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2):64-70.

[2]闻雯.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J].学苑教育,2024(1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