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教育教学方法要加以改革和创新。要摒弃过去那种机械的、单向的教学方式,转而采用生态教育下的英语情景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生态教育;英语教学;情景课堂
作者简介:李玉兰,女,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课堂英语教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纷纷投入课程改革当中,英语教育教学方法随之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英语教师要审视已有的教学模式,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可尝试构建生态教育下的英语情景课堂,使课堂富有生命气息,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生态教育概述
“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就是把生态意识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传统教学把课堂作为培养“社会工具人”的场所,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将生态教育的规律、理念与英语情景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便可构建起生态教育下的英语情景课堂。
二、生态教育下英语情景课堂的基本特征
生态课堂中,教师应以生态学视角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既有生物又有非生物,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动态又有静态的。这些因子相互依赖、和谐共生,形成教学氛围。生态教育下的英语情景课堂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一)整体性
生态学认为,任何生物都是由各部分组成的有序、稳定、完整的生命共同体。课堂生态即由师生和教学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的整体。首先表现为师生与课堂环境的相互影响。如,在亮度适中、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师生精神饱满、心情愉悦。其次,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如,教师在英语情景课堂成功“塑造”学生时,学生也反之影响教师,师生间相互认可、谐振共鸣。
(二)协变性
生态学认为,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引起另一物种及相关物种发生协同变化,这种相互适应、作用的共同进化即协变性。协变性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为各个因子间的协同变化。如,英语情景课堂上,师生情绪情感交织形成生态性心理场。教师上课时充满激情,学生会不经意受到感染;而面对无精打采的学生,教师的情绪也难免被带入“低谷”。
(三)共生性
生态学认为,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而长期共生,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着联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教师离开了学生,教师的价值就成了无源之水;学生离开了教师,其在学习过程中会困难重重,这就是“教学相长”的生态意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正如《学记》中提到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四)动态平衡性
生态学认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之中。如,生态教育下的英语情景课堂中,在不考虑其他生态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教师输入学生没有掌握的信息和知识,学生通过内部“加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教师在课堂输入过多信息,必然引起课堂生态的失衡。为了达到新的平衡,师生应调整教与学,以促成动态稳定。
三、生态教育下英语情景课堂的构建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生态
生态课堂具有共生性、协变性、整体性,生态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知识不是由教师创造的,它仅仅是教师加工的,教师也是知识的消费者。但与学生相比,教师是信息的加工者和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消费”信息,而是在教师加工基础上对知识信息进行再加工,重新建构。所以教师不应扮演“真理化身”“文化权威”等角色,而是创造者的激发者、学习引导者、潜能开发者、高品位生态的营造者、生命活力调节者。在生态教育下的英语情景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为主,自觉地探究学习,主动地合作学习。
(二)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
1.师生互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困惑和失败的根源就在于,教师忘了上课是师生的共同劳动。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来引领学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教师通过平等对话、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充足的活动时间。学生可敞开心扉,自由地做思维体操,针对新异的话题发表个人看法,将教学过程变为师生积极主动交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并学习教师的兴趣、爱好、情感、理念等人格魅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生生互动。
新课改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应该让他们动起来。教师应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之间开展互动。生生互动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能力态度,影响学生的人格和健康心理成长。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获得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实现同伴间的有效合作,弥补课堂上教师无法满足各层次学生需求的不足。
3.构建彰显个性的课堂生态。
作为生态个体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而 “满堂灌”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少数学生得到发展,却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要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的观念,要承认并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不同的成就感,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及生活经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多样化教学,如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等,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顾及所有学生,引导学生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四、生态教育下英语情景课堂的情景创设
所谓生态教育下英语情景课堂里的情景创设,就是通过声音、图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场景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的教学方法。而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一系列活动方式,把要学习的词汇、句型、语法等内容及语言技能融于英语环境中,让学生像习得母语一样去学习第二语言。
(一)音乐情景
在学习英语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轻松活泼的英文儿童歌曲Which is slower?歌曲活泼轻松(歌词简单易学,将课文中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都融于其中),学生边唱边做节拍。教师用歌曲Which is slower?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情景。学生在唱歌过程中学习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充分地接触英语、感受英语、运用英语,增强英语学习热情。
(二)主题情景
播放歌曲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动物运动会的情景。教师呈现两头小狮子,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学生们很乐于比较,都非常踊跃地说出句子“ The black lion is bigger that the red one.”。随后教师呈现憨厚淳朴的大象和机灵小巧的老鼠,提问“ Who's bigger, the white elephant or the blue mouse? ”。由于对比鲜明,学生很轻松地说出句子“ The white elephant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blue mouse. ”依托动物运动会的动画和图片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要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由易到难,层次分明。这个主题情景中融汇了有关比较级的词汇、句型,实现语言应用上的质的飞跃。由于情景生动活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并没有感到枯燥无味,而是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师将两头颜色反差很大的小狮子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视觉直观对比,学生能很自然地说出,“The black lion is bigger that the red one.”,气氛十分活跃。接着教师又用憨厚淳朴的大象和机灵小巧的老鼠进行比较,提问:“Who's bigger, the white elephant or the blue mouse? ”,形象上的反差使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出“ The white elephant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blue mouse.”。这个主题情景生动活泼、易于接受,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语言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自发地应用语言,将书中单一的句子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感性语言,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英语、感受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进行思维。
(三)生活情景
接下来教师播放一段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视频。先是两名学生在赛跑,教师提问“Who runs faster, Wang Ying or Su Ming?”。由于是自己身边熟悉的同学,学生感到很兴奋,说道“Su Ming runs faster than Wang Ying.”。而后,再播放学生做早操的画面,教师提问“Who does better in doing morning exercises, Wang Kun or Li lei? ”,学生答“ Wang Kun does.”。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情景,播放本班学生体育课的活动视频。真实生活情景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将英语语言运用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能根据生活实际将比较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练习。谁比谁跳得高?谁比谁跑得快?书本上冷冰冰的句型变成了生活中使用的句子,学生不再感到枯燥,而是乐于去表达。
五、结论
教师在生态教育理论下恰当地运用情景创设这根“魔棒”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把枯燥的课堂变成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乐园,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强化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英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使用中习得语言,在习得中使用语言”,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景中充分感受英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汪霞.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J].全球教育展望,2005(5):17-22.
[2]卢谦.构建生态和谐的课堂文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4-6.
[3]肖琪坤.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