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词汇能力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中职学生词汇记忆策略不足,导致词汇能力有限,影响了英语语言能力的整体发展。本研究尝试基于语音意识,从音形记忆策略、语音加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四个角度开展中职英语词汇拼读策略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单词即时记忆效果,但是语音意识在长期词汇记忆和应用方面的作用仍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词汇能力;语音意识;拼读;学习策略
作者简介:黄莉捷,杭州市萧山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
一、研究缘起
(一)背景:词汇能力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核心要素
词汇能力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形成语言能力的知识基础,与学生的听力、阅读、写作等能力显著正相关。新课标指出,学生需要掌握语言特点及其规律,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词汇用法,并最终达成学生能够有效运用词汇知识、发展词汇应用能力的目标。
(二)发现问题:词汇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双重限制”
1.词汇能力有限:词汇量不足,词汇应用能力不高。
中职学生的词汇能力普遍偏低。以实验班级为例,学生英语单词日常听默平均分在45分。而在杭州市期末联考中,学生的作文平均分为1.37分和2.78分(满分10分),词汇应用能力有限。
2.学习能力有限:自信心不足,词汇学习策略缺乏。
教师对学生开展随机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词汇学习的具体策略方法。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困难的自我表述主要分为两类:能力上的“背不会”和态度上的“不想背”。总而言之,内部心理挫败感和外部词汇学习策略欠缺共同导致学生陷入词汇学习困境。
(三)提出问题
在学生能力不足、信心有限的情况下,结合自主学习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从“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入手,在日常词汇教学中深度解构和运用词汇拼读策略,引导学生基于发音学习单词,提高词汇能力。因此,本研究试图解决一个问题: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词汇能力,消除学生的心理挫败感?
二、解构词汇记忆路径:如何从词形记忆走向音形记忆
与汉字的形意对应关系不同,英语是拼音文字,使用者更多依赖形音对应规则进行词汇识别。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更倾向于从词形出发开展英语词汇记忆,忽视了英语是拼音文字的本质,由此导致了词汇记忆困难。
(一)发展音形记忆的理论路径
1.词汇拼读:解码字母与发音之间的对应规则。
自然拼读法(phonics)是利用字母或字母组合与发音之间的对应规律,来提高学生的词汇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取得“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学习效果。近年来,不少教师及研究者借鉴这种方法,结合具体课堂实践进行了相关策略研究。
2.语音意识:解码音节与音位之间的加工规则。
语音意识是指鉴别、加工和操作单词语音成分的意识,是由音节意识、首韵意识和音位意识组成的。语音意识任务包括音位分割、音位分离、音位组合、音位删除、音位替代,是词汇认读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语音意识训练对阅读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的发展有显著正面影响。
(二)解构词汇记忆的策略框架
结合自然拼读法和语音意识训练的底层逻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建构中职英语词汇拼读策略的教学框架:
1.明确“字母—发音”对应关系:以自然拼读法为主要内容的音形记忆策略教学。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根据拼读规则和国际音标拼读生词。词汇拼读教学是指教师结合音标教学,基于字母拼读规则,引导学生从词形记忆走向音形记忆。
2.深化“音节—音位”加工逻辑:以语音意识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语音加工策略教学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设计和组织多种形式的语音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构建语音意识。语音加工策略是指教师结合音节、首韵和音位三个层面的概念,布置音位分割、分离、组合、删除、替代等语音意识任务,使学生厘清发音内部加工规则。
3.发展“模仿—反思”学习能力:以学习监控为主要内容的元认知策略教学。
基于拼读和语音意识训练的技能框架,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运用元认知策略开展关联、模仿、反思和总结的学习监控,提高学习能力。
4.改善“自主—信念”学习心理:以动机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情感策略教学。
激励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业成绩。情绪和学习能力之间有着紧密关联。从降低学生单词背诵恐惧入手,学生将拥有时间和空间来提高自主学习内驱力,建立学习自信,改善学习心理。
三、教学实践
本研究试图通过在课堂开展循音习词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在实践结束之后,教师将借助访谈、测试和问卷等方式探讨该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的影响,并为深入研究其对学生词汇能力发展起到的作用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以本校两个学习层次不同的班级(下文简称X班和Y班)为研究对象,X班期末考试平均分为35.11分,成绩中位数为33.5。Y班期末考试平均分为49.85分,成绩中位数为49。两班存在一定的学习情况差异,因此,将两个班级作为实践主体,能更好讨论和分析研究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二)教学训练实践
基于语音加工策略,教师开展音节辨析、音位分割、音位替代等语音意识训练活动,并融入相应音形记忆策略,帮助学生习得词汇拼读的策略。
1.由音及词:音形对应关系下的音节辨析。
在音节、首韵和音位意识中,音节意识发展最早,相对更加成熟。因此,基于词汇拼读,教师调动学生的语音意识,帮助学生辨析音节,在发音和字母之间建立了整体和局部联系。
(1)影子跟读:建立音形对应的视觉关系。
师:“vo-ca-tion-al”(在每个音节处停顿并书写单词部分)
生:“vo-ca-tion-al”(学生影子跟读)
(2)音节辨析:建立音形对应的结构关系。
师:“单词中有几个音节?”
生:“vo-ca-tion-al,四个”
师:“请根据音节结构划分词汇结构。”
(3)策略知识:建立音形对应的音节关系。
音节是读音的基本意义单位,也是拼读记忆的基础。出于学生长期学习能力发展的考虑,音节的概念理解和基础识别对学生掌握音形记忆策略是重要的。
2.明确音标:发音构成结构下的音位分割。
音位意识是指了解单词由音位构成,且能通过分割、合成或改变音位构成新词的意识,其难度较音节意识更高。音位分割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单词发音结构分为多个音位。教师在音标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辨析音位及其对应字母,推动学生使用音形记忆策略。
(1)音位分割:解析发音结构中的音位关系。
在解释音位的相关定义之后,教师开展由书面到听力的音位辨析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并熟悉音位之间的合并和分割关系。
师:“water由哪几个音位组成?”
生:“……”
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单个音节开始。water分为哪两个音节?”
生:“/ ˈwɔː/和/tə(r) /。”
师:“那么 /ˈwɔː/可以拆分为哪两个音位?”
(2)同标异词:解析发音结构中的相似关系。
在音位分割的基础上,学生基于音位开展音标知识学习。教师引入多个同音标、不同音位解构的单词,学生在阅读单词、分割音位、合并音位的过程中了解音位分割和合并的逻辑。例如,教师展示horse等含/ɔ:/的单词后引导学生齐读。学生分析单词共有的音标后,开展逐个单词进行音位分割并口头表述。
(3)音词协同:解析发音结构中的对应关系。
教师展示多个零散音标/音位,学生组合音标音位,并尝试由拼读发音到单词拼写。同时,基于前期的音标音位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字母结构与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开展形音记忆。例如,经过多轮训练后,学生发现-tion的字母组合有固定的发音结构,因此在后续训练中可以直接写出。
3.趣味口语:音形逆转关系下的音位替换。
音位替换是指用新的音位替换某一个音位,再口头呈现替换后的新词。音位替换是单词的词性和发音共同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学生拥有更强的音形转换能力。学生通过参与音形逆转关系下的音位替换活动,结合对词形和发音关系的分析,掌握从词汇到发音的拼读逻辑。
例如,教师展示/c×t/的音标结构,学生根据给出的不同音位,替换×的位置,并给出预测中的词汇结构。
4.拼读训练:音形记忆策略的整体实践。
无论是语音加工训练还是音形记忆策略,最终依然是以词汇的方式呈现。因此日常教学中的音形对应整体实践测试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内化音形对应关系: 学生依据发音拼写单词。
教师有节奏感地按照音节多次朗诵单词,速度由慢及快,学生轻声跟读并尝试在草稿纸上写下单词,借助书写内化音形对应关系。为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能力提升,积累学习信心,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单个单词的拼读后,教师可考虑播放多个单词的录音,每个单词三遍,学生根据单词发音默写单词。
(2)深化音形义对应关系:学生根据发音给中文含义排序。
学生能够识别和拼写单词后,教师需要提醒和引导学生记忆单词对应的中文含义。在多个单词拼读训练后,教师播放单词录音。根据单词顺序,学生对中文含义进行排序,培养识听的能力。
(三)拼读策略实践
词汇拼读策略的学习不仅与学生所掌握的语言加工策略及音形记忆策略相关,更与学生的良好学习能力和积极学习心态息息相关。长期发展源自建立元认知,学习自信源自成功体验。
在教师引导的拼读发生后,学生对拼读过程的内化、分析和总结就变得十分重要。这是学生发展和应用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的起点。
1.静默监控:突破内驱力生长点。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词汇难度,教师会给予学生单词拼读时长2至4倍的静默停顿,供学生开展无声模仿。
师:“接下来大家有5秒钟的时间在心里记忆和复述这一单词。请大家不要出声或低声复述。”
考虑到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静默停顿时间不可太长,以免学生走神和交流。
2.反思监控:突破分析力发展点。
在学生能够掌握或者训练了10个单词的拼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词汇含义概念与词汇发音概念之间的关系,从单词训练走向规律归纳,逐级推动学生发展词汇背诵能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词缀规律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单词背诵的效率。例如“re-”是常见的前缀之一,有“重新,向后”的意思,那么学生在记忆单词review时,可以快速掌握其含义。
3.总结监控:突破学习力困惑点。
英语单词构成的核心是词根。将同词根单词放在一起进行拼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相同词根下不同词缀单词的含义,也能降低学生单词拼读,特别是复杂词根拼读的难度。
例如,possible、possibility这两个单词是同根词,学生在同批次开展同根词的拼读时,不仅能重复拼读和记忆复杂词根“poss-”及其形容词结尾“-ible”,也能够借助不同的词义理解“-ty”这个词缀的含义。
四、结语
中职英语词汇拼读策略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单词即时记忆效果。教学实践半年之后,考虑到训练和策略学习发生在课堂内,于是教师开展了三次拼读练习后的即时单词默写。即时默写练习的平均成绩较之以往的即时默写练习提升了10分左右。与此同时,学生的抬头率也由原先的13.5%提升至40.5%。值得关注的是,班级学生的日常听默写成绩变化并不显著。可见学生在长期词汇记忆和背诵方面依然缺乏相关能力和策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融入长期词汇学习策略。中职英语词汇拼读策略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但学生学习自信心提升不显著。在实践半年之后,教师再次对之前接受访谈的学生进行调查,部分学生表示单词背诵的难度下降了,但是词汇学习自信心并没有显著提升,具体原因仍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潘颖.中国学生英语语音意识加工技能的发展特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6):17-20,48.
[2]陈文芳.巧借自然拼读法 助力词汇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9):60-62.
[3]白丽茹.英语语法 词汇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潜在关系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7(5):28-39.
[4]谭成慧.英语语音意识与英语学习[J].教育现代化,2018(27):222-223.
[5]张宏艳.应用自然拼读法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刍议[J].现代职业教育,2018(1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