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融•探: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教学实践

2024-11-06 00:00:00黄君临
校园英语·中旬 2024年10期

摘 要: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小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基于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的课内外融合教学实践,探究了通过创设沉浸式文化情境、融合课内外多元资源、探究文化意识培养的重点环节以及反思教学效果等方式来深化学生对春节文化的理解,增强其文化自信。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该实践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化意识,为构建“文化意识+语言技能”的英语教学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

关键词:小学英语;春节文化;课内外融合;文化意识培养

作者简介:黄君临,福建省福州市东升小学。

一、引言

文化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有机体,渗透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偏重于语言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这种“语言本位”的理念不仅有悖于当代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已成为摆在广大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要完成的任务。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一)培养文化自信的需要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和灵魂,是一个国家、民族兴盛之本。只有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坚定的认同,才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站稳脚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助力核心素养的培养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的课内外融合教学实践

(一)创设沉浸式文化情境

0bc7c5d7181196a2d1b3eefc4dfab08e4dacf1f4fc4f40ae6cb7c4fabedfa4a6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创设仿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春节文化的魅力。

导入环节,教师精心挑选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视频片段,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只见舞台上星光熠熠,身着绚丽服饰的演员们欢快舞动,伴随着欢快洋溢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了喜庆祥和的春节氛围中。视频中还穿插着鞭炮声、鞭炮声、欢呼声等,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视频内容,并提出问题“Which festival is it?”“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学生们纷纷发言,描述了视频中的春节活动,并尝试解释它们的文化内涵,如红色寓意喜庆吉祥、鞭炮代表赶走邪祟等。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不仅更好地感受到节日的独特魅力,而且能主动思考和交流,增强了对春节文化的认识。

教师在新知巩固环节设计了一个“过年回家”的情境引导活动。首先,教师扮演一位即将回家过年的白领,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计划“I'm going hom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I want to make some dumplings and make some rice cakes.”。说着,教师拿出了饺子和年糕的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随后,教师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家人角色,如父母、兄弟姐妹等,让他们与自己进行对话互动。如“How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We make dumplings.”“We make rice cakes.”“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通过亲身扮演,学生不仅更好地掌握了与春节相关的词汇,如dumplings、rice cakes、family dinner等,还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节日期间一家人团聚互动的温馨氛围。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兴致勃勃,时而认真思考如何用英语表达,时而欢快地与家人角色对话,充分展现了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

这种创设沉浸式文化情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春节庆祝活动的现场,不仅更好地感受到了节日文化的魅力,也促进了他们对相关语言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深度理解。与单纯填鸭式的知识传授相比,这种以情境体验为基础的教学形式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后续的文化内涵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融合课内外多元资源

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课外文化体验活动,以拓展学生的文化学习维度。

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精心策划的春节联欢会。在现场,学生们欣赏了富有传统韵味的舞龙、舞狮表演,体验了贴春联、剪窗花等民俗活动,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氛围。与此同时,学生自编自演了以春节为主题的英语情景剧,将之前学习的英语词汇和句式融会贯通,生动有趣地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的春节文化。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自豪地展示了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师鼓励学生采访家人,深入了解家庭春节习俗。学生兴致勃勃地与亲人们交流,询问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如年夜饭的菜肴准备、贴春联的讲究、拜年时的祝福语等。在采访交流中,学生不仅收集到第一手文化资料,还能以英语主动与家人沟通,感受到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此外,学生还自制了精美的春节贺卡,表达对家人的祝福。

与此同时,教师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观看、PPT展示等手段,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直观的文化教学资源。例如,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段记录春节庙会场景的视频,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鞭炮声、舞龙表演、庙会摊位等传统文化元素,增强了对节日文化的感性认知。又如,教师设计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阐释了春节的来历、习俗、寓意等方面,为学生的文化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 探究文化意识培养的重点环节

在课内外融合教学实践中,教师重点关注了三个紧密联系的教学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而努力探索。

第一个目标是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描述和表达春节文化的能力。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课内与节日相关的常用词汇,还引导他们学习课外更多描述节日习俗的句型,如“We hang couplets on the doors and windows.”“We set off the firecrackers.”“We stay up late on New Year's Eve.”。教师选择了一篇介绍春节的文章,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和表述。通过系统地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学生不但掌握了用英语表达春节文化的基本词汇和句式,还能流利地进行春节文化介绍和分享。

第二个目标是通过文化知识的讲解,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春节的历史渊源、民俗活动、文化寓意等方面的知识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例如,向学生解释了春节源于农耕社会的丰收庆典,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讲述了压岁钱、逛庙会等习俗所蕴含的祈福祥和的文化内涵,介绍了饺子、年糕、团圆饭等食物的吉祥寓意等。通过系统的文化知识传授,学生对春节文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认知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第三个目标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春节联欢会,自制春节贺卡、翻翻书,采访家人了解家庭习俗等,亲身感受到了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实践性强的文化活动,不仅让学生运e3/kj72XsSCRZdzTfZwfiA==用所学英语进行文化表达,也使他们更深入地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从而加深了对春节文化的理解。同时,学生还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同伴面前展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这三个目标环环相扣,共同推动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与提升。通过语言技能的培养,学生掌握了用英语表达文化的能力;通过文化知识的讲授,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文化体验活动,学生增强了文化自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英语应用技能,更强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为构建“文化意识+语言技能”的英语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四) 反思教学效果,优化“文化+语言”教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全面反思和评估,并提出了未来优化“文化+语言”教学的方向。

从学生的学习表现来看,他们在这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与春节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型有了较好的掌握。如在课堂上,当教师提出问题“How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时,学生能说出“We watch the Spring Festival Party on TV.”“We get some New's money.”“We say Happy New Year to our friends.”“We go to the fair.” 等。他们还能用英语阐述春节文化的内涵。如当被问及“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dumplings, the rice cakes and family dinner in the Spring Festival?”时,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We make dumplings to get richer. We make rice cakes to get higher. We have a family dinner to get together.”(饺子寓意招财进宝,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团圆饭寓意团圆美满),展现出对春节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展现出了浓厚的参与热情和文化自信。在学校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他们自编自演的春节英语情景剧生动有趣,将节日期间一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以及鞭炮声、舞龙表演等传统元素呈现出来,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在采访家人的过程中,学生用英语向亲人询问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如如何制作饺子、贴春联的讲究等,并认真记录下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深入理解。家长也反馈说,孩子在谈及春节时会用英语主动向家人介绍所学到的知识与感悟,如节日的来历、寓意等,展现出了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教师深刻认识到构建“文化意识+语言技能”的英语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在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要突出文化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未来,教师应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文化育人路径。例如,可以开发一系列体验式文化课程,如制作春节饺子的工坊、剪窗花的实践课堂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发相关的文化情境模拟课程,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仿佛置身于热闹的春节场景之中。通过不断优化“文化+语言”的教学实践,教师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助力学生成为既有语言技能又具文化自信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当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已成为小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以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为例,本研究进行了基于课内外融合的教学实践,通过创设沉浸式文化情境、融合课内外多元资源、探究文化意识培养的重点环节以及反思教学效果等方式,深化学生对春节文化的理解,增强其文化自信。研究结果表明,该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化意识,为构建新型英语课程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未来,相关教师应继续探索更多样化的文化育人路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杨.文化意识指向的小学英语“中华文化”主题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7):67-72.

[2]匡晓娥.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及学习单设计[J].新课程,2024(1):160-162.

[3]倪殷莉.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小学英语课内外整合教学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4(1):129-131.

[4]李树.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价值认知、内容构成与教学路径[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3(11):42-45.

[5]蒋南鑫.指向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单元整体教学[J].江西教育,2023(4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