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多数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系统学习英语,教师既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进而为他们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就作业设置而言,教师要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作业的数量;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校本作业,促进学生在巩固知识与拓展能力的同时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英语;校本作业
作者简介:杨苗苗,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大多数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系统学习英语,教师在给他们布置英语作业时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要让他们获得成长。“双减”背景下,教师可减少作业数量,增加学生体验的机会,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爱上作业,才能将完成作业作为他们课后生活的一部分,进而享受课后生活。
一、小学三年级英语作业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线上访谈等方法,分别调查了本校三年级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群体。调查发现,目前本校的英语作业基本上是抄写、背书和习题等形式,偶尔教师会布置创新作业,如绘制手抄报、制作单词卡片和制作手工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左右的学生喜欢抄写,20%左右的学生喜欢创新作业,17%左右的学生喜欢做习题,14%左右的学生喜欢跟读,9%左右的学生喜欢背书。而背书这类口头作业没有检查和反馈方法,完成率极低。评价和反馈方式方面,46%的学生喜欢鼓励性语言的评价方式,35%的学生喜欢评等级的评价方式,18%的学生喜欢盖章奖励的评价方式。另外,60%的家长会参与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中,40%的家长很少参与。
二、小学三年级英语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低思维作业导致学生主动性低
机械读、背、抄等思维含量较低的作业使得学生养成了不爱动脑、不会思考、不能钻研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抄写单词时并不会联想其读音,导致抄写出来的单词错误百出;部分学生在跟读课文时不会音形结合、做好相应符号等,使得课文中的单词读音不准确,不会连读、重读和弱读等。看起来简单机械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却成了一个大难题。这都是学生缺乏主动性的表现。
(二)固定的作业模式导致家长关注率低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课后服务的推行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家长参与学生学习的概率。简单机械的抄写单词、背诵课文等作业,大部分学生在校就能完成,鲜少有家长会和孩子一起读读书、看看绘本或者表演课本剧等。很多家长只关注到作业是否完成这一结果,对作业形式只字不提,更有甚者,对孩子的学习毫不关心。
(三)较大的工作量导致教师实践性低
“双减”背景下,各学校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布置分层作业,但缺乏相应的理论学习和指导,往往导致教师有心无力,不知从何处下手。同时,布置分层作业导致教师作业批改时间变长,工作量大大增加。种种原因使分层作业停留在理论上,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三、小学三年级英语校本作业设计策略
(一)于学科融合中巩固基础知识
英语校本作业中的学科融合是指设计作业时以英语为中心,融入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结合本校学情,笔者设计了以下几种学科融合类作业。
1.在作业中融合数学,提升学生认识时钟的能力。
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6“What time is it?”主题是时间,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询问并认识时间。结合这一单元的Fun time板块,笔者设计了一个Magic clock的作业:学生课后尝试自己制作时钟,用阿拉伯数字标好时间,课上利用自己制作的时钟用英语和同桌说说时间。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复习了二年级数学课中学过的认识时钟这一知识点,并巩固了英语基础句型“ What time is it? It's_____o'clock.”。
2.在作业中融合美术,提高学生认识色彩的能力。
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6“Colours”的主题是色彩,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询问并认识色彩。学习完色彩类单词后,笔者设计了一个Magic colours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做个小实验,把不同颜色的颜料融合,看看能得到什么颜色,并用英文单词写出实验结果,如“red+yellow=green”等。在课上,笔者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实验结果以两人一组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汇报。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英语中的颜色类单词和基础句型“What colour is it?”“It's+颜色”,又提高了认识色彩的能力。
(二)于同伴互助中提升作业质量
结合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原则可知,在教育学生时可以通过集体来影响个人。具体到英语校本作业设计就是通过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来提升整体的作业质量。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和本校学情,笔者设计了以下几种类型的作业。
1.组员分饰角色,表演课本剧。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课本剧表演是提高学生作业参与度的有效方式。结合课堂中的各种朗读方式,如read after one、read together、read one by one、read in roles,在表演课本剧时,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说简单的句子,或者只表演动作,也可以充当道具。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4“Where's the bird?”的Cartoon time 板块展现了Sam和Bobby捉迷藏的场景。在学完这一课后,笔者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四人一组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组长找人,其他学生藏。在完成这项作业时,小组长需要边找边说出相应的找人的英文句子,要会灵活运用“Where's_____?”及其答句。而其他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适当说一两句话如“I'm here. Ha!Ha!”等简单的句子。在完成这一项作业时,小组成员要先协商好小组长人选,推选出最优秀的成员来担此重任;同时,还需创编剧本,台词要符合小组成员的实际英语水平。这就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全员参与。结合课堂展示,除个别学生会笑场外,学生们表演出来的课本剧质量可圈可点。
2.小组分工合作,绘制手抄报。
根据单元主题绘制手抄报是三年级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校本作业类型。手抄报排版要求较高,涉及的语言技能较多,要求制作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强,还涉及跨学科知识,由个人单独完成的话难度较大。这时,小组分工合作就体现出了优势。在绘制手抄报时,可以让小组内擅长绘画的学生负责画画和排版,而字迹端正优美的学生可以负责书写,善于查找资料的学生负责搜集有用的信息,其余学生负责涂色等。在学完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4“Where's the bird?”后,笔者设计了“My room”这一手抄报作业,要求图文并茂地展示房间内的物品位置,需有汇报展示环节。笔者在一个班级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另一个班级让学生以六人一组分工合作完成。回收作业时,前一个班级学生绘制出的手抄报质量参差不齐,图片不够优美,有的字迹潦草、错误百出,汇报展示环节学生也不能够准确运用教材中的重点句型和单词;而后一个班级学生虽然交上来的作业数量较少,但质量较好,善于分工合作的小组,每个成员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汇报展示时,虽然有些学生仍旧会出错,但每个学生分担一句话,大大降低了难度,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很令人满意的。
(三)于家校共育中丰富课后生活
“双减”背景下,本校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在课后延时完成作业,但受学情影响,本校学生并不会主动寻找学习资源;家长受文化水平限制,对于如何利用课外校外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也是毫无头绪。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家校共育存在断层。结合本校学情和家长反馈,笔者设计了以下几项校本作业。
1.利用手工作业预习知识。
笔者观察发现,本校学生对预习作业没有明确的概念,不知道如何预习,也不知道预习到什么程度,更不知道用什么学习资源预习。因此,笔者在布置预习作业时,通常会标注出预习的范围和要求。如预习Unit 5 Story time板块,要求写好中文,跟读视频5遍。但这种枯燥乏味的预习作业学生并不喜欢,由于欠缺反馈,学生完成度也不高。由此,笔者又尝试了另一种方式——手工作业。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的两个Project,笔者布置了手工作业Make a puppy、Make a clock。要较好地完成这两个手工作业,学生需要查找资料并结合家长的生活经验。如puppy的四肢和头部要能够灵活自如地运动,clock上面的时针和分针要能够旋转,那么在做的过程中,就不能简单地用胶水或者双面胶,而是要用针和线或者图钉等。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穿针引线这项工作对他们来说相对较难,很多学生需要家长辅助才能完成。而用图钉把时针和分针固定住,这项工作有一定的危险,也需要在家长的辅助下才能完成。这两项手工作业都需要家长和学生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这就大大提高了家长的参与度。同时,在做的过程中,学生也理解了做手工的步骤,起到了一定的预习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利用亲子阅读拓展知识。
绘本融入英语教学已是大势所趋。笔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将绘本阅读教学纳入常规课堂中。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家长希望教师布置一些绘本阅读作业来拓展孩子的知识视野。笔者曾尝试在教学中融入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绘本故事,但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高,课堂教授绘本往往会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多次尝试和调整之后,笔者发现一种有效且有趣的方法即亲子阅读。如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4“Where's the bird?”第一课时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Where's____?”及利用方位介词回答的句型,笔者在课堂上分享了一本绘本Frank the rat。课堂上,笔者先带领学生大致浏览了绘本中的相关图片和句子,理解其大意。课后布置了让学生和父母一起阅读这一绘本的作业,要求学生试着用英文说出Frank待过的几个地方,做好相应笔记或者思维导图。这一绘本涉及字母a的发音,其中很多单词学生已经在学习自然拼读法时有所接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回收作业时,笔者发现,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择了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了汇报,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是从绘本中摘抄了有关地点的表达,个别单词读音还存在问题。课后,学生反馈有些单词自己和父母都不会读,是通过上网找到正确读音的;还有的学生反馈绘制思维导图有一定难度,自己不会布局,是父母帮自己大致画了以后才有了一定的概念。因此,在亲子阅读时,学生和家长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于多元评价中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本校教师采用的作业评价方式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缺乏一定的兴趣。笔者观察到,很多学生拿到作业本后不会打开去看教师的评语,而是直接塞到书包里。就评价和反馈方式而言,本校大部分学生喜欢运用鼓励性语言的评价方式。由此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比较在意他人的眼光,更喜欢得到表扬和鼓励。结合本校学生学情和自身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评价作业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延伸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圈层。如作业汇报时让学生站上讲台,并播放PPT,让学生一边介绍一边展示;在班级的公示栏里定期张贴优秀作业;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张贴绘制优美的手抄报和制作精美的手工作业;在校园里或者校园网上设置优秀作业月展板;在个人朋友圈里分享优秀作业等。除了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师还需注意多元化的评价群体。如上台展示后让同班学生评价,分享到班级群后让学生家长评价,网上分享后让社会上的其他人来评价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群体,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进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三年级英语校本作业的设计需结合本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教师接受的专业培训较少等实际情况,从学科融合、同伴互助、家校共育及多元评价四方面入手,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提升作业质量、丰富课后生活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进而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和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梅林.“双减”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小学生(上旬刊),2024(8):109-111.
[2]陈文娟.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的创新设计与实施策略[J].读写算,2024(26):8-10.
[3]马宝华.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J].中学生英语,2024(28) :13-14.
[4]万亚莉.小学英语“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缘起、特征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4(20):62-66.
[5]武亚琴.“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求知导刊,2024(18):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