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科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高校外语课程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路径,在外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英语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外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并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旨在为英语专业教学提供新的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持续提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英语专业课程;视听说课程
作者简介:李沛(1992-),女,河南南阳人,新疆政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外语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等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外语教育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主要途径,其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高校外语课程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外语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理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外语课程,辅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高校外语教学的改革创新。
二、英语课程思政
2014年,上海各高校开始探索 课程思政的实施。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其中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校开展课程建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的着力点。
外语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所以,应充分开发和挖掘外语学科的思政元素和内容,实现学科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何玉海倡导讲授、kGWHPxEzYRMFQu5rhukQpQ==对话、交往与服务“四位一体”的外语课程思政闭环路径。张敬源表示,应塑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价值、知识和能力协作发展的教学形式,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引领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实现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的提升,形成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外语课程思政模式。李秀英等依托OBE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探究将外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创新精神、文化意识、国际视野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培养核心素养高、具备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探索出一条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新途径。文秋芳从课堂教学视角提出了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框架。这个框架包含两个维度,纵向维度分为思政范围、主要任务和关键策略,横向维度可细分为四条思政链,全过程将思政元素融入外语专业教学中。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在思政教育与外语学科相结合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为外语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入开拓了新的道路。
三、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整合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包括构建学习型社区、促进个性化学习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等方面。具体来说,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于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渠道。
(一)混合式教学的理论框架
目前,在混合式教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框架是Garrison、Anderson和Archer于2001年提出的探究社区模型。该模式强调协作建构学习与批判性反思对话,为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方法和工具。该模型已成为指tnuKwmgt2XlpDnQ6FAUSIg==导在线教学、混合式学习以其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模型,也是学界研究的焦点。许多学者在自己的教学环境中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因此,该模型已被广泛用于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近年来,研究者在该模型中添加了第四个元素——情感临场感(Emotional Presence),并通过实证研究进行了验证。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研究者基于自身实践,构建出不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些模式可分为三类:线下主导型、线上主导型、完全融合型。
线下主导型模式主要是以数智赋能为新的教育技术,通过线下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线下课堂教学和交流讨论;线上主导型模式最典型的是面授+在线学习+面授模式,以在线教学和移动学习为主, 现场教学为辅;而完全融合型模式打破了前两种将线下现场面授、网络在线教学和移动学习完全融合、无缝衔接。
模式构建方面,李逢庆基于ADDIE,构建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并上传配套资源,课中答疑解惑、成果展示,课后总结反思反馈评价。谢幼如等人以重构课程的方式,组织学生在线完成视频观看、讨论探究等任务,线下进行项目实践和评价,形成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冯晓英参照国外专家学者的教学模型,以混合式教学为载体,线下以翻转课堂为主,线上以MOOC为基础,通过讲授、自主学习和交互协作实施混合式教学。
四、外语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的融合研究
国外相关学者的研究中西方文化以实证研究为主,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成果,总结出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实施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目前有关混合式教学与思政内容相结合的研究还比较少。混合式教学若注重教学形式和成绩提升则难以完备。重点应放在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方能满足高校德育需求。当前,我国外语教师采用的课程思政模式,是将思政教育悄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专注于外语教学与思政内容的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灵活组织形式特色明显,通过改革评价体系,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政素养,对于促进课程思政建设至关重要。混合式教学符合“三全育人”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对学生责任感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大有助益,与立德树人目标高度契合。
因此,以学生主体、交流互助、共建共享和本土化为原则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以前人模式为参考,设计符合本地区外语教育实际的融入思政教育的英语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与英语专业学习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协同育人,使课程思政成为新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式。
五、外语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的融合路径
外语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的融合,其目的是确保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一)完善机制,重视规划
为调动全体人员参与外语课程教学的积极性,需要构建完善的机制,把握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同时,要合理配置学科、专业教材和管理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做好教学规划,以保证教育质量。高校党政主要领导需要认真研究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把握发展大局,引领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将课程思政落实情况、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对课程思政实施的意见等纳入评价体系之中,进而全方位地评价教育管理工作。
(二)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
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所处层次和特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将课程思政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以提升育人水平。课前精心导入,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保证学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课堂引经据典,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而且可以保证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辨别能力。目前,外语课程中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外知识延伸,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前引导、课堂教学工作之外,还需要做好课外知识延伸,强化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师结合传统的线下教学和互联网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方法更贴近时代要求,从而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除了传统的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在线教学平台、虚拟社区、数字AI等现代化手段,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互联网、AI、数字课程、在线教学平台等科技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达到数智互通,开展个性化教学。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多样化,通过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在线学习、作业测试等)、实践性评价(包括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和总结性评价(期末测试等),全方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
z+c29aJJT3EqNKazJOvvQaad3dTmdxo7GlEHHN6ruUE=通过以上路径,可以构建出既符合外语教学要求,又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
六、结论与展望
学科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对融入思政元素的英语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然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效果,为英语专业教学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中国外语,2020(5):15-20,29.
[2]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3]张敬源,王娜.基于价值塑造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任务设计: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J].中国外语,2021(2):33-38.
[4]李秀英,寇金南,关晓薇,等.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明德”与“思辨”: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为例[J].中国外语,2021(2):39-46.
[5]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47-52.
[6]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3-24.
[7]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8]谢幼如,吴利红,邱艺,等.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实践研究:课程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