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2024-11-06 00:00:00李俊玲
校园英语·中旬 2024年10期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把握新课标要求,从教学实际出发做好教学优化革新工作,是每一位小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英语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英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过程。新课标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据此来进行教学调整。本文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相应的做法。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李俊玲,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

语言是人们用于交流的一种工具。不同于其他学科,语言学科的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体验与运用,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与思维心智的发展。英语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所接触的一门重要语言,其虽然不是学生的母语,但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会为学生带来语言交际上的便利,帮助学生体会英语语言中渗透的文化意识,并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世界的多元性,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为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奠定其应用英语的基础,小学英语教师需要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性,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来设置课程,引领学生学习与思考。“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其倡导教、学、评三者相融合,这样可以提升教学的整体性与趣味性。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构建针对性地教学过程。

一、以“教”为本,做好知识解析

(一)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词汇解析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根本,也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支点。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构建合理的词汇解析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对词汇的有效掌握。为实施有效的词汇教学,提升词汇解析的效果,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在展示词汇的同时融入拓展资源,创设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强化教学效益,并为学生思考提供助力。为做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需要依据情境教学理念,利用课前时间分析所授词汇,从具体的词汇出发进行拓展,搜集相关的情境素材。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2“Colours”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提升词汇教学的效益。教师可以从“颜色”出发,渗透三棱镜分散阳光的知识,用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观察阳光色散后形成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几种颜色,而后再联系要学习的词汇red、yellow等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加以认知。在这一展示过程中,三棱镜色散的演示既体现了跨学科理念,展现了一些与光相关的科学知识,也顺利地创设了情境,为词汇学习奠定了基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展现句子对话,帮助学生掌握

英语教学的一大要点是学生对语句的掌握与应用。为突破这一要点,教师需要用合适的教学手法来帮助学生解析与认识句子,明确句子的结构与用法。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关注句子对话的展现,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课本中的句子,并借助图片为学生创建拓展思考的空间,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并明确句子的运用方式。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We love animals!”的教学为例。为开展好句子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展示与范读的方式来呈现句子,创建情境,引导学生练习句子,掌握句子的用法。教师可以围绕教材中的第一幅插图进行拓展,展示一只大象毛绒玩具,而后结合英语句子进行范读。教师需要用标准的语言结合图片范读句子“What's that?”“It's an elephant.”“Cool! I like it.”。在完成句子范读后,教师再结合中文进行释义解析,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练习这些句子。在学生基本掌握句子用法后,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选择其他动物图片来说对应的句子,以此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

(三)强调教学展示,促进学生理解

展示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其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益与效果。为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化“教”的作用,教师应认识到展示的价值,并对实施教学展示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研究,尝试开发相应的资源工具。一般而言,多媒体和电子白板是现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工具,借助其展示,教师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展现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清晰的印象,为后续的活动探究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6“Happy birthday!”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展示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展示中西方生日聚会的图片,让学生回顾自己过生日的经历,并鼓励学生发言。针对与生日与年龄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从文化角度进行诠释,解释吃生日蛋糕、吃长寿面等不同的生日习俗,引导学生加以认知与分析。这样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日的具体印象,使其联系自己的现实经历形成牢固的长期记忆,这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教”的效益。

二、以“学”做引,推动学生探究

(一)利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学

自学是指没有其他人的指导和教育,通过个人的方法学习到一定的技能或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自学是其获得知识并进行独立思考的重要渠道。过去,教师对学生的自学缺乏重视,学生的学习也存在盲目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思考,存在迷惘的情况。当前,为凸显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自学的引导,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预习是学生自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从预习出发来设计导学案,在导学案中渗透学生预习任务,用其指引学生进行自学,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2“My family”的教学为例。为推动学生有效预习,凸显自学的效益,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准备,从学生预习需求出发做好导学案的设计与发放。教师需要从预习目标、内容呈现、拓展阅读三个方面设计导学案内容。预习目标方面,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围绕家庭成员词汇的认识与熟悉来设定目标,以此引领学生自学;内容呈现方面,教师可以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呈现简单的句子和图片,让学生借助导学案实现对本单元主要知识的初步认识与理解;拓展阅读方面,教师要从本单元的主题出发选择一些简单的小对话,将其纳入导学案中,让学生阅读这些对话。在完成导学案的设计后,教师在课前将其发放给学生,使其利用课前的少量时间进行快速阅读,实现预习与自学。

(二)组建学生小组,助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现阶段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虽然教师也会设计合作学习,但缺乏对学生小组设计的深度考量,组建的学生小组也多呈现低效化的特点,这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当前,教师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关注学生小组的构建,从学生能力出发构建同组异质的学生小组,以此为学生提供小组竞争的机会。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At the zoo”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发展实际创建学生小组,再布置针对性的合作学习任务推动学生学习。教师可以从词汇、句子的运用出发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课上学习的几个形容词,仿照教材中的句子改写对话,然后在小组中进行对话练习。最后通过对话表演的方式来进行小组竞争。

(三)开展多样活动,实现深化学习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兴趣,寓教于乐是教师需要特点关注的一个教学要点。为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开展活动教学,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来选择活动主题,开展多样化的趣味活动。教师可以联系单元主题、词汇、句子等设计互动内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充分研究与思考,以此实现深化学习。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My classroom”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活动,推动学生进行深化学习。教师可开展“看图识物”“句子接龙”等活动。“看图识物”活动中,教师可以展示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寻找常见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找到的物品创编对话进行交际。“句子接龙”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开头,如“Where's my schoolbag?”,而后由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接龙,即回答该问句,然后提出新的问句,依次延伸。

三、以“评”促思,实现能力发展

(一)实施学生评价,推动互评反思

评价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线索。有效的教学评价应涉及“教”与“学”两个过程,明确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当前,学生的主体性愈发凸显,相应地,学生评价的实施成为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为实施学生评价,教师需要为学生留出评价的空间,让学生对自身、对同学、对课堂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点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思考。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My friends”的教学为例。教师便可以围绕教学实际来设计学生评价环节,推动其互评反思。在本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课堂表现与学习收获进行反省,并结合教师出示的评价量表“对号入座”,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评价标准对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状态作出评定,给出自己的评级和建议。在学生互评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与小组其他成员就本单元学习的词汇和句子进行相互提问和对话,以此判定知识掌握情况。

(二)拓展评价标准,指向多元能力

为提升评价的效益,教师需要对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拓展与调整。过去,评价多为终结性评价,评价标准主要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与学习成绩两个方面,这样的评价重视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产生负面影响。当前,新课标提倡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并强调多元评价的渗透,为此教师需要对评价标准进行拓展,融入学生能力评价、学生发展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要点,切实提升教学评价的综合性与有效性。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My home”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学生的多元能力,从学生能力评价、学生发展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出发拓展评价指标。教师应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作出评价,指出不足;针对学生发展情况,教师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作出评价,对进步明显的学生加以鼓励;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则要对学生个人及集体的表现给出针对性评价。

(三)注重评后调整,帮助学生提升

评后调整是指评价后所作出的调整与补偿,其是教学评价效益得以保障的关键。过去,部分教师对评后调整有所忽视,虽然会进行评价,但却不重视对问题的解决与对教学的优化,这使得很多问题一直留存下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当前,为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凸显“评”的价值,教师需要关注评后调整,关注学生的改正与反思。教师需要建立反思检测机制,观察学生的学习调整状况,并加以跟进评估。如,针对发现的学生语言运用不当的问题,教师要跟进观察,分析学生的练习调整情况,并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给出进一步的评价与引导。

总而言之,“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可以将教、学、评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效益更高的英语教学过程。为做好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教师可以从教、学、评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凸显每一方面的要点,并把握三者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化的教学过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参考文献:

[1]楼玉桃.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J].英语教师,2023(17):187-190.

[2]黄雯.基于主题探究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3):89-91.

[3]张薇.聚焦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构建[J].校园英语,2023(12):118-120.

[4]黄静.单元教学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探究[J].学苑教育,2023(10):59-61.

[5]冯少民.“教—学—评”一体化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英语教师,2022(23):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