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期对环境影响及环境管理措施

2024-11-05 00:00:00赵忠元
能源新观察 2024年10期

摘 要: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天然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青睐,但随之而来的是管线穿越敏感区及管线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以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初步设计为源头,对工程建设期、运营期需要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验收

随着天然气输气管道各项目推进,管线途经地区会穿越河流、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地等,对管线周边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因此,为推进可持续发展,对项目开展环境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将在可研初设、项目建设、项目运行期间阐述天然气长输管道环境管理能降低对管线周边环境的影响。

1.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工程分析

天然气长输管道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施工阶段;第二阶段是(试运行)运行阶段;第三阶段是管道退役阶段。因施工对环境影响因素较大,故本文章专门针对建设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长输管道建设是线性工程与控制性工程的结合体,一般情况包括管线(清登扫线、管沟开挖)建设、场站阀室(工艺区)建设,伴行道路及辅助工程等。

2.天然气长输管道对环境的影响

管道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是管道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和自然资源,这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另一方面是管道建设对大气、水质产生影响。管道的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泄漏和污染等问题,对周边大气、水源、土壤造成污染。

2.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施工废气主要来自施工作业扬尘、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运输车辆尾气、焊接防腐施工产生的废气及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施工期扬尘主要来自:①施工作业扬尘如土方的开挖、堆放、回填,施工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堆放及混凝土拌合等;②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大多是粒径较大的尘土,多数沉降于施工现场,少数形成飘尘,主要影响范围局限在施工场地下风向150m范围内;③施工废气包括运输车辆尾气,主要污染因子为NO2、非甲烷总烃;④焊接产生的焊接烟尘;防腐产生喷砂粉尘、有机废气;⑤施工机械有少量的柴油燃烧废气产生,主要污染物有SO2、NO2、非甲烷总烃等。(见表1)

2.2对水源环境的影响

水源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陆地上管网施工时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穿跨越河流时对河流水源造成的影响。

(1)陆上管线施工

①施工生活污水。施工队伍的吃住尽量租用当地民房,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依托当地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②施工废水。站场施工废水主要为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的清洗废水。③试压排水管道敷设完毕后,采用清水作为介质进行清管、试压。④施工中土地开挖、施工场地平整、施工临时占地和废弃土方堆放等活动不仅会破坏当地的植被和土壤,也影响了当地的地表径流,造成某些小沟渠流水不畅,甚至堵塞或流向改变,进而使当地水文条件发生变化,水系的排洪能力下降。

(2)河流穿跨越

开挖穿越在施工期将对河流水质产生短期影响,主要是使河水中泥沙含量显著增加。对于水量较大的小型河流和沟渠,采用围堰导流开挖的方式,但在围堰导流过程中可能使河水中泥沙等悬浮物含量增加。(见表2)

2.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管道沿线的一般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土壤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工程建设可能对土壤环境产生以下影响。

①对土壤结构和质地影响。土壤结构是经过较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管沟开挖和回填必将破坏土壤结构,尤其是土壤中的团粒状结构,一旦遭到破坏,必须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和发展。农田土壤耕作层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它的深度一般在15cm至25cm,是农作物根系生长和发达的层次。在管道开挖和回填过程中,必然会对其土壤原有层次产生扰动和破坏,使不同质地、不同层次的土体进行混合,降低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易受水蚀,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植被的恢复;在农田区将降低土壤耕作性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最终导致作物产量下降。②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土壤紧实度是表征土壤物理性质的指标之一。管道埋设后的回填,一般难以恢复其原有的紧实度。表层过松时,因灌溉和降水造成的水分下渗,使土层明显下陷后形成凹沟;若过紧实,会影响植物根系的下扎。管道施工期间,车辆和重型机械也会造成管道两侧表层过于紧实,对植物生长环境造成不良影响。③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施工中由于扰乱了表土层,改变土壤容重,地表植被受到破坏,使得表层填筑物对太阳热能的吸收量增加,类比调查证明:管道在运行期间,地表土壤温度比相邻地段高出1ºC至3ºC,蒸发量加大,土壤水分减少,冬季土表积雪提前融化,可能形成一条明显的沟带。④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土体构型是土壤剖面中各种土层的组合。不同土层的特征及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就养分状况而言,表土层(腐殖质层、耕作层)远较心土层好,其有机质、全氮、全磷较其他层次更高,施工作业对原有土体构型产生扰动,使土壤养分状况受到影响,严重时使土壤性质恶化,并波及生长的植物。

3.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涉及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不仅要考虑到管道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对自然水体的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还要深入探究其对社会经济结构、居民日常生活以及地区发展的长远影响。

评价报告需要提出一系列具体而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补偿方案。不仅要有效地缓解和弥补管道建设带来的环境压力,还要确保工程在实施后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不对环境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同时,为了确保这些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补偿方案能够得到有效执行,还需要对管道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定期检查、评估,从而确保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

4.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期的污染防治措施

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期的污染防治主要是为了减少和防止施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这包括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以及保护大气、水源、土壤的生态多样性。通过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为管道的长期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4.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根据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施工现场设置围栏或部分围栏,以减少施工扬尘扩散范围。(2)应避免在春季大风季节以及夏季暴雨时节施工,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地表裸露的时间,遇有大风天气时,应避免进行挖掘、回填等大土方量作业或采取喷水抑尘措施。(3)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建筑材料的堆场及混凝土搅拌场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如在大风天气,对散料堆场应采用水喷淋法防尘,以减少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在装卸、堆放、搅拌过程中的粉尘外溢,降低工程建设对当地的空气污染。(4)用汽车运输易起尘的物料时,要加盖篷布、控制车速,防止物料洒落和产生扬尘;卸车时应尽量减少落差,减少扬尘;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应定期洒水清扫,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并尽量要求运输车辆放慢行车速度,以减少地面扬尘污染。另外,运输路线应尽可能避开村庄,施工便道尽量进行夯实硬化处理,减少扬尘的起尘量。(5)加强对施工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尘和颗粒物的排放。(6)对堆放的施工废料采取必要的防扬尘措施。(7)穿越河流、沟渠施工时,应加强施工管理,统一堆放材料,尽量减少搬运环节,并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减少施工作业、物料运输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存的砂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

4.2水源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生活污水依托当地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②在站场施工场地设置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或用于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③项目试压废水经过滤沉淀后回用于清管、试压。清管、试压完毕后,废水经沉淀排放去向应符合当地的排水系统要求,杜绝不经处理任意排放的现象,避免造成局部土壤流失。④穿越河流的两堤不准给施工机械加油或存放油品储罐,不准在河流主流区和漫滩区内清洗施工机械或车辆。⑤施工结束后,应尽量使施工段河床恢复原貌,管沟回填后多余土石方可均匀堆积于河道穿越区岸坡背水侧,压实或用于修筑堤坝。

4.3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①严格控制施工占用土地。对管线占地合理规划,设定施工作业带宽度。②不得在施工作业带范围以外从事施工活动,严禁在规定的行车路线以外的地方行驶和作业,保持路外植被不被破坏。③尽量沿道路纵向平行布设,不仅便于施工及运行期的检修维护,还能减少土壤扰动和地表植被破坏,减少裸地和土方的暴露面积。④尽量利用原有公路或已有工程的伴行路进行施工作业,沿已有车辙行驶,若无原有公路,则按先修道路,后设点作业的原则进行。杜绝车辆乱碾乱轧的情况发生,不随意开设便道,以免破坏植被。⑤施工结束后,应尽量恢复地貌原状。施工时,对管沟开挖的土壤做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压实,以保护植被生长层所需的熟土,降低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尽快使土壤恢复生产力。⑥对管沟回填后多余的土方,应均匀分散在管道中心两侧,并使管沟与周围自然地表形成平滑过渡,不得形成汇水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当管道所经地段的原始地表存在局部凹地时,若有集水的可能,需采用管沟多余土或借土填高以防地表水汇集。

5. 环境管理措施

①建立和实施施工作业队伍的HSE管理体系。②工程建设单位应将项目建设计划表呈报环境管理部门,以便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环保措施和环保工程的监督和检查。③实行施工作业环境监理制度,确保施工作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④工程建设结束后,会同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共同参与检查验收。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措施、应急预案,以及后期恢复措施等,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6.结束语

在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期环境管理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注重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严格施工,引入先进的环境管理方式,构建管道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 长输油气管道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策略[J]. 于海英;蒋辉.安全、健康和环境,2018(10)

[2]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研究[J]. 梁效须;王凯;梁芷若.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