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症状。清热利湿类方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可靠的中医理论基础,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优势明显,可以下调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相关炎症因子,从而达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清热利湿;中药;综述
痛风是一种由机体嘌呤代谢异常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的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异常增高的代谢性风湿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反复急性发作的关节炎、慢性痛风性关节病、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1]。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痛风患病率为0.1%~10%[2]。一项研究显示,2019年我国成人痛风的总体标化患病率为3.2%[3]。痛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多见,患病逐步年轻化[4]。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属于痛风的典型表现,传统的AGA治疗主要包括抗炎止痛药及降尿酸药物。近年来研究证实,清热利湿类方药在AGA治疗中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率更低。故对清热利湿类方药治疗AGA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AGA提供参考。
1 中医学对AGA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痛风属“痹病”“痹证”“历节”等范畴。古代名医对痛风早有认识,梁代陶弘景最早在《名医别录》记载“痛风”一词,其称:“独活,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论》曰:“痛风者,大率因受血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抟,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文中首次确定“痛风”这一病名,认为痛风的诱因是“风寒湿”。《外台秘要》中提到:“热毒气从脏腑中出,攻于手足,则赤热肿痛也。”其认为痛风的发病是由于湿热浊瘀痹阻经络,从而引起痛风的发生、发展。现代医家范冠杰[5]认为,痛风急性发作是湿热痹阻经络关节所致,并且湿热贯穿急性期始终。杨文辉[6]认为,AGA多由嗜食肥甘醇酒,或素体火旺,或过食香辣,酿生湿热,湿热邪气流注关节,痹阻不通引起。杨凤云[7]也认为,痛风患者多有喜肥甘厚腻或有饮酒的习惯,体质多以湿热型为主,治疗应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为主。LIANG等[8]认为,AGA的发生、发展不仅与饮食不当、寒温不调有关,而且与人体内湿热毒瘀和外邪侵犯人体关系密切,所以治法应以利湿泄浊为主,其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证居多。湿热蕴结证患者通常具有年老体弱或先天禀赋不足的特点,一经湿邪侵犯机体,则脏腑受损,湿热蕴结肌肉、脉络,湿浊相互凝滞而生郁热,向内流注骨节致痹痛,因而需从清热解毒、利湿泄浊方向治疗[9]。由此可见,清热利湿类方药治疗AGA有可靠的中医理论基础。
2 清热利湿类方药治疗AGA的研究
2.1 实验研究 研究表明,局部关节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信号通路的激活,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他活化的炎性细胞因子促进炎性介质表达是导致AGA发病的重要机制,而清热利湿类方药可以下调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从而控制炎症,缓解AGA发作[10-11]。研究证实,清热利湿方(忍冬藤、威灵仙、延胡索、土茯苓、绵萆薢、白术、车前草、虎杖、山慈菇、秦艽、葎草、炮附子)可有效缓解大鼠AGA症状,其可能是通过下调IL-1β、IL-6、IL-8和TNF-α的表达,起到抗炎作用[12]。刘璐等[13]将加味四妙散汤剂(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土茯苓)给予AGA模型大鼠灌胃72 h后,发现大鼠关节软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提示加味四妙散汤剂可能通过抑制相关炎症细胞的聚集,并下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在关节液中的表达,进而缓解AGA的急性炎症反应。也有研究表明,对AGA合并HUA的大鼠给予加味宣痹汤不仅可以抗炎、消肿,而且可以降低SUA水平,这可能是通过抑制介导炎症相关受体的反应活化,如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IL-l受体相关激酶4的活化,使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减少释放,从而发挥作用[14]。研究证实,清热利湿通络法可以下调AGA模型大鼠Cyr61、IL-1β水平,从而达到拮抗AGA的作用[15]。上述研究提示,清热利湿类方药治疗大鼠AGA作用明显,主要通过调控如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达到治疗效果。
2.2 临床研究
2.2.1 清热利湿类方药治疗AGA 现代临床药理研究表明,清热利湿类药物大多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清热利湿类方药众多,但目前临床上治疗AGA的方药主要包括二妙散、三妙散、四妙散、宣痹汤、清热利湿方、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清热利湿泄浊汤,以及众多医家自拟的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方药等。其中常见的治疗AGA的清热利湿类中药包括薏苡仁、黄柏、萆薢、苍术、茵陈、泽泻、连翘、虎杖等。目前上述方药对AGA患者的治疗均有一定的研究。黄桂琼等[16]将120例AG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秋水仙碱)和治疗组(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每组60例,治疗1周后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具有更高的总有效率,且SUA、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更低,不良反应也更少(P < 0.05)。李为等[17]将116例AGA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依托考昔片,观察组予自拟清热除湿方(主要药物为土茯苓、苍术、赤芍、秦艽、防己等),治疗14 d后发现,观察组SUA、ESR、CRP、IL-1等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以上研究表明,与常规西药比较,清热利湿类方药治疗AGA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可以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改善预后。
2.2.2 西药联合清热利湿类方药治疗AGA 西医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以抗炎止痛及降尿酸药物为主,疗效肯定;但因其对胃肠,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并不适合临床长期用药。例如,抗炎止痛药可以有效缓解痛风患者急性期的疼痛;但短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诱发急性胃黏膜病变,长期使用可能诱发消化性溃疡、造成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不良事件[18]。此外,临床应用非布司他时,需警惕心血管不良事件甚至死亡的发生[19]。别嘌醇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和致命的剥脱性皮炎,尤其是在亚洲人群中[20]。苯溴马隆可能导致严重的肾损伤,尤其是在肾结石患者中[21]。鉴于此,临床上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对AGA的治疗效果,也可以减少西药的治疗剂量,缩短西药使用疗程,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席雅婧等[22]研究发现,洛索洛芬钠片联合清热利湿方加减(治疗组)对AGA患者ESR、CRP、WBC、SUA、IL-1β、IL-18水平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仅使用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的对照组,且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6.52%)。庞利君等[23]研究表明,在非布司他、塞来昔布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除痹方(大黄、黄柏、六月雪、玉米须、车前草、白茅根、丹参、垂盆草、金钱草)治疗AGA总有效率更高,且炎症因子水平(CRP、ESR、IL-1、IL-7)及3个月内复发率较对照组(非布司他、塞来昔布)更低。张积萍[24]研究发现,秋水仙碱片联合清热利湿泄浊汤治疗AGA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仅使用秋水仙碱,且在中医证候积分以及IL-1、WBC等炎症因子水平方面联合组更低。李树岗等[25]研究证实,秋水仙碱片、洛索洛芬钠片联合四妙丸加减能显著降低AGA患者的SUA、CRP、ESR、IL-6水平以及关节功能、关节疼痛、关节红肿积分。同样,赵向波等[26]研究也表明,秋水仙碱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合四妙丸加减对AGA患者SUA、ESR、CRP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仅使用秋水仙碱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的患者。表明西药联合四妙丸加减治疗AGA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谢欣杨等[27]研究表明,非布司他片联合自拟健脾清热利湿方(黄芪、白术、薏苡仁、土茯苓、萆薢、川牛膝、车前草、黄柏、忍冬藤、山慈菇、甘草)治疗AGA可以提高总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以上研究表明,西药联合清热利湿类方药可以明显缓解AGA患者症状,提高有效率,缩短疗程,并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小 结
痛风发生与众多因素有关,如HUA、生活环境、遗传等[28]。近年来,痛风在我国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这可能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痛风常合并其他疾病,最为常见的是代谢性疾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脂肪肝等,其次为心血管疾病、肺部损害等[29]。痛风并发症以肾脏损害最为常见,其中以肾结石最为多见,同时痛风患者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30]。本文对近年来清热利湿类方药治疗AGA的研究加以总结,发现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优势明显,可以下调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从而达到治疗AGA的目的。但目前研究数据相对较少,未来还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清热利湿类方药对AGA患者的临床疗效、体内炎症因子及远期预后的影响,进而深入探索该类方药治疗AGA的作用机制及靶点,以期为AGA患者提供更优化、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AGA提供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参考文献
[1] DALBETH N,GOSLING AL,GAFFO A,et al.Gout[J].Lancet(London,England),2021,397(10287):1843-1855.
[2] KUO C,GRAINGE MJ,ZHANG W,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gout:prevalence,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J].Nat Rev Rheumatol,2015,11(11):649-662.
[3] 赵敏,陈婷,黄振光,等.1990—2019年中国痛风疾病负担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21):3974-3978.
[4]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892-899.
[5] 蓝柳贵,王丘平,罗露露,等.范冠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3):421-423.
[6] 曾文瑞,郑谅.杨文辉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撷要[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9):1462-1464.
[7] 王丽华,曾文泓,梅鸥,等.杨凤云教授辨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医学信息,2020,33(22):161-162,166.
[8] LIANG H,DENG P,MA Y,et al.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the gouty arthritis treatmen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21,20(1):8698232-8698246.
[9] 戴斌玉,邵先舫,郭玉星,等.痛风清热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7):775-777.
[10] 位会娜,曾丹怡,尹诚语,等.电针干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小鼠NLRP3表达及镇痛作用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3,29(4):249-257.
[11] CAVALCANTI NG,MARQUES CDL,LINS TUEL,et al.
Cytokine profile in gout:inflammation driven by IL-6 and IL-18?[J].Immunol Invest,2016,45(5):383-395.
[12] 陈凯,曹炜,黄继勇,等.清热利湿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9,21(11):1482-1483,1485.
[13] 刘璐,张全波,青玉凤,等.加味四妙散汤剂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的研究[J].新医学,2017,48(6):375-379.
[14] 郭玉琴,鲁玉辉.加味宣痹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TLR4/MyD88/IRAK4通路的作用机制[J].中医药杂志,2021,36(3):1706-1710.
[15] 周蜜,王一飞,蒯仂,等.清热利湿通络法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Cyr61、IL-1β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693-1697.
[16] 黄桂琼,陈洪,刘庆荣,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11):1483-1485.
[17] 李为,尹羽薇,李泽光.清热除湿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6,44(5):117-119.
[18] KELLER SF,MANDELL BF.Management and cure of gouty arthritis[J].Rheum Dis Clin North Am,2022,48(2):479-492.
[19] 王昱,谢一帆,张卓莉.也谈非布司他的心血管安全性[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0,22(8):445-449.
[20] ZHOU Q,SU J,ZHOU T,et al.A study comparing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febuxostat,allopurinol,and benzbromarone in Chinese gout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Int J Clin Pharmacol Ther,2017,55(2):163-168.
[21] STAMP LK,DAY RO,YUN J.Allopurinol hypersensiti-vity:investigating the cause and minimizing the risk[J].Nat Rev Rheumatol,2016,12(4):235-242.
[22] 席雅婧,康天伦,王玉天,等.清热利湿方联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医临床,2021,28(2):16-20.
[23] 庞利君,黄传兵,李明,等.清热利湿除痹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11):1932-1936.
[24] 张积萍.清热利湿泄浊汤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效果及对炎症反应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2):63-67.
[25] 李树岗,宋远瑛.清热利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5):159-162.
[26] 赵向波,赵永凯,李兰英.四妙丸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1,53(4):58-60.
[27] 谢欣杨,黄岚.健脾清热利湿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0):1744-1747.
[28] STOVER PJ,JAMES WPT,KROOK A,et al.Emerging concepts on the role of epigenetics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utrition and health[J].J Intern Med,2018,
284(1):37-49.
[29] 杨显娜,张昊喆,晏蔚田,等.2087例痛风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1,44(5):19-24.
[30] ROUGHLEY MJ,BELCHER J,MALLEN CD,et al.
Gout and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nephrolith
iasis: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Arthritis Res Ther,2015,17(1):90-99.
收稿日期:2024-03-19;修回日期: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