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骨亚健康是一种筋骨系统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工作习惯不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骨亚健康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对骨亚健康进行合理评估与准确的判定有助于精准医疗的介入与实施。骨亚健康的评估与判定方法包括症状观察、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和量表评估等多种手段;同时,结合中医四诊合参的方式,有助于医生进行全面、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估与判断,以期为骨亚健康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从而全面提升患者整体健康水平。
【关键词】 骨亚健康;中医;治未病;评估;判定
骨亚健康指机体无器质性病变,而筋骨系统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1],主要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的活力降低,功能衰退,虽有某些症状或体征,但又不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2]。随着我国大健康时代的到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健康认知、疾病预防的更新及医患关系的变化,已产生了重大变
革[3]。同时,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快速增加,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日益年轻化的脊柱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炎及肩周炎等为代表的慢性筋骨系统疾病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成为影响“健康中国”宏伟蓝图的一个阻碍,因此现阶段对中医骨亚健康的防治有着巨大的需求力[4]。然而,有效干预的前提是对骨亚健康状态的正确判定与合理评估,因此,如何进行骨亚健康的评估与判定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骨亚健康评估与判定内容
正确认识骨亚健康状态的评估与判定方法,对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断能力和科学干预水平至关重要。首先,骨亚健康状态的判定需要结合健康测评和疾病排查,使得判定过程变得复杂。从定义上讲,骨亚健康状态主要在排除疾病的基础上成立,但健康状态的检测又缺乏特异性指标,因此在诊断上有一定难度。
此外,骨亚健康状态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根据症状表现,骨亚健康可以分为躯体性骨亚健康和心理性骨亚健康。由于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判断骨亚健康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的主观陈述,需要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水平、对症状的把握程度以及患者对症状的感受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在判断和评估骨亚健康状态时,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方法,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为测量主观症状的性质和程度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方法。总之,正确认识骨亚健康状态的评估与判定方法对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断能力和科学干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1 骨亚健康医学症状评估与判定 躯体性骨亚健康状态可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进行分类,从广义角度来看,骨亚健康状态涵盖了全身筋骨系统,由于内伤、饮食、情志、劳倦、外感等诸多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内外平衡被打破,从而引起气血、津液及脏腑等失调,使筋骨失其度、离其常,积微成著,从而造成筋骨亚健康状态[5],患者常表现为四肢无力、腰膝酸软、关节疼痛。从狭义角度来看,骨亚健康状态主要指骨健康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状态[6],患者往往出现腰酸、背痛、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心理性骨亚健康状态患者更多表现为焦虑、应激、倦怠与负面情绪等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是短暂的应对状态,也可持续存在[7],而影响心理性骨亚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身体健康情况、生活方式、锻炼行为、体力活动时间、睡眠质量、社会适应等方面[8]。躯体性骨亚健康状态与心理性骨亚健康状态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如不及时评估与判定,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将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1.2 骨亚健康医学影像学评估与判定 医学影像学是骨伤科临床检查与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包括数字化X线摄影(DR)、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以及红外热成像等多种影像技术。
DR价格实惠、操作简便、普及度高,常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诸多优势。不仅可以提供详细的骨与关节疾病损伤信息,进行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为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能够了解骨折或脱位的手法整复、牵拉和固定等处理效果,有助于医师正确评估疾病的进展并预期治疗效果。此外,DR也有助于了解骨骼生长发育状况和一些营养与代谢性病变对骨质的影响[9]。
CT也是一种常用的骨伤科影像学资料,可以提供躯干横断面图像,并能够观察到脊柱、骨盆和四肢关节等复杂解剖部位以及相关病变,在一些微小、隐匿性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定位以及确定性质和范围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CT可作为双能X射线吸收法的补充方法,能够帮助骨质疏松的诊
断[10],而最新的光子计数探测器CT可以定量评估骨关节炎、骨肿瘤、骨骼细微结构,提高骨关节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力[11]。MRI具有无创多向成像和高软组织分辨率的特点,在诊断骨折方面虽然不如DR与CT,但在软组织及韧带损伤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12]。动态增强MRI可评估血流灌注情况,对骨关节炎、骨缺血性坏死等疾病的诊断及评估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13]。超声相比MRI具有安全、低成本、灵活性高、无电离辐射等特点,可以显示肌肉、神经和邻近结构,并可以提供神经、肌肉疾病的实时信息,定量评估肌肉软组织质量,具有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14-15]。红外热成像是一种简单、准确、无创和无辐射的方法,它提供了关于人体的热代谢和血管状况的信息,因此可以作为当前可用工具的补充,用于一些疾病的功能性诊断,并作为各种疾病的筛查、监测疾病进展和对医学治疗的反映[16]。
骨亚健康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适合的医学影像学检查。如DR、CT、MRI、彩超等可以了解患者的组织结构变化情况,红外热成像可了解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状态等功能状态的变化。通过结构影像与功能影像的结合,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全面的影像学依据。
1.3 骨亚健康实验室评估与判定 骨组织新陈代谢非常活跃,它通过骨塑建和骨重建的代谢偶联在全身组织的不同部位维持骨骼的生长和结构完整,即骨转换[17]。在骨转换过程中,一些代谢物形成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或骨转换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在正常人的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骨亚健康状态、各种代谢性骨病时期会在血液和尿液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骨的新陈代谢并导致骨器官功能变化与异常[18]。在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中,钙磷代谢调节指标主要包括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维生素D3,骨形成标志物主要包括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前胶原C-端前肽/N-端前肽、骨保护素,骨吸收标志物主要包括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尿吡啶啉、尿脱氧吡啶啉[19]。正常情况下,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处于动态平衡,若起居失常、膳食失衡、情志不畅或外邪入侵等原因引起机体内外平衡失调,会导致骨代谢微观的失衡。有研究发现,骨形成标志物与骨吸收标志物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其峰值浓度大多出现在夜间,且骨吸收标志物较骨形成标志物节律性更明显,大多具有明确的峰值和谷值时间,且昼夜节律与骨代谢两者双向交互,相互影响[20]。这些标志物与骨亚健康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发育、生长时期产生不同的表现,常用于对骨亚健康疾病和骨代谢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监测,及治疗效果观察。尽管有证据显示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异常与骨亚健康状态、代谢性骨病、骨折风险增加相关[21],但任何单独一项或多项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都不足以诊断骨亚健康疾病或代谢性骨病,须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磷和尿钙、钠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获得正确临床诊断[22]。
1.4 量表综合评估 对于骨亚健康的评估,通常采用量表评估法,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精神及社会亚健康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准确识别患者的主观症状,为其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法[23]。量表具有客观化、规范化、细致化、数量化等特征,采用问答式和多层次结构,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患者的主观症状;同时,也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提高结果的一致性和可信度,并且能够较为科学地测量主观症状的性质和程度[24]。此外,量表还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和随访,为医生提供决策参考,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生可以通过量表的使用收集大量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挖掘,探索主观症状与人体生理、心理机制之间的关系,促进骨亚健康的发现和治疗研究。
如邹吉锋等[25]研制的颈椎亚健康状态问卷调查表,包括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工作相关因素及颈椎不适情况4大部分;王震等[26]研制的颈椎亚健康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影响医学生颈椎亚健康相关因素。这些量表在中医骨亚健康学的研究中,可以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对深入探讨骨亚健康的发生机制、调理原则和调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是一种便捷、低成本的评估工具,它可以帮助骨亚健康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骨折风险[27]。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和计算,FRAX可以评估出个体在未来10年内发生骨折的概率。与单独使用骨密度检查相比,FRAX在自主性和预防性方面具有独特特点,能使人们更早地采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避免或减少骨折的发生[28]。
2 骨亚健康评估与判定建议
目前,对骨亚健康评估与判定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已发表的研究中,大多数采用主观量表法进行评估。然而,由于骨亚健康状态的复杂性,需针对骨亚健康人群构建客观、科学、可行的骨亚健康评估与判定体系。
2.1 客观、量化的诊断标准 骨亚健康的诊断不同于常规疾病的诊断,临床表现及量化生物学指标可作为一种参考,应结合中医诊断方法与西医学技术,并考虑躯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和主观感受等多个领域,综合分析。重视早期筛查,制定主客观互参、定性和定量兼容的骨亚健康状态识别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建立更为完善的骨亚健康诊断标准,提高预防和治疗骨亚健康问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故在诊断骨亚健康时,应先排除相关的疾病,如炎症、损伤等。此外,骨亚健康的一些症状表现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如疲劳、情绪、失眠等症状,增加了骨亚健康诊断的难度,因此需要医生纵观病史、症状、影像学、实验室指标、量表等表现进行综合评估与判定,考虑是否为骨亚健康。这些方法为骨亚健康的诊断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估干预疗效,避免单纯依赖主观症状进行判定所带来的误导和不准确性。同时,这些评估方法可以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患者自身症状,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估和判断,为精准地诊断和治疗提供决策支持。
2.2 中医评估与判定 骨亚健康状态属于中医学“治未病”范畴之一,根据“治未病”理论辨证处理骨亚健康,可有效预防骨亚健康状态转变为疾病状态,对骨科疾病的预防、治疗、愈后、保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29]。中医药干预骨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的临床特色与优势,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注重整体审查与四诊合参,尤其着重舌诊与脉诊的客观化与标准化。如袁飞等[30]将舌象的定量化指标引入体质研究,发现亚健康儿童体质与舌象的定量指标显著相关;崔骥等[31]研究发现,亚健康人群脉图较健康人群h5显著降低,t1、t4、t4/t5值显著升高;荆聪聪等[32]研究发现,疲劳性亚健康脉图h5降低,h3/h1、t4/t5、w/t升高;罗健兴等[33]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脉图h5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这些研究均说明舌诊与脉诊可以作为诊断骨亚健康的客观指标之一,并可与体质相结合,明确阴阳、寒热、虚实,为骨亚健康的调理原则与方法提供支持。
3 小结与展望
目前对骨亚健康评估与判定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骨亚健康评估的标准化程度不够,不同的医生可能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且以个人经验为主,缺少科学研究的系统评价,导致评估结果存在差异,治疗方法包罗万象。此外,骨亚健康评估主要依赖于医疗机构的检查,缺乏家庭和个人的自我评估手段,这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自行监测骨健康状况。故骨亚健康评估与判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通过制定骨亚健康评估标准,规范评估与判定的方法和流程,提高标准化程度,使其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人们的骨骼肌肉系统状况。还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骨亚健康数据库和智能分析系统,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患者信息,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骨亚健康仍需要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建议未来开展更多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化的临床研究,并应用先进技术,以推动骨亚健康评估与判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峰,何清湖,郭艳幸,等.基于平乐正骨养骨理论探讨中医骨亚健康学的学科构建[J].中医正骨,2021,33(7):50-52.
[2]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
[3] 李峰,何清湖,郭艳幸,等.大健康背景下对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4):1642-1645.
[4] 李峰,何清湖,郭艳幸,等.中医骨亚健康学理论体系的构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5):2080-2083.
[5] 郭珈宜,李峰,崔宏勋,等.平乐正骨养骨理论基
础[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9):3950-3952.
[6] 蒋琦,魏杰,谢咪雪,等.亚健康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6):573-575.
[7] 李淼.男护士感知歧视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心理困扰和躯体亚健康的中介作用[D].济南:山东大学,2022.
[8] 徐凯旋,赵之民,胡燕燕,等.新疆中学生腰围与心理亚健康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23,44(3):384-388.
[9] LEIJTEN AD,HAMPSINK B,JANSSEN M,et al.Can digital X-ray radiogrammetry be an alternative for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in the diagnosis of secondary low bone quality in children?[J].Eur J Pediatr,2019,178(9):1433-1441.
[10] 凯依塞尔·阿布都克力木,麦麦提敏·阿卜力米提,李磊,等.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腰椎CT值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4,28(6):945-949.
[11] 孙振业,王植,孟祥虹.光子计数探测器CT在骨肌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3,46(3):313-316.
[12] 倪铭,袁慧书.基于MRI的深度学习在骨关节运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21,12(8):118-120.
[13] 黄雪洁,常晓丹,赵德伟.动态增强MRI在骨关节中的热点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15):2418-2424.
[14] 林巧璇,刘晶,修忠标.膝骨关节炎精准评估和治疗:超声可视化技术[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8):60-63.
[15] 侯筱,任弘,王荣辉,等.超声成像技术在肌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及循证等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3,38(6):863-867.
[16] SCHIAVON G,CAPONE G,FRIZE M,et al.Infrared thermography for the evaluation of inflammatory and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s:a systematic review[J].Cartilage,2021,13(2_suppl):S1790-S1801.
[17] 李梅,夏维波,章振林.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1,14(4):321-336.
[18] 张红月,齐庆,高明利.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骨转换标志物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4):67-71.
[19]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骨代谢专家组,张萌萌,马倩倩,等.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修订版)[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3,29(4):469-476.
[20] 余明芳,吴晓.骨代谢昼夜节律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11):1656-1660.
[21] 潘群龙,俞海明,陈志钦,等.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骨质疏松诊疗情况[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26(12):1820-1824.
[22]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章振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4):1671-1691.
[23] 许军,薛允莲,刘贵浩,等.中国城镇居民亚健康评定量表的常模构建[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9,39(3):271-278.
[24] 许梦瑶,许军,薛允莲,等.四川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调查评定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6):515-520.
[25] 邹吉锋,王岚,王丽敏,等.医务人员颈椎亚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2):1474-1477.
[26] 王震,王超,杨苓,等.医学生颈椎亚健康状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2):69-73.
[27] KANIS JA,JOHANSSON H,HARVEY NC,et al.
A brief history of FRAX[J].Arch Osteoporos,2018,13(1):118-134.
[28] 陈浩,侍管,唐海,等.应用FRAX预测绝经后女性骨折风险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3,16(4):297-304.
[29] 徐杨,张启明,王义国,等.“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20,41(9):1279-1281.
[30] 袁飞,侯江红,许瑾,等.4949例学龄前儿童亚健康体质调查与舌象特征定量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10):1-5.
[31] 崔骥,屠立平,张建峰,等.1720例不同健康状态及年龄梯度人群脉图特征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4):15-23.
[32] 荆聪聪,许家佗,李勇枝,等.疲劳型亚健康的临床症状以及脉图特征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6):2816-2819.
[33] 罗健兴,王晶,舒冰,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人群脉图参数特征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3(3):48-52.
收稿日期:2024-03-04;修回日期: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