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024-11-04 00:00:00任妮娜凌益高元元宋梓源曾苹姚血明马武开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9期

【摘 要】 苗族医药内涵丰富、疗效独特,治疗风湿病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对类风湿关节炎。通过搜集、整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苗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治疗,苗医学认为,热、冷、风、湿四毒入侵人体筋脉等部位,导致四大筋脉痹阻不通,发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以“败毒、赶毒、止痛”为主,根据毒邪性质选用相应苗药,苗药内服、外治及饮食疗法搭配治疗以达最佳效果。期待为深入研究开发利用苗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苗医药在我国医药大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苗医药;研究进展;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

自身免疫疾病,可致使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1]。流行病学显示,我国RA患病率为0.42%,致残率达50.3%,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3]。RA除破坏身体功能外,还影响患者心理健康[4]。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DMARDs)、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等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大、消化道不良反应多、临床低疾病活动状态等,均可导致部分患者自行中断治疗,不利于RA长期达标治疗、控制病情。

根据RA临床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痹病”范畴。《素问·痹论篇》有载:“痹之安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提出RA以外感风寒湿三气发病。苗医痹病理论与中医学风、寒、湿致痹理论相似,苗医治疗痹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获得肯定疗效。为进一步开发民族药奠定实验及理论基础,也期待为RA患者提供便宜、简单且有效的苗医药治疗方法,现就苗医药治疗RA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苗医药理论对RA的认识

苗族人民长期生产和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一种类似于中医学体系的少数民族医学称为苗医学。苗医学理论将风湿病归属于“风”范畴,如“顺筋风”“冷骨风”“麻木风”等[5],根据RA发病特点又称“钻节风”“钻骨风”“风湿”等。

苗医理论认为,气(包括惠气,苗语各朗仙;灵气,苗语大索仙)、血(苗语溪)、水等作为基础物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体。苗医文献记载:“水生血,血生水,血水相融。”故苗医理论认为,“伤气必伤血,伤血也伤气”[6]。苗医的“四大筋脉”即人体中关系十分密切的重要生理系统传输能量与物质的体系,是躯干和四肢联系的主要通道,分为四条筋脉干流,特点是“以通为用,以畅为安,以塞为病,以绝而亡”。另外,苗医学还认为,人体“六大关节”是筋脉主要聚集场,人体气血等精要物质汇聚之所。

病理方面,苗医理论素有“无毒不致病,无乱不成疾”之说[7]。在苗医药理论中有“四大毒”之说,即热、冷、风、湿四毒,认为“百病皆由毒生,毒为百病之源”,又认为“毒可生乱,乱可致毒”[8]。“毒”分为外毒与内毒。外毒主要指上述“四大毒”,其中热毒与中医理论中的火邪特点类似,“其性炎上,易生风动血”,容易导致阴液受损而不能濡养筋脉;冷毒具有收引、凝滞的特点,易致筋脉、气血不通而痛;诸毒皆可依附于风毒侵犯机体,故风毒为百毒之长;湿毒,具趋下、黏滞之性,通常凝滞关节、筋脉等部位,阻碍气机,经久不愈,使病情缠绵。人类在接触毒、摄入毒、调控毒和排除毒的过程称为所谓内毒。“乱”是指人体某些组织结构遭到破坏或饮食失调、情志失调、意外伤害、劳累过度时出现的机体功能紊乱现象,也就是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毒”的病理过程。可见“乱”的内涵其实是内毒的高度概括。苗医学认为,当外在致病因素“四大毒”入侵人体筋脉等部位,加之机体抗病能力不足致“乱”,从而损害人体三大基本要素“气、血、水”,导致“四大筋脉”痹阻不通,发为RA。

2 苗医药对RA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苗医学理论将RA归属于“身架痛症”,根据其临床表现、毒邪性质和发病部位等进行疾病分类。对应的治疗原则以“败毒、赶毒、止痛”为主,意为通经脉、行气血、祛风湿、止痹痛。再根据毒邪不同选用相应苗药配合治疗,一般为内外共治[9]。

2.1 内治法

2.1.1 苗药内服 苗医药理论在遣药组方上根据“配单不配双、三位一体”理论,以领头药(苗语各碑嘎)、铺底药(苗语各薄嘎)、监护药(苗语各管嘎)共同组方。领头药是针对主要病因和病症的药物,又称为主药。铺底药是辅助主药起次要作用,又称为辅药;而监护药又称为引药,起到引导药物直达病变部位及增效减毒的作用[10]。这种奇数药物组方具有简验的特点,在治疗RA过程中取得较佳疗效。

贵州是苗族聚居地之一,贵州中医药大学是目前研究苗医药学最多的机构[11]。苗药金乌健骨方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长期用于治疗RA的有效经验苗药方,遵循“气要通、血要散”“壅塞为病,通达为康”的苗医理念,以“祛毒”为治则而制成[12]。金乌健骨方主要由金毛狗脊(窝有加溜)、黑骨藤(蛙莽塞)、乌梢蛇(伦敬怪)、千年健、小花青风藤(傻豆老你)、三七(加松略确)、白芍、姜黄(龚山滚)、甘草等药物组成,以金毛狗脊为领头药治疗主要症状,监护药甘草起到增效减毒作用,余药为铺底药,辅助领头药的同时治疗次要症状,全方具有“赶毒”(苗语玛汝务翠)的作用[13]。研究证实,苗药金乌健骨方配合甲氨蝶呤(MTX)和来氟米特(LEF)治疗RA比单服MTX和LEF临床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14-15]。同时,金乌健骨方能够下调RA患者成纤维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17、IL-6、IL-1α、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16];还能下调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NF-κB/p65、NF-κB/p50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IL-17的表达,抑制RA滑膜细胞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VPS34的表达,增强Bcl-2表达水平,引起部分RA成纤维滑膜细胞凋亡[17-18]。

苗药方“四大血”由苗药舒筋(黑骨藤)、活血(鸡血藤)、血飞(见血飞)、血藤(大血藤)等4味藤类药材根据“散血通气”原则所组成,是贵州苗族地区治疗RA的特有药方[19]。李欣芯等[20]通过四大血干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3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足跖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改善,大鼠血清IL-17水平、滑膜细胞中NF-κB/p65显著降低。四大血还可下调

IL-1β、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21]。王远迎等[22]通过建立CIA动物模型,验证四大血可通过抑制RIP1/RIP3/MLKL信号通路激活,改善其滑膜血管新生。此外,四大血能通过上调CIA大鼠负调控蛋白PTEN,调节PI3K/AKT通路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以及下调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Caspase-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达到抗风湿作用[23-24]。

根据苗医“抬奥(祛风除湿)治本”、“抬蒙(消肿止痛)治标”治法,由黑骨藤、追风伞、青风藤等药物组成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功效,是临床治疗RA的又一经验苗药方。通过降低CIA大鼠血浆MCP-1、CXCL1、MIP-1水平、NF-κB p65、p-NF-κB p65、RANKL蛋白,升高滑膜组织IκBα蛋白,从而抑制NF-κB通路相关蛋白活性起到抗炎、抗风湿作用[25]。邰湾等[26]通过多个数据库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推论出STAT1-ERKs相关通路可能是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抗RA潜在作用方向。

2.1.2 饮食疗法 苗医喜用动物内脏、肉、血为引,饮食疗法将药物与之混合烹饪食用,并将血肉有情之品引导药物通达筋脉之间,以发挥药效之最的过程称为“补漏”。“药疗不如食疗”以及“防重于治”也是苗医药理论所提倡的,是苗医治疗RA的重要特色。苗族人民历来有冬食甜酒(苗语久奖)、夏服酸汤(苗语务叭)及“热羊冷狗”的习惯和说法,即通过进食上述食物起到驱寒保暖、舒筋活络从而预防痹病发生的作用[27]。如倒触伞、牛尾笋、土打伞、追风伞各20 g(鲜品),猪瘦肉500 g(炖)/仔鸡1只,饮汤食肉用以治疗“冷骨风”;石南藤、排风藤、小白龙须、红活麻、黑骨藤各10 g,炖肉150~500 g服食治疗“热风湿”[5]。

2.2 外治法 苗医文献载:肌肉筋骨痛主要指周身性或较大面积的肌肉筋骨痛,多因劳累伤力而得[28]。临时性止痛法如外敷或内服三百棒、血三七、雪利箭、门味连、救命王等麻醉止痛药,或拔火罐、孔银针、打止痛针等。根本性止痛法是消除病因,如拔牙除牙痛,手术除胃痛,发表冷毒治头痛、身痛,败蕃、赶毒治包癀痛,活血、散冷治风湿痛等。苗医药外治法体现了苗医治疗风湿病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包括驽药针法、硫磺针法、贴敷法、洗浴法、灯火灸疗法、灰疗法、咂角法(或拔火罐)等治法。本文就前3种常用的、典型的外治法进行列举说明。

2.2.1 驽药针法 即取一筷子或木棍,顶端十字剖开,将1枚或多枚(3或5枚)小号棉线针置入筷子中,仅暴露尖端约2~4 mm,并额外被覆一棉球固定。用时取此针蘸弩药针刺局部,一般需配合拔罐法使用。弩药多用川乌、草乌、生南星、一支蔷、半夏、半截烂、断肠草、黑骨藤、透骨香、白龙须、生草乌、大血藤等药材制备。药液可经弩针从皮下进入皮肉与筋脉之中,分布周身,发挥祛风寒、通经脉、调整气血等作用[29],常用于治疗冷骨风、风湿麻木疼痛等疾病[30]。研究表明,驽针疗法可降低冷骨风(关节炎)患者IL-1β、TNF-α等水平及改善VAS评分,且药液安全性高,可广泛用于关节疾病及皮肤病[31-33]。

2.2.2 硫磺针法 又称苗医烧硫磺针疗法,属于烧药火1JErssg2TFlpnEr6rwFAJg==法范畴的一种苗医特色外治技法。将缝线针1枚或多枚插入筷子头内,留出2~3 mm的针尖,名为硫磺一头火针或多头火针,用线捆扎紧后备用;火针烧红透后将针具蘸取硫磺点刺患处,具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杀毒祛毒疗效。该方法秉承硫磺的温热之性,尤宜用于冷风湿、风湿麻木等由冷毒、风毒引起的风湿病[34]。

2.2.3 外敷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外敷于指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黄颖等[35-36]运用苗药五藤散外敷分别联合或不联合西药治疗寒湿型RA,结果表明,苗药五藤散外敷可缓解RA患者晨僵、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效降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性指标,提示苗药五藤散外敷具一定抗炎、抗风湿疗效。胡红[37]将64例R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予苗药外敷,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且疼痛程度、实验室指标(ESR、CRP、类风湿因子)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3 小 结

苗医药理论认为,RA致病因素复杂,并将“毒”和“乱”归结为主要致病因素[38]。根据独特的苗医药诊治体系及长期实践,确立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及治法。治法包括内、外治法及食疗,均具有多样性。外治法相对内治法而言,无不良反应、简单易行,类别纷繁且随时可操作;内治法以苗医药理论为指导,独具特色,以经验方为主,疗效确切。三者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病情搭配治疗,通常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搭配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虽临床疗效是目前苗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11],但临床疗效客观评价体系的建立、质控标准等不足之处还亟待完善。这些挑战的存在迫使苗医药研究向更严谨、更多层次及多角度方面深入,从而为解决临床问题及开发苗医药抗风湿治疗夯实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栗占国,张奉春,曾晓峰.风湿北京免疫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81-91.

[2] 周云杉,王秀茹,安媛,等.全国多中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残疾及功能受限情况的调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8):526-532.

[3]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4):242-251.

[4] 刘健,程华威,郭雯,等.类风湿关节炎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2):106-108.

[5] 杜江,赵能武,赵俊华,等.西部苗医对风湿类疾病的分类和诊疗方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12(6):3-4.

[6] 吴闵.苗药金乌健骨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细胞自噬调控作用研究[D].贵阳:贵州中医药大学,2020.

[7] 钟林,郭伟伟,龙冬艳,等.苗医对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思想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21):11-12.

[8] 杜江,张景梅.苗医基础[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7:49-59.

[9] 周曦曦,钟林,郭伟伟.苗医“风湿类”疾病和中医“痹证”诊疗方法的比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3):51-53.

[10] 覃海龙,顾光洋,云雪林.苗医药关于风湿类疾病的组方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7):21-23.

[11] 杨向宏,梁海月,祖浣毓,等.基于“CiteSpace +”的苗医药学发展现状分析及思考[J/OL].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5[2024-05-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3.1192.N.20230620.0925.002.html.

[12] 马武开,钟琴,姚血明,等.苗药金乌健骨汤对寒湿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7):8-11.

[13] 蔡鑫,唐芳,马武开,等.苗药金乌健骨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9):2001-2004.

[14] 徐晖,黄颖,王莹,等.金乌健骨胶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38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20,61(7):607-612.

[15] 黄华,曹跃朋,姚血明,等.金乌健骨汤配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31-33.

[16] 姚血明,宁乔怡,侯雷,等.苗药金乌健骨方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抗炎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2):1134-1138.

[17] 马武开,陆道敏,姚血明,等.苗药金乌健骨方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NF-κB及IL-17表达的影

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5):624-628.

[18] 马武开,曾晨,徐晖,等.苗药金乌健骨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研究[J].中药材,2019,42(4):891-896.

[19] 曾定伦,熊传榘,王毅刚,等.苗药方“四大血”形性特征与适应证范围[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10(S1):153-154.

[20] 李欣芯,石光玉,陶然,等.苗药四大血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9,54(7):1071-1075.

[21] 吴昌学,吴宁,冯光霞,等.苗药方四大血对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NF-α及IL-1β表达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1):27-29,34.

[22] 王远迎,戴兴月,陈春彦,等.苗药验方四大血可减少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的坏死性凋亡和血管新生:基于抑制RIPK1/RIPK3/MLKL通路[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2,42(12):1774-1782.

[23] 梁玺,覃淇,张艺馨,等.苗药验方“四大血”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的作用及机制[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45(7):759-766.

[24] 袁桃花,黄宇键,李佳豪,等.贵州苗药方“四大血”对CIA大鼠滑膜血管增生的作用机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0(5):824-829,843.

[25] 梁江,王乾宇,黄维琛,等.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抑制CIA大鼠滑膜组织NF-κB表达并减轻关节炎症反应[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9,35(3):193-198.

[26] 邰湾,梁江,卞震炯,等.苗药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靶基因预测分析[J].海峡药学,2018,30(12):28-32.

[27] 杨惠杰,杜江.苗医治疗痹证的方法概说[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5):20-21.

[28] 田兴秀,关祥祖.苗族医药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74-128.

[29] 邓路达,崔瑾.浅论苗医弩药针疗法的起源及特点[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1-3.

[30] 吴晓勇,熊芳丽,肖淦辰,等.苗医弩药针疗法研究概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8):3626-3628.

[31] 付静,崔瑾,王兴桂,等.贵州黔东南苗医弩药针疗法运用调查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8,40(2):63-66.

[32] 刘向阳.苗医弩药针疗法的实验研究[J].贵阳:贵阳中医学院,2009.

[33] 赵英涛,熊芳丽,张璇,等.苗医弩药针疗法功效与临床适应证[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3,29(9):23-26.

[34] 杨华,肖淦辰,黄慧,等.熊芳丽教授运用苗医烧硫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验案举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1):81-82,99.

[35] 黄颖,马武开,刘丽敏,等.苗药五藤散外敷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期寒湿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10):1-2,12.

[36] 张琼予,顾光照,杨柳,等.五藤散穴位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5):67-68.

[37] 胡红.苗药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观察与护理[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6):120-121.

[38] 马武开,徐晖,李蓉,等.基于苗医“痹毒”理论探讨痹病的治疗[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2(6):47-49.

收稿日期:2024-01-22;修回日期:202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