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兵团工业历经七十年的变革与发展,已成为兵团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七十年来,兵团工业伴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不断成长壮大,取得了规模显著增长、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优势产业持续壮大、工业实力持续增强、创新能力持续优化等重要成就。总结七十年工业发展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是兵团工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兵团精神是兵团工业发展的力量之源,坚持向科技创新要动力是兵团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改革开放是兵团工业焕发生机活力的关键举措,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兵团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工业发展;发展历程;成就;经验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5—0128—05
[作者简介]马琴,女,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工业经济。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兵团人节衣缩食,筹集资金,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工业,创办了新疆近代史上第一匹机制棉布、第一张有光纸、第一块毛布、第一块机制方糖等。[1]经过七十多年的奋斗,兵团人凭借勤劳和智慧,推动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巨大转变,为维稳戍边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兵团工业七十年发展历程
(一)创业之初:白手起家发展工业
新疆解放之初,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手段陈旧,工业基础几乎空白。1949 年全疆工农业总产值仅为7.2亿元(1980年不变价计),其中工业产值仅占 0.5%。[2]面对这一挑战,为了根本改变新疆的经济落后状况,加强西北地区的边防安全,并推动现代工业的发展,王震将军带领进疆部队发起了一场节约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节衣缩食”运动。1950—1952年,兵团先后创办新疆八一钢铁厂、迪化六道湾煤矿、乌拉泊水电站、苇湖梁火电厂、新疆十月汽车修配厂、七一棉纺厂、新疆水泥、八一面粉厂等大中型现代工业。这些企业的成立不仅结束了新疆缺乏现代工业的历史,而且为新疆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4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揭开了屯垦戍边崭新的一页。为满足职工群众生产和农牧产品加工需要,又相继办起面粉厂、碾米厂、轧花厂、榨油厂、被服厂、煤矿、小型发电厂、拖拉机配件厂、食品厂等中小型工厂。
1958年春,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党动手,兴办工业,地方工业产值要在五年、七年赶上或超过农副业产值。兵团紧抓机遇,召开了第四届加工副业会议,制定了兵团大办工业的计划,极大地调动了兵团上下兴办工业的积极性。19个大中型企业先后在石河子动工兴建,随后一些规上企业相继在一师、六师和七师投产。在这些大中型企业的共同作用下,兵团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呈现出门类较多、品种较全,以Gfa/G9gyu3WysYCglig/q6t1is24z95jblSf1Vy5gnQ=农副加工业和电力、煤炭、化工、机械工业相应配套的特征。
这一时期,兵团工业布局主要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配置、适度超前”的原则。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矿产、棉花、甜菜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石化、纺织、制糖等产业;另一方面,坚持工业“插花式”布局,在团场连队附近建立中小型工厂,就近加工农畜产品,支持农业生产。据统计,1965年,兵团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97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占自治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5%。工业成功带动了兵团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11%增加到32%。[1]
(二)重创时期:文革时的低迷与建制撤销
文革期间,兵团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工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产量剧烈下降、财务严重亏损。工业增加值由1967年的1.69亿元下降到1975年的0.66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仅为2.4%。1975年兵团建制撤销,成立农垦总局,除团场附属工业外,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移交地方管理。兵团的农牧、工矿、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商业、文教、卫生、通信等企事业单位,分别归属自治区和地州各有关部门统一领导管理。[1]原来由兵团、各师、各团统一管理的原料、物资、器材等全部移交给各地州业务局条条管理。物资供应渠道紊乱、断线,严重影响了生产。1976年全疆农场(不包括县管农场)共亏损2.33亿元,占全国农场亏损的一半,是全国亏损最多的一个省区。
(三)建制恢复:改革开放焕发生机
兵团建制恢复后,兵团人秉承“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发展思路,工业经济进入了恢复发展时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兵团积极推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对一些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没有销路、经营长期亏损的企业,通过关停、改建和转产而有了活力,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石河子第二毛纺厂、乌鲁木齐第二钢铁厂、石河子第四机床厂、农六师拖拉机修配厂等,通过改革调整,适应市场需求,都收到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2]
1985年,兵团召开工业会议,提出“围绕市场办工业,促进农业保翻番”的指导思想,开始由围绕农业办工业转变为围绕市场办工业,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加快了工业改革发展的步伐。秉承调整服务方向、讲求经济效益、优质低耗、薄利多销的原则,各团场争相建起了皮革厂、纸箱厂、酒厂、拖拉机修配厂、面粉厂和棉花加工厂。
1992年,兵团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方针。兵团企业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股份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规范化、市场化运作。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了直接融资。据统计,1993—2001年兵团工业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约50亿元。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极大地拓宽了兵团工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加快了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同时,兵团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1995年,兵团共有乡镇企业2.1万个,从业人员15.6万人,总产值47.9亿元,占兵团工业总产值的21.6%。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兵团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兵团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过程中,兵团不断深化工业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推动工业企业走出去,使兵团工业呈现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2000年,兵团国有企业下降至952家,个体经济则达到了2914家。在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兵团工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为兵团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转型升级:迈向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004年,兵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作出了加快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的重大部署,强调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力量和核心地位。这标志着兵团工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引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
按照市场导向、产业集聚、突出特色、交通便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兵团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向八师石河子、一师阿拉尔集聚,食品饮料工业重点向农产品生产基地集聚,矿产资源加工产业重点向资源富集地集聚。培育发展了“氯碱化工及煤化工、新型建材工业、矿产开发、纺织服装工业、食品饮料工业和农用装备制造业”等六大支柱产业[3],进一步夯实了兵团工业基础。2012年末,兵团拥有工业企业1842家(不含个体户),较1978年增长2.6倍;工业增加值327.70亿元,较1978年增长43.2倍;利润总额74.69亿元,较1980年增长208.5倍。
(五)新时代:提质增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积极推动发展动力从传统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成为兵团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2015—2018年,兵团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处置“僵尸企业”2605户,建成了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2020年以来,兵团创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出台促进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向“智造”升级,实现工业经济质效并举。此外,兵团积极实施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工业能源绿色转型,发展低碳产业,提高工业绿色水平。通过绿色制造项目,兵团已建成2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个绿色园区和21家兵团级绿色工厂,涉及化工、钢铁、建材等多个行业。
当前,兵团积极融入自治区“九大产业集群”,聚焦兵团七大主导产业和21条重点产业链,着力培育打造“千百十”亿级产业、园区、企业,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做优做特、重点产业全面提质。兵团的工业产业发展正快速从分散向集聚演变、从集聚向集群迈进,具有兵团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建设。
七十年来,兵团工业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农业支持型工业起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在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下经历了产业智能化转型发展,最终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的深刻转型。纵观兵团工业发展历程,历经七十年,在曲折中不断前行,彰显了发展的韧性。
二、兵团工业七十年发展成就
七十年来,兵团工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到创新驱动型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兵团工业在不断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中谋发展、在探索中求跨越,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工业规模显著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22年兵团完成工业增加值1027.01亿元,突破千亿元,是1954年(0.24亿元)的4354倍,年均增长11.1%。七十年来,兵团工业经济经历了几次大的跨越。在轰轰烈烈的创业初期,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1962年兵团工业增加值突破1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2.85%;兵团建制恢复后,工业发展稳步回升,1990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5.19%;进入新世纪,兵团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08年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完成工业增加值120.15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工业发展迈出了年均增长13.09%的步伐,仅用12年时间就实现了工业增加值由百亿向千亿的跨越。
(二)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产品供给更加多样
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多元化,兵团工业生产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2021年,兵团原煤产量为836.23万吨,是1954年(17.25万吨)的48.5倍;兵团电力产业从小机组火电逐步升级为火电+绿电的模式,发电量达到1059.14万千瓦时,是1954年(134千瓦时)的7.9万倍;面纱产量达到75.13万吨,是1962年(4704吨)的159.7倍;烧碱产量为104.34万吨,是1962年(147吨)的7098倍;水泥产量为1155.39万吨,是1962年(4421吨)的2613倍;钢材产量200.95万吨,是1962年(2199吨)的913倍(如表1)。此外,纺织产品已经由纱、布向服装、蛋白等产品扩张;化工产品向PVC、树脂等高端产品延伸;铝基、硅基等产业成为兵团工业的主导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兵团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产品供给不断丰富。
(三)优势产业持续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构建
依托资源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对口援疆、“一带一路”等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发展壮大了一批产业,工业体系更加完备,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绿色化工产业得到持续发展,利用新疆煤、油、气、盐、石灰石及绿色电力组合资源与能源优势,化工产业稳步高效提档升级。纺织服装业不断做优做大,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形成了纺纱—织布—印染—家纺与服装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新能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等装机规模不提升,第四师积极拓展“光储充放”一体化应用场景,优化电网集中调度体系,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占比达到57%。新材料产业不断壮大,硅基、铝基等新材料产业逐步由初级产品向高端铝制品材料、电池片及组件等产业链延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优势不断凸显。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业得到巩固,立足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规模化养殖加工产业,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生产能力和产品种类都得到了迅速扩张和丰富,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四)工业实力持续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兵团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最初的小而多后,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通过实施所有制结构改革与企业重组,一些长期面临亏损、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得以依法破产,从而有效剔除了亏损源头,减轻了财务债务和人员过剩的压力。伴随着股权结构的优化和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确立,经历改制的企业开始迈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带动了工业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持续提升。自2000年以来,兵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扭亏为盈后,已经连续23年实现盈利。2021年,兵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387.03亿元,较2000年(2.56亿元)增长了150倍;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由2000年的3.6%提高到16%,提高了12.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由2000年的5.8%提高到11.6%,提高了5.8个百分点;总资产负债率由2000年的75.2%下降到62%,兵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财务结构有所改善,债务水平相对于资产总额有所降低。
(五)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工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兵团紧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推进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兵团专利申请量达到2806件,有效发明专利117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02件,较2015年增加一倍。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行自走式打模采棉机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兵团造”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整机国产化率提升到97%。石河子高新区与石河子大学共同建设兵团工业技术研究院,已建成化工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平台、空间信息工程实验室等4个重点实验室。2022年,科技进步对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9.07%。兵团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2024年,围绕“七大主导产业”,兵团以产业链链主企业为基础,组建了首批8家工业产业创新研究院。随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兵团工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一批高精尖技术在兵团率先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有力支撑了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兵团工业七十年发展经验
通过七十年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兵团工业在风雨兼程中取得显著成就,为促进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和智慧结晶。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兵团工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兵团工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兵团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兵团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无论是在艰难创业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兵团工业都能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兵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兵团工作大局,服从服务于国家和兵团工作全局,[4]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
(二)坚持兵团精神是兵团工业发展的力量之源
兵团戍边固防、屯垦戍边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兵团几代人在戈壁荒漠苦创、发展壮大兵团的宝贵精神财富。几代兵团人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认真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为了更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更好戍边固防,兵团人白手起家兴办工业。兵团工业始终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培育了一支对党忠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兵团工业人才队伍,为兵团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坚持向科技创新要动力是兵团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兵团工业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走出了一条科技强兵团、创新强工业的发展路子。一是坚持把创新摆在兵团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氛围,加快推进科技强兵团。二是加大人才、资金、平台等创新要素向工业集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升兵团工业创新力、竞争力。三是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大力推动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在兵团工业转化应用,推动兵团工业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改革开放是兵团工业焕发生机活力的重大举措
兵团工业发展始终与深化改革开放相伴随。[5]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创新体制机制,为兵团工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系列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国资国企、要素市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二是以兵地、军民融合发展为契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三是聚焦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兵团工业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兵团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兵团工业发展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通过延伸“农业+工业”全产业链,打造农业循环经济,将生态理念贯穿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全过程,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撰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1.
[2]方英楷.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3]国务院新闻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孙卫青.兵团工业发展的历程、经验与启示[J].兵团党校学报,2011(04).
[5]石来斌,夏新燕.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兵团工业发展历程及政策启示[J].经济师,2009(03).
[6]孟祥娟.兵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 2013(02).
责任编辑:刘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