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4-11-03 00:00王鹏何芳姚玉霞
甘肃教育 2024年19期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被忽视,存在漫无目的盲目教学、脱离主体无兴趣、条条框框限制思维想象、重分轻能淡化应用能力、重写轻评忽视方法指导等问题,致使学生被动写作文,不写真事、抒真情,内容无新意、无创意。针对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文章提出了内容生活化、立意立人化、构思新颖化、情感真实化、手法多样化、评点灵活化等“六化”原则,探索总结出激活资源拓宽知识视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体悟生活、指导学生收集和积累材料丰富素材、丰富语文活动激发作文兴趣、创新评阅方法促进共享共进等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互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9—0077—05

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下,中小学语文教学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由教师主宰整个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知识。这样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将听、说、读、写简单分割,忽视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统整与融合,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很难提高,尤其是小学作文教学,往往被当成可有可无的环节,不利于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作文水平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其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提升文字表达与创意构思能力,更在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信息整合及情感沟通能力。通过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同时,强化评价与反馈机制,鼓励学生互评互鉴,增强自我反思与修正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结合笔者的语文教学经历以及对小学生和语文教师的访谈了解,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整理为以下几点:

(一)深入研究少,盲目随意多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深入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清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写作有什么目标和具体要求;很少研究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如何写,教师如何评等等。教学中盲目施教,随心所欲,从命题到教学目标各方面都脱离现实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经验、感受,教师不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体验生活,也不创设情境,不指导学生如何写。学生只能硬着头皮东拼西凑编“空话”,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文题不符,生搬硬套。

(二)脱离学生主体,学生无学习兴趣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不考虑自己教育对象的学段、年龄和5510032ea4768502135cd0d94e76110ff0d47f7ec3b8b014b8e330ac1c06822c年级,不全面地研究学生,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设计教学,不能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研究自己的学生喜欢什么,教学方式枯燥且单调,学生学习被动又乏味。

(三)条条框框多,限制学生思维想象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文章题目、体裁都应是开放型的,要让学生放开思维,驰骋想象,写自己眼中的世界,绘孩童心中的生活。但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有很多限制,学生的思维往往跟着教师的思维和感受转,不能让学生自己多角度的思维和联想,不能充分地挖掘、运用材料,导致难以写出内容丰富且有生命力的作文。

(四)重分轻能,忽视应用能力

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并在生活中交流和运用,然而一些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不注重学科的融合和知识的迁移,不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只注重分数而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出来的学生作文水平通常不高,甚至在生活中连假条、申请、书信这些最简单、常用的应用文都不会写。

(五)重写轻评,忽视方法指导

批阅讲评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但也是语文教学中常常被忽视的环节。一些小学语文老师注重的是学生作文的书写、篇幅和次数,学校的教学检查也往往看这些,不注重作文的过程和细节,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固定的套话做评语,至于哪儿写得、为什么好?哪些方面有不足、该如何改进?是否讲评和如何讲评等问题,多数老师都不会想这些,更不会重视这些。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原则和优化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继承语文课程“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传统,以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等重要环节,追求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避免知识点、能力点的简单线性排列以及学科知识的逐个解析和学科技能的逐项训练。以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目标与内容、情境与活动、过程与评价、资源与技术支持等相关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从而加强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打通语文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逐渐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因而小学作文教学从设计、内容、组织、形式、评价等方面也要随之改进和优化[1]。

(一)坚持“六化”作文教学原则

核心素养和“双减”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要力求做到“六化”原则,即:要求开放化、内容生活化、立意立人化、情感真实化、手法多样化、评点灵活化。

1.开放化原则。开放化原则是一条总的原则,教师给学生布置作文的时候尽量少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题目是开放的,可以半命题,也可以自己命题;题材和体裁也是自由的,可以运用自己觉得适合的去写;素材和表达方式也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用独特的视角和缤纷的色彩描绘属于自己的世界。

2.生活化原则。生活化原则,是指小学生的作文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结合,在生活中提取素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的笔书写生活。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要求,语文课程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进而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榨油式”或“背书式”的作文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回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认识自然,感悟大自然,热爱生活,走生活化之路。

3.立人化原则。立人化原则指作文的审题立意上体现人文性、思想性,渗透世界观和人生观。文章不仅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主体精神外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灵感知世界,客观地认识、评判世界,从而剖析自我,发挥作文的育人作用,把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对自我和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融入作文,这比单纯的仅为写作文而“绞尽脑汁”“凑句子”更深刻,更有“生活味”。因此,作文教学要突破定式,走出常规,引导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认识五彩缤纷的人生,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真实化原则。真实化原则指的是教育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体验,自觉积累材料,在作文中写真人真事,抒发真实感受,解决作文空洞无物、无感情无思想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真实化原则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文字表达的世界。我们积极倡导并实践这一原则,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用敏锐的双眼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勤劳的双手参与实践,用细腻的心灵体验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自觉积累丰富而真实的素材,这些素材如同宝库中的珍宝,为他们的作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支撑。在作文中,学生敢于并乐于书写真人真事,抒发内心最真挚的感受,使得文章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有效解决了作文中常见的空洞无物、缺乏情感与思想深度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真诚待人、真实生活的品质。

5.多样化原则。多样化原则指作文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是不拘一格的。要指导小学生驰骋想象,放飞思维,充分发挥长处,不拘一格,灵活抒写,才能写得流畅、生动、活泼,达到“我笔绘我景,我笔写我心”的效果。要按照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现有认知水平,由从简单入手,从最小的成功开始(起点要低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训练和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并且听、说、读、写共同训练,以有效促进作文教学。

6.灵活创新原则。在作文评阅中,我们倡导灵活多变且富有新意的策略与形式,旨在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互动式点评、创意反馈工作坊等,不仅让学生相互学习,汲取彼此的写作灵感与宝贵经验,还能促使他们主动提炼高效的写作方法,精进写作技能。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显著提升,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自信的种子,相信自己能够驾驭文字,表达心声,进而对学业及未来充满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心。

(二)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不可分割的,生活依然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作文的源头活水[2]。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学生带进自然,带入社会生活,也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巧妙运用教育艺术和智慧,让学生穿越荧屏,走进广阔的时空,细心体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思考人生,让学生爱上写作文、轻松写作文、快乐学语文。

1.激活资源拓宽知识视野。小学作文教学要努力突破课堂这个小小的天地,回归生活,充分挖掘利用自然地理人文环境资源,让学生看世界,感悟生活,在广阔的生活世界里摄取丰富的养料。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课外利用多媒体等渠道观看新闻联播、百家讲坛、人与自然、诗词大会等适合学生的节目,获取时政信息、历史、自然、文化等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了解大千世界的人和事,从中捕捉鲜活的、有时代感、有意义的细节,摄取其作文的精神养料,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社会现象和生活问题,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让学生写作文时有独到的见解。

2.细心教导学生观察事物,体悟生活。比如,在上《种子的力》一课时,为了将课文学习与科学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种植物,观察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记录,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感受种子的力,从而轻松理解课文,受到启发,然后把实验观察后的心得在班上交流,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再如,在教学《画鸡蛋》一课时,老师问学生:“鸡蛋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数学生说是椭圆形的。老师接着问:“是呀,鸡蛋都是椭圆形的,为什么老师却一直让达·芬奇画鸡蛋呢?”同学们面面相觑,说不上来。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老师拿出一枚鸡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看到的果然是角度不同则形状不同,同学们慢慢都明白了,原来老师让达·芬奇画鸡蛋是来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的,老师可顺势提醒孩子们,只有细心观察和反复刻苦训练才能练好基本功[3]。

受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不是所有的作文教学都能到现实的生活和情境中去观察体悟。对于有些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的作文题材,我们也不必带领学生亲临现场,也不必刻意创设情境,只要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情境,也能取得良好的作文效果。我们坐在教室里,手指轻轻一触,一根网线便将教室与外面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植物等场景可以轻松再现在我们眼前。在作文教学时,教师提前搜集好素材整理加工制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巧妙地组织学生观看、欣赏、体悟,增加学生直观的感受,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再组织学生讨论、人屏对话,适时点化指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有了丰富的作文素材和深刻的体验感受,写作文时自然就言之有物了,也有真情实感可抒发了,一节课下来轻轻松松就能写好一篇作文。然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同学们的劳动成果,枯燥的作文课就会变得趣味横生,同学们不仅收获的是一篇好的作文,更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3.指导学生学会收集和积累材料,丰富素材。要提高作文水平,离不开学生平时的积累,积累得多了就会胸有成竹,写作时就能妙笔生花。同学们可以在语文课以及其他学科学习中积累,也可以在课外的阅读中日积月累,从社会生活中了解人和事,捕捉鲜活、感人的细节,从细微处挖掘精神,以不同的视角审视问题,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感受,写作文时就有了真人、真事可写,有真情可抒发了。

与此同时,在作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探索世界的引路人。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跨越书斋的界限,投身于社会的洪流之中,去了解那些引人深思的社会热点、焦点话题与现实问题。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讲座、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深入思考,从而拓宽视野,丰富情感,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与灵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巧妙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如组织专题辩论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火花;举办主题演讲会,让学生在语言的磨砺中提升表达能力。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口头表达及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我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传统文化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带领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从古代的诗词歌赋中汲取智慧,从现代的文化现象中探寻启示。通过大量的阅读与积累,让学生在古今文化的交融中,学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作文水平,使他们的文字更加富有深度与广度[4]。

4.丰富语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亦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展课堂小练笔、小作家社团、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作文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爱上写作。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老师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影像,利用多媒体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渴求。此时,老师可向学生们发问:“这和你心目中的太阳有什么不同?你们还想知道太阳的哪些知识呢?你看后心里有什么感受?请你写出来或说出来交流展示。”问题发出后,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范文阅读和小练笔结合了起来。如在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之际,带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以此选材立意写作文,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既容易入手,又有深度和高度。

5.创新评阅方法,促进共享共进。新语文课标要求切实推进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真正推动评价和考试发展,更多关注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典型表现,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性[5]。在作文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胆小羞涩,信心不足,自己的作文从不敢让人看,生怕别人笑话。再者,老师评阅过作文后再讲评时,往往只选几篇好的作文让学生念一念,大多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少,交流分享少,多数同学展示的机会少。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手段开展作文讲评,可以把同学们的作文都扫描到多媒体平台上展示,组织大家分组阅读分享,逐人逐篇点评,这比“面批、面改”要省事得多。这种作文展评,既是展示,又是评阅,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读者和评论者,人人都有展示、交流、分享的机会。

教师点评作文时,要充分照顾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运用换位心理,以一颗童心、少年心去评价学生的作文。还可以巧用网络平台加工好的评语,或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共同参与写评语,尽量多一些人性化的赞赏与鼓励,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与自信[6]。特别是对作文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当自己作文中的一个小优点被发现时,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鼓励,对他们以后的进步和提高都有很大的动力。

总之,在“双减”背景和新课标要求下,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小学作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他们用词、造句、构思谋篇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要学习创新方法,有效利用资源,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技巧,设法帮助学生解决用词、造句和构思谋篇的困惑,让作文教学变得丰富多样,生动有趣,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逐渐消除小学生写作时的畏惧心理,让他们不再为作文而烦恼,进而提升作文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国民.以文化人,建设素养型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09):30-36.

[2]刘冬亚.生活情境下的小学语文单篇学习任务群设计[J].求知导刊,2023(22):74-76.

[3]赵剑波.论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一点体会[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22):284.

[4]尚雅琼.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之我见[J].作文成功之路,2020(46):57-58.

[5]霍浪有.优化作文教学提高写作水平[J].甘肃教育,2020(10):6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编辑:阎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