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幼儿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2024-11-03 00:00朱晶晶
甘肃教育 2024年19期

【摘要】当前多媒体应用已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亦然。文章以古诗词应用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多媒体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讨论提出了结合动画技术展示精选适宜古诗词、结合生活案例强化应用、营造互动信息环境、增加游戏化元素等信息化技术教学路径。

【关键词】幼儿教育;古诗词;多媒体;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9—0069—04

古诗词是汉语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如何在保持其教育价值的同时适应现代教育技术,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多媒体不仅改变了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还重新定义了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本研究从多媒体应用视角出发,探讨古诗词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旨在找到既能保留古诗词原有魅力又能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教育模式,从而为幼儿教育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策略,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精选适宜诗词,结合动画展示

在将古诗词融入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丰富的传统诗词库中精心挑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诗句。这一选择过程需考虑诗词的语言风格、主题内容以及与幼儿日常生活的关联性,选定的诗词语言应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并能够激发幼儿的情感和想象。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选择描述自然景观、动物行为或者季节变化的诗句,以帮助幼儿感受自然之美,并理解、学习相关的自然和文化知识。随后,教师需要将选定的诗词通过动画形式呈现,即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幼儿易于理解和感兴趣的视觉故事。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人物造型亲和力、场景设计真实感以及色彩使用,从而增强动画吸引力及教育效果[1]。此外,动画情节需要紧扣诗句内容,可通过具体动作和互动场景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词中的关键信息和深层意义。

以《登鹳雀楼》为例,本诗诗句简洁明了、富有韵律感,符合幼儿语言接受能力水平。《登鹳雀楼》全诗仅由四句组成,每句都具有清晰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动画,画面中可显示太阳即将落山,山的轮廓在夕阳的映照下逐渐模糊的景象。接下来,教师可应用动画显示黄河水在日落时分流入浩瀚的大海中,形成“黄河入海流”的景色。此时,43493025488011f902c1cf9761d3220d教师问:“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觉?”或者“你觉得黄河和大海相遇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之后,可以深入讨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这时可以利用动画展示逐渐向上攀登的视角,模拟从塔楼向外看去的视角,具体画面为景色逐渐开阔,直至能看到远处的山川和黄河入海的全貌。教师再进一步分析,此处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探求,从而使幼儿对全诗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结合生活案例,强化诗词应用

在结合生活案例强化诗词应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诗词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即选择的诗词应涉及幼儿可以直接感受和观察到的自然景观、日常用品、节日活动等为主。还应指导幼儿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让幼儿学会将诗词与个人感受联系起来,增强诗词学习的实践性和情感深度[2]。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诗词教学进行扩展,让幼儿直观感受到诗词中描述的古代市场或自然景色。此种多感官的学习方式能够丰富幼儿学习体验、强化诗词应用,同时加深幼儿对诗词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以《咏鹅》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只白色的鹅在绿色水面上游动的情景,幼儿可以用触摸屏触碰鹅的“白毛”“红掌”等不同部分。教师随即解释这些部分的特点,如“白毛”是鹅的羽毛,除了帮助鹅在水中游动外还能展现鹅的美丽,而“红掌”则是鹅在水中稳定游动的工具。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动画中鹅的动作,解释“曲项向天歌”的意象,即鹅抬头向天的姿态是一种欢快表达,就像是在唱歌一样。

此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幼儿模仿鹅的这一动作,感受诗中描述的情感。随后教师可通过动画展示鹅在水中游动时水面的波动情景,让幼儿理解“拨清波”这一动作如何影响水面、形成波纹,能够更好地把握诗句中的动态美。最后,教师引导幼儿描述在户外观察或通过动画看到的鹅的行为,在应用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新古诗教学模式,增加游戏化元素

教师可以开发以古诗为主题的互动游戏,其中包含古代园林、书房或山水画面等多个与古诗相关的场景,每个场景都可以对应一首特定的诗,幼儿则需要在游戏中探索这些场景并完成特定的挑战。为增加互动性,游戏应设计简单直观的操作界面,确保幼儿能够容易地通过触摸屏进行拖动、点击等游戏操作。游戏中还可以加入角色扮演元素,增加游戏沉浸感和教育意义[3]。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游戏成果与诗词学习的反馈系统相结合,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升幼儿参与度。

以古诗《江南》为例,教师应创建模拟江南水乡景色的游戏环境,其中需包含莲花池和活跃的鱼群,幼儿则需要帮助一群小鱼在莲叶间穿行,寻找隐藏在不同方位的诗句部分。游戏开始时,幼儿将看到“江南可采莲”“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等分散的诗句,每个方位的诗句部分都将被放置在对应莲叶的东、西、南、北位置,幼儿需要控制游戏中的鱼,使其游向正确的位置。完成任务时会有莲叶发光和水波声,增强游戏互动性、趣味性。

完成每一个方位的诗句后,游戏会自动组合这些诗句、展示完整《江南》诗文,并提供简短解析,帮助幼儿理解诗句含义。每完成一个任务后,教师都应为幼儿发放彩色莲花或小鱼图标等虚拟奖励,还可以设定奖励。达到一定数量后为幼儿解锁额外内容或者参与更高级的游戏任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以另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为例,教师可以创建模拟古代山林的虚拟环境,其中包括茂密的松树、蜿蜒的小径和隐秘的山洞等元素。在《寻隐者不遇》游戏设计中,幼儿将扮演小探险者在这个虚拟山林中探索,寻找可能藏有隐者的地方。游戏的操作界面应设计得简单直观,适合幼儿使用。幼儿可以拖动、点击电子白板,控制角色在山林中移动。在游戏中的松树下或山洞口,幼儿可以“询问”游戏中的虚拟角色(松下的童子),这些角色会给出线索,如“言师采药去”或“只在此山中”。为增加游戏的教育意义和沉浸感,每当幼儿找到一个新线索,游戏都需展示诗句的一部分,并解释其意义。例如,当幼儿接近松树并与童子对话时,游戏课件画面需显示“松下问童子”,并有简短语音或文字解释此句诗的文化背景和意境。

四、融合音乐元素,开展趣味诗歌吟唱

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古诗词,并根据诗词内容和情感挑选相应背景音乐,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诗歌音乐视频。在具体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动画制作软件将诗词文本与音乐相结合,制作落叶飘动、月亮缓缓升起等动画效果,以图像形式展现诗中意象[4]。此类音乐视频能展示古诗的文字美,还能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加深幼儿对诗歌节奏和情感的理解。视频制作完成后可在课堂上播放,教师则需要在播放过程中引导幼儿跟随视频中的节奏和旋律吟唱古诗词,提升语言感知与表达能力。

以王维的《红豆》为例,教师需要向幼儿介绍《红豆》的背景和主题,解释红豆在诗中是思念的象征,随后播放诗歌音乐视频。随着背景音乐的缓缓流淌,动画效果展示红豆从挂满枝头到缓缓落下的过程,营造出淡淡的哀愁和深深的相思氛围。教师需要在播放视频的同时,轻声向幼儿解释每一个画面背后的意义,引导幼儿感受诗中的情感。接下来,教师将诗歌分为几个部分,针对每一段进行逐一教学。对于“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一段,教师可以首先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示范如何将情感融入吟唱中。具体而言,教师需慢慢吟唱这两句诗,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投入,在“采撷”二字稍做停顿,用柔和而略带哀愁的声音表达“此物最相思”的深情。随后,引导幼儿一起跟随视频中的节奏和旋律吟唱《红豆》,边走动边轻轻地为幼儿讲解:“当我们唱到‘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时,想象一下你们最想念的人或物,把这份思念放在你们的声音里。”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美的享受,并结合诗歌、音乐与动画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锻炼幼儿语言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

五、整合绘画创作,引导幼儿表达诗意

为整合绘画创作并引导幼儿表达诗意,教师可以选择与古诗词相关的主题进行插画设计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带领幼儿理解朗读古诗并为幼儿解释其中的意象和情感。随后,需要引导幼儿使用绘画软件创作出与诗句内容相匹配的画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幼儿理解如何通过颜色、形状和布局表达诗句的情感与意境,还可以提供参考图片激发幼儿创作灵感[5]。完成绘画创作后,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智能白板或学校的电子展示屏收集并展示幼儿的艺术作品,引导幼儿描述个人创作灵感和表达方式,从而提升幼儿语言表达和审美鉴赏能力。

以《静夜思》为例,教师需要在教学开始时朗读诗句,边读边用简洁的语言向幼儿解释诗中的意象——床前、明月、霜、故乡,然后引导幼儿思考这些词汇在视觉上会是什么样子。随后,需要开启绘画软件,展示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颜色来表现夜晚的静谧和月光的明亮,并为幼儿讲解“小朋友们可以用细画笔勾勒月亮的轮廓,用粗画笔填充月光。”“喷枪可以模拟喷涂效果,非常适合创建如月光照射地面上的霜的模糊效果。”“填充工具用于快速填充选定区域,小朋友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填充夜空或地面。”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幼儿想象自己在诗人的位置,面对窗外月光思念家乡的场景,并开始在电子白板上画出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走到幼儿身边细心观察其作品,并提出建议:“你看,如果我们在这里加上一点淡蓝色,可能会更像月光照在地面上的霜,你觉得呢?”部分幼儿可能会选择寒冷的银白色描绘地面,部分则用深蓝和黑色来表达夜晚的宁静。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使用智能白板将所有幼儿的画作展示出来,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的画作和表达的思念之情,使幼儿在学会通过艺术表达情感的同时利用言语体现对古诗的理解。

六、在线诗词填空,深化幼儿对诗词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入为儿童设计的诗词填空课件,课件中需包含诗词原文以及图片插入选项,使得幼儿能够轻松接触并使用其来复习诗歌。教师应在课堂上设立专门的诗词填空时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打开诗歌填空课件,邀请幼儿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字、词填充空缺,从而在实践中促进幼儿对诗歌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以《鸟鸣涧》为例,教师需要准备含有部分空缺诗句的课件,旨在帮助幼儿通过填空来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和美感。在具体教学中,播放带有山涧和鸟鸣声的背景音乐,营造接近诗中场景的氛围,随后轻声朗读诗句,然后在屏幕上展示诗句的部分内容,诗句中的某些关键字被遮盖以待填空。例如:“人闲桂花,夜静春山。”以及“月出山鸟,时鸣春涧。”随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每个空缺应填入何种字词,解释每个选项如何与前后文内容相匹配,增进对诗的理解。例如,在“人闲桂花”的空缺中,教师可以提供“开”和“落”两个选项,在幼儿做出选择后,教师需要解释:“落”符合桂花凋零的自然景象,因此是更合适的选择。

在实践环节,教师邀请幼儿上前使用课件自行填入个人认为正确的字词。每当幼儿做出选择时,教师询问他们为何做此选择,并进一步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如“月出惊山鸟”中的“惊”字如何传达了月光出现时鸟儿受到的惊吓感。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将完整的诗句展示在屏幕上,并让幼儿再次朗读整首诗,以感受填入正确词后的韵律和意境。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件插入桂花、月光照射的山峦等与诗句相关的图画,帮助幼儿进一步展开联想,从而深入理解诗中描述的自然场景。

综上所述,通过精选适宜古诗词内容、结合动画与互动技术展示,以及创新游戏化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教学吸引力和教育实效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模式的持续创新,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将更加多样化,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探索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更先进的技术,并应用其实现古诗词教育的沉浸式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周燕.传统文化,学前教育与教师使命[J].学前教育研究,2021(09):05.

[2]邢西深,许林. 2.0时代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5):07.

[3]杨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基本主张[J].学前教育研究,2021(09):01-04.

[4]陈向荣.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1(06):89-92.

[5]马永霞.古诗词融入幼儿教育教学方法探讨[J].读写算,2022(11):55-57.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