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监督视角下公立医院采购管理优化研究

2024-11-03 00:00:00王秀珊杨正云李明璇冀琳董嘉正
会计之友 2024年22期

【摘 要】 在新医改背景下,规范高效的采购管理是保障公立医院合规运营、控制成本费用、维护经济效益、防范运营风险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现实中采购管理缺乏统一规范、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立足财会监督视角,系统分析了公立医院采购管理流程,揭示其潜在的风险点。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优化策略,以期加强财会监督,规范完善采购管理,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关键词】 财会监督; 公立医院; 政府采购; 管理优化; 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 F234;R1-9;F2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22-0056-08

一、引言

公立医院作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机构,承载着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要使命。在公立医院的运营过程中,采购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采购管理不仅涉及医疗设备的采购、卫生材料的供应,而且涵盖医院日常运营所需的各种物资和服务,其规范程度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与医疗成本的控制息息相关。因此,优化公立医院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提升采购质量和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患者负担、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防范运行风险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财会监督作为保障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安全的重要抓手,对优化医院采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财会监督,可以提升采购活动的合规性、透明性和公正性,防止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财会监督还能够促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本文基于财会监督视角探讨公立医院采购管理优化问题。

二、财会监督视角下公立医院采购管理的相关研究回顾

(一)财会监督的理论发展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将权力交给不同机关管辖,并使每一部分拥有一定的制衡权力,从而实现监督效能[ 1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应建立包括行政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等多种手段为一体的监督机制,通过对经济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更加理性地执行各项任务和工作[ 2 ]。Chen提出,构建财会监督的长效机制能够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和优化会计信息质量,财会监督、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组合优化可实现监督效果最大化[ 3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逻辑理论强调管理者在具体实施计划、组织人力和资源过程中合理地安排及分配资源,以达到预期目标[ 4 ]。这些理论为财会监督提供了方法和技巧,帮助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框架,减少违规风险的发生。管理逻辑理论还能帮助组织明确财务目标和管控指标,制定有效的预算计划,优化预算执行和分析过程,并实现及时监督和反馈,以达到预期的监督效果[ 4 ]。

(二)公立医院财会监督的研究

为推动卫生健康行业财会监督工作有序开展,保障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卫生健康行业财会监督工作实施方案》[ 5 ]。随着国家对卫生健康行业财会监督的重视,相关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学者们普遍认为,强化财会监督能确保医院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提升财务信息透明度,进而增强医院公信力。张春艳等[ 6 ]强调,财会监督不仅有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而且能显著提升治理效能。宋爽[ 7 ]提出通过优化岗位设置、业务流程及信息化手段,可实现财会监督功能的前置。廖菁等[ 8 ]基于COSO框架,构建业财融合的智慧财务体系,实现对医院经济事项的全过程监督。向炎珍等[ 9 ]通过业财融合将财会监督延伸至医疗业务全过程,并通过推动信息系统整合有效提升了监督效果。

(三)公立医院采购管理优化策略的研究

张春艳等[ 6 ]认为,通过加强对采购制度落实情况的财会监督可以进一步规范医院采购行为。宋爽[ 7 ]认为,首先要在医院采购管理科室设置项目管理处,设专人对招标采购业务进行监管,通过职责分离来降低采购环节违规操作风险;其次将财务数据与采购数据关联,借助财务数据分析监测物资使用情况,精准调整采购方案;最后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依托,建设财会监督控制模块,对不合理支出及时预警,对采购需求审核、采购文件编制、现场监督、合同签订等流程进行再造,既能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又能提高采购便捷性。黄灿等[ 10 ]认为,公立医院在政府采购预算环节,要做到“无预算不采购”,随时监控采购预算执行情况;在申购环节,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医院请购流程;在支付环节,要严格审核原始凭证和资料是否完整有效,加强应付账款管理;在验收入库环节,入库单会计记账联须及时移交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在绩效评价环节,要从成本和产出方面综合考量政府采购项目的实际效益,对政府采购开展全过程财会监督。

从国际实践经验来看,Liu等[ 11 ]认为,医院采购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保持患者医疗质量的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改进物资库存政策和订单政策,创立采购绩效考核指标和供需比率,可以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保持医疗服务水平。Oruezabala等[ 12 ]认为,应将可持续理念深植医院采购全过程,寻找能够提供可持续产品的供应商,从采购需求申请、预算编制、资格审查、评价标准、合同履行等程序上确保可持续理念的落实,既能降低政府采购成本,又能以具有保障的长久“伙伴关系”支持供应商创新产品研发。Mahdiyani等[ 13 ]认为,利用信息手段收集医院物资消耗数据、财务成本数据可为采购管理的计划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比如每年必须掌握采购计划与使用百分比、每种物资采购频率、订单/合同未完成频率、医院支付延误率等指标,对采购管理做出系统考核和评价。

财会监督在医疗行业的相关研究正不断深入拓展,目前主要关注医院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内部控制以及合规性等方面如何通过财会监督提高医院运营效率,保障资金安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在采购管理方面,财会监督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采购活动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进行监督和评估。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优化采购管理不仅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能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对卫生伊朗事业的发展以及医院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财会监督的视角,深入研究医院采购管理的优化策略与机制设计,对医院采购活动全过程进行细致分析,有利于拓展财会监督理论在采购管理领域的深化,将为公立医院采购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有助于公立医院在财会监督的框架下,实现采购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三、公立医院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公立医院采购管理涉及医疗设备、卫生材料、日常运营物资等多方面,其规范性和效率性直接影响医院的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当前公立医院采购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采购决策不科学

公立医院采购事前决策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是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医院采购计划及采购预算编制通常是基于以往采购情况和预计业务发展情况,缺乏对医院整体发展规划和宏观政策变革的关注,导致采购计划数量和价格虚高,加大了成本管控压力。典型问题包括年度采购预算计划不完整、不明确,缺乏前瞻性和与医院整体发展规划的契合度;需求不明确,事前论证不充分,导致采购结果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采购权限分散,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和科学性。

(二)采购执行不规范

公立医院在执行采购过程中,往往存在制度与流程缺失或执行不到位、管理主体缺位、业务与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不相容岗位未分离、采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这种不规范不仅导致采购效率低下,资金浪费严重,而且可能滋生腐败和不正当交易。

(三)采购监督不到位

财会监督在公立医院采购管理中的缺失与不到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财会监督作为对医院经济运行活动的监督与保障,应当贯穿于采购的全过程,然而目前公立医院在采购管理中往往忽视财会监督的作用,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制度515c0187f8065dc737367e17893254f4不完善、监督职责不明确,监督缺位、监管不力时有发生。这不仅增加了采购违规和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而且影响医院整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信息化支撑不足

信息化水平不足也是公立医院采购管理的一大挑战。在信息化时代,高效的采购管理系统和财会监督工具对于提升采购效率和降低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公立医院采购管理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采购管理系统和财会监督工具,难以实现对采购活动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这不仅影响了采购管理效率和准确性,而且增加了财会监督的难度和成本。

上述问题反映了公立医院采购管理在采购科学决策、采购流程规范、财会监督到位以及信息化水平提升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不仅影响了医院采购活动的效率和合规性,而且增加了医院经济运行的风险。因此,从财会监督的视角加强公立医院采购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强化财会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四、财会监督视角下公立医院采购管理优化策略

针对公立医院在采购决策、采购流程、财会监督以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财会监督视角提出一系列优化策略。

(一)提升采购决策的科学合理性

公立医院在采购管理优化的道路上,首要任务是确保采购决策的科学合理性。这不仅关乎医院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是医院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相关决策部署的关键环节。具体措施包括:

1.分权制衡,严格执行“管采论分离”原则

为确保采购决策公正独立,公立医院应严格规范采购业务职责分工。一方面应当明确区分采购业务的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通过明确的制度规范,将采购活动各个环节进行清晰划分,确保各部门、各岗位在采购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另一方面应当明确界定采购目录与相应的归口管理部门,医院应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目录,并明确各类采购内容的归口管理部门。通过归口管理,确保采购活动有序进行,同时避免重复采购或漏采现象。

2.规范采购预算、计划及需求的编制、审核与审批流程

采购预算、计划及需求的编制是采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医院应建立严格的编制、审核与审批流程,确保采购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控制。在制定采购计划与预算时,应充分考虑历史使用量、业务量增长趋势等因素,并结合DRG病种成本管理的数据结果,灵活运用成本管控措施,实现财会监督关口前移。在采购需求审查中,应结合业务科室实际工作量,评估需求必要性与合理性及与业务水平的匹配程度。

3.结合DRG病种成本管理优化采购决策

DRG病种成本管理是医院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分析DRG病种成本结构,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不同疾病的成本消耗情况。在采购决策中,医院可以结合DRG病种成本管理的数据,重点关注高成本消耗的科室和药耗品类,并据此调整采购计划,优化支出结构。

4.重点关注药耗费用较高的科室和品类

对于药耗费用较高的科室和同比或环比增幅明显的药耗品类,医院应特别关注。通过对这些科室和品类采购需求的深入分析,找出成本消耗的瓶颈,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采购策略和管理措施。同时,医院还应通过集中采购、批量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二)规范采购执行的程序与流程

规范采购执行程序与流程对于提升公立医院采购管理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确保采购活动的规范、透明和高效,公立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采购流程规范并严格执行。

1.建立完善的采购流程规范

医院应制定一套详细的采购流程规范,明确各环节职责、权限和操作要求。这些规范应涵盖采购的需求提出、审批、招标、谈判、合同签订、验收、付款等全过程。通过明确的流程规范,可以确保采购活动有序进行,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2.明确采购审批程序的执行

在采购过程中,审批程序的执行是确保采购活动合规的重要环节。医院应明确各级审批人员职责和权限,并制定相应审批流程。采购申请需经过逐级审批,确保审批程序合理合规。同时,对重要的采购项目,医院应建立专门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确保采购决策科学公正。

3.合理、规范选择采购方式

招标是医院采购的主要方式之一。医院应根据采购项目性质、规模和要求,合理、规范选择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采购方式。在选择采购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市场竞争情况、供应商资源等因素,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和竞争充分。

4.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流程图

为了方便采购人员理解和执行采购流程规范,医院应结合国家和地方相关采购政策要求,合理确定采购金额分类分级管理模式,并分别明确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货物、工程、服务等不同采购内容的采购程序与工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流程图等指引性文件。这些指引性文件应涵盖采购活动各个环节,包括具体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等。通过详细指引,可以使采购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采购流程和要求,提高采购活动规范性和效率。在政策文件指引下,将采购各类文件表单化和标准化,提升采购相关档案文件规范化程度。

5.建立采购活动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为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医院应建立采购活动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一次采购活动,都应详细记录采购过程、供应商信息、采购价格、合同内容等重要信息,并妥善保存相关资料。这些记录和档案可以作为审计和检查的依据,为医院采购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6.加强采购过程的监督和评估

为确保采购活动规范有效,医院应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委员会,对采购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评估。同时,还可以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履约情况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为后续采购活动提供参考。

通过规范采购执行程序与流程,医院可以确保采购活动的规范、透明和高效,降低采购过程中的风险。这对于提升医院采购管理效率、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公立医院采购活动的财会监督

公立医院采购活动的财会监督是确保采购合规性和财务安全的关键环节。为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防范和降低采购风险,需要强化财务、采购、审计以及监察等部门在采购活动中的不同监督职能,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财会监督制度。

1.明确财会监督的核心地位与职责

要确立财会部门在采购活动中的核心监督地位,明确其职责和权限。财会部门应全面参与采购过程,从财务角度对采购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审查采购计划、合同、价格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确保所有采购活动都符合相关法规和医院政策。

2.设立专门的监督岗位和人员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财会监督岗位和人员,负责实时监控和评估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及财务安全。监督人员应具备丰富的财务和采购知识,熟悉相关法规和制度,能够独立完成监督任务。同时,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确保监督结果公正可信。

3.加强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资金使用情况审查

财会部门应定期对采购活动进行合规性和资金使用情况审查。审查内容应涵盖采购计划制定、合同签订、价格合理性以及资金支付等多方面。通过定期审查,财会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采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财务安全。

4.落实各采购环节责任主体监督职责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明确各岗位监督和管理职责,将财会监督贯穿采购活动全流程。采购活动中涉及的业务科室、归口管理科室、采购科室、相关专业委员会等责任主体,均应明确其在各采购环节应当承担的监督职责。如在采购前期准备阶段,业务科室应当落实民主决策监督,归口管理科室及相应专业委员会应当加强专业论证监督,采购科室应当落实综合审查监督、强化采购事前需求论证;在采购执行及后续考核评价阶段,财会部门应定期对采购活动的合规性、资金的使用情况等进行审查,审计部门应建立采购活动的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采购活动进行内部审计。

5.建立内部审计与监察机制

内部审计和监察是确保采购活动合规性和财务安全的重要手段。医院应建立采购活动的内部审计和监察机制,定期对采购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计和监察。内部审计应关注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监察则应重点监督采购过程中的廉洁性和公正性。通过内部审计和监察,医院可以全面了解采购活动的真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6.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为确保财会监督有效实施,医院应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财会部门应与其他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采购活动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医院还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各部门能够共享采购活动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同时,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督,如法务、财务、审计等加强对采购合同的审核监督,归口管理科室及财务部门等联合加强对采购合同履约验收的监督。通过信息共享和沟通形成合力,共同保障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财务安全。

(四)提升信息化水平,优化公立医院采购管理和监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提升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优化公立医院采购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途径。引入先进的采购管理系统和财会监督工具,不仅能够提高采购活动的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而且能显著提升采购管理的效率和合规性。

1.完善采购管理系统建设

采购管理系统是医院采购信息化的核心。该系统应具备实时更新和共享采购信息的能力,确保医院内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无阻。通过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医院可以实时监控供应商信息、库存状态、采购需求以及订单状态等关键数据,从而快速响应内部需求变化,提高采购效率。此外,采购管理系统还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帮助医院分析采购数据,发现潜在问题,制定更合理的采购策略。

2.利用信息化工具强化对采购活动的财会监督

财会监督信息化工具是确保采购活动财务安全的关键,可以帮助财会部门实时监控采购资金流动和财务风险,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例如,通过财会监督信息化工具,财会部门可以追踪资金的流向,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分析采购活动的成本效益,为医院制定更合理的财务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3.实现采购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提升信息化水平不仅可以提高采购管理效率,而且可以实现采购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引入先进的采购管理系统和财会监督工具,医院可以实现对采购活动的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例如,系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需求预测未来采购需求,自动制定采购计划;可以根据供应商的表现和采购数据自动评估供应商质量,为医院选择优质供应商提供参考。

4.降低人为因素对采购活动的影响

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医院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对采购活动的影响。例如,采购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处理订单、发票等文件,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和疏漏;财会监督工具可以实时监控资金流动和财务风险,及时发现并纠正人为操作中的错误。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因此,通过提升采购决策的科学合理性、规范采购程序与流程、加强财会监督以及提升信息化水平等策略,公立医院可以实现采购管理的全面优化。这不仅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提高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而且能为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实施案例与成效

为深入探讨财会监督视角下公立医院采购管理优化措施的实施效果,本文选取了几家公立医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这些医院综合运用科学决策、规范采购流程、加强财会监督以及提升信息化水平等策略,成功实现了采购管理的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公立医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一)重塑医院采购管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

A医院成立了党委领导下的采购与招标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部署监督指导医院采购工作。设置招标采购中心为医院政府采购的归口管理部门及统一采购的业务主管部门,将原本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采购职能集中管理,实现采购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通过“论、采、管”分离,由招标采购中心统一实施采购,设备、药剂、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回归管理职能,负责其业务分工范围内的采购需求管理工作,组织采购项目立项论证、市场调研及预算审核等相关工作,如图1所示,实现了分工制衡。医院纪委、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为医院采购活动的监督部门,参与专项监督、审查和组织开展相关监督工作等,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机制,有效强化采购业务内部控制,防范舞弊和腐败。

(二)梳理重点问题,健全覆盖各责任主体的监管体系

采购业务是一项涉及多个责任主体、多个业务环节的系统工程,以往公立医院的采购监管重点大多集中在采购人内部,B医院通过系统梳理采购关键事项和重点问题,明确了采购过程中不同责任主体相关重点监督领域。采购监管的范围不限于采购人本身,还包括参与采购流程的相关责任主体,如代理机构、评审专家、供应商等。通过梳理问题成因和业务流程,将监督明确划分责任主体,聚焦重点问题,敦促采购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落实好各自管理职能,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防范采购风险,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业务,深化业财融合,建立健全覆盖采购全流程的监管体系。

(三)健全采购制度体系,提升采购流程规范性与透明度

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和采购流程的规范与透明是确保采购活动公正、公平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医院采购管理相关制度,明确采购计划、审批程序、招标方式等关键环节流程与程序,案例医院有效提升了采购活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例如A医院结合国家相关文件和医院管理需求,逐步完善覆盖所有金额采购项目的采购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各类工作指引和流程图,将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从采购源头加强规范化指导。主要制定了《采购管理办法》《紧急采购管理办法》《20万元以下项目采购实施细则》《采购需求管理实施细则》《采购代理机构管理办法》《采购评审专家及专家库管理办法》及“操作指引”等覆盖全部采购金额、采购各重点环节的一系列医院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和指引性文件,确保各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强化制度执行约束,有效防范腐败风险、违规风险等。

再如B医院全面梳理采购各业务环节,明确关键风险点,分级分类制定财会监督措施,如图2所示。采购监督关口前移,从编制采购预算开始强化事前需求论证。采购预算须经业务科室民主决策,职能科室及相关专业委员会论证审查,招标采购中心综合审查等多重论证评审。同时运用战略地图等管理工具深化事前分析。业务科室细化项目可行性分析,职能科室及相关专业委员会评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预算牵头部门及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评估采购预算与医院战略发展的衔接程度。通过病种成本数据分析、关键药耗成本数据分析、采购历史成交数据分析等措施,核减不合理需求,节约采购金额,减少资源浪费。在采购实施环节引进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全流程信息化管控,借助信息化手段落实采购预算控制、程序合规、风险审查等,提升采购管理效率,强化采购内部控制。通过整合同类需求实现集中采购,有效提升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

(四)多部门协同联动,强化采购业务的财会监督

案例医院在加强财会监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A医院建立了纪检监察、财务、审计、法务、医务等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和共享医院相关监督工作信息,联合开展监督工作,强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另外,建立了需求审查工作机制和重大项目立项前审查机制,对采购项目需求进行严格把关。在采购流程上,强化采购全流程信息化管控,通过OA流程、企业微信等线上途径,经业务、归口管理、采购、法务等多部门强化采购文件的审查,对招标文件中是否设置不合理条款、评审要求是否细化量化、评分规则是否有指向性或限制性条款等重点监督问题加强审查。通过建立完善的财会监督制度,对采购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有效降低了采购违规和财务风险的发生。

B医院设立了专门的财会监督岗位,对采购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和审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同时,该医院还建立了采购活动的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采购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C医院在制定政府采购计划时充分考虑了DRG病种成本管理数据,使财会监督真正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通过医院财务部门成本核算数据、成本评价结果、DRG组费用结构分析结论等,判断各科室采购计划是否合理,特别关注关键科室和关键物资采购需求,探索采购计划压缩空间,积极引导科室优先选用性价比高的物资设备,以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和患者负担,在业务收入增长的同时,政府采购金额与往年持平,医疗收入结构得到了优化。

六、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财会监督视角深入剖析公立医院采购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可见,提升采购决策科学性、规范采购流程、加强财会监督以及提升信息化水平等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公立医院采购管理效率和合规性,降低财务风险,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公立医院采购管理优化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医院管理层、财会部门、采购部门以及各相关科室共同努力和协作。在未来的工作中,公立医院应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采购管理模式。同时,公立医院还应关注采购领域的政策变化和技术发展,及时调整和优化采购管理策略。例如,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可以积极探索利用先进技术提升采购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采购效率和监督效果。此外,公立医院还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政府采购政策的导向及要求,争取在政府采购政策、资金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

总而言之,公立医院采购管理的优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医院各方共同努力和探索。未来,公立医院应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推动政府采购的规范化、透明化和高效化,为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期待看到更多公立医院在采购管理优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果。

【参考文献】

[1]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许明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 SEC.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order granting approval of amendments to auditing standards governing the planning and supervision of audits involving other auditors and divid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udit with another accounting firm[J].Fed Regist/FIND,2022,87,159:50891-50894.

[3] CHEN R.Supervision and governa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leakage in listed companies-a case study of luckin[J].SHS Web Conf,2022,151:01020.

[4] 彼德·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M].刘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428.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卫生健康行业财会监督工作实施方案[A].2023.

[6] 张春艳,屈冬冬.财会监督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研究[J].会计之友,2024(9):143-147.

[7] 宋爽.关于公立医院财会监督实施路径的思考[J]. 财会学习,2024(6):65-67.

[8] 廖菁,魏朝晖.基于智慧财务体系下的公立医院内部财会监督探索实践[J].财经界,2023(28):138-140.

[9] 向炎珍,陈嘉惠,陈隽.加强公立医院财会监督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1(4):6-7.

[10] 黄灿,罗爱华.财会监督视角下对公立医院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3(36):80-83.

[11] LIU Y C,CHIU M B,CHIOU C C.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procurement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of hospital materials[J].IOP Conf Ser Mater Sci Eng,2019,598(1):012055.

[12] ORUEZABALA G,RICO J C.The impact of sustainable public procurement on supplier management:the case of french public hospital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2,41(4):573-580.

[13] MAHDIYANI U,WIEDYANINGSIH C,ENDARTI D.Drug management evaluation focusing on procurement at Muntilan District hospital Magelang in year 2015—2016[J].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Pharmacy Practice,2018,8(1):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