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当代政治文明的伟大创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成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超越。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含的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等重要政治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发展理念和实践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着手,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政治保证、物质基础、制度母体、精神支撑和自然条件,推动形成良善、协调、高效的公共秩序和公共生活。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文明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4.02.008
[中图分类号]D61;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4)02-0058-08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谋发展、求进步的必由之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1]23。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入探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理论内涵、重要价值意蕴和有效实践途径,有助于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地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序发展,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优势,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伟大创造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展现出的进步状态及其良善政治取得的实践成果。反映“人本”或“民本”的政治价值取向、政治制度模式的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标志。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长期探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新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汲取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精髓,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经验,彰显了中国式民主政治的特色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成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从历史逻辑来看,“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和标志”[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基础上,对民主尤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深入论述。对于“民主是什么”,马克思指出,民主之所以能够存在,必要的首要条件是它蕴含着一定的意义,故而全部的问题指向“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3]。在马克思看来,民主是“概念的制度”[4]24,民主制作为“国家制度的本质”[4]40,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具有相异于本身意义的意义,在实质上都只不过是“整体人民的环节”而已[4]39。由此可见,马克思认为真正的民主具有两个核心要素,即“人民性”与“过程性”。对于“无产阶级如何实现民主”,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这样的论断,即工人革命首先重要的是要实现从无产阶级到统治阶级的转变,从而“争得民主”[5]421。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想要实现民主,首先要获取政权,致力于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再由人民赋予国家权力。在这里,虽然没有直接采用“人民民主”的说法,但马克思基于“国家即为一种政治制度”的判断对民主制进行了详细阐释,强调制度、法律及国家本身在民主制当中皆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和特定内容”[6]。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重要理论基础,以中国现阶段国情及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有效结合的、独具新时代特征的民主理论和民主模式,它延续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深厚的人民性与过程性。在民主认识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张民主是扎根中国土壤发展的产物,强调民主的内容、形式及其制度的完善是依托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相应调适的长期过程。在民主方法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将尊重民主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不断拓宽和完善民主的内容和形式。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理论和实践上的所有进步归根到底得益于“走自己的路”[7]95,即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过程中追求并推进更广泛、更充分、更健全的人民民主,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形式。就此意义而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史也是探索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凭借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的政治能力挣脱西方民主模式的桎梏,经过各个历史阶段的探索发展,开拓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初期提出了动员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政治主张,并通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确立苏维埃民主制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基层人民民主政权等进行广泛的民主政治实践,随后在领导成立新中国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人民是“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的政治理念[8],通过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完成了从传统政治制度向人民民主的历史性、突破性跨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民主政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人民民主实践,通过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等一系列举措,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迈向了新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持续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稳步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擘画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发展蓝图。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实践可知,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政治文明的进程中形成的,致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目标、深度契合国家善治要求的民主新形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超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个新事物,也是个好事物。”[9]289全过程人民民主滋养于中国社会土壤,是具有广泛性、真实性、有效性的高质量民主,在价值观念和实践效能上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整体性超越,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价值导向上真正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对利益化、集团化、娱乐化的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摒弃。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受“金钱至上”等价值观念影响,资本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选举合法进入政治领域以寻求权力保护及利益回报,致使民主被绑架并服务于资本,在资本的操控之下逐渐演变为有钱人、有权人的政治游戏,从而使得民主流于形式和遭遇合法性危机。相较于深陷“形式民主与民主治理”悖论内在痼疾的西方代议制民主[10],全过程人民民主坚守“人民至上”价值观,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上规避了民主和资本“联姻”的种种弊端,充分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际运行中切实维护和保障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是有史以来“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37。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代替人民占据主导地位,人民在资本逻辑下产生异化在所难免。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资本容易通过信息技术对人民进行监视、控制甚至剥削,人民沦为资本增殖的手段和资本运转的附庸愈加明显。与之相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目标导向,通过强调主人翁精神、主体意识的程序安排和政治践行,人民得以在政治生活中享有更广泛的权利,拥有参与公共生活、表达利益诉求的多元渠道。人民能够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依法参与各层级、各领域的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巨大优势。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民民主在新时代呈现出的具体民主政治形态,包涵了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等重要政治理念,不仅开辟了中国政治文明发展新理路、新格局,更确立了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主题和政治范式。
(一)“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内在要求。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通过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构筑双向互动的“回应型”治理模式等途径[11],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及其运行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切实满足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等方面民主需求[12]259,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环。第一,人民当家作主是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方向和前途,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体现在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通过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性与人民性统一于现代化事业的各项路线、方针、制度、政策中,从而展现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整体性推进的政治优势。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旨归。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所有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在本质目标上将其界定为“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411。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就是以广泛群众基础作为力量来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谋求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运动,而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体现,凸显并确保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民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所在。第三,人民当家作主是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设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确保人民获得自身解放、成为国家主人而建构起的新型民主政治方案,有利于将“民主”因素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各方面、各环节,并通过“制度化、法律化”方式确保国家政治运行、事务管理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13]。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
唯物史观认为,国家现代化水平最终取决于人民的智慧力量,这就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将人民纳入中心要素加以考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27,这为中国式现代化秉持人民性提供了根本遵循。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归属点都是指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群众史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拥有坚定的人民立场和正确的群众观点。这一立场和观点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奠定了理论基石,从根本上解答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活动“为什么人”的原则问题[14],不仅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为谁而立、为谁奋斗,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前进方向。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过程需要依靠人民。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15],广大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食粮乃至所有历史的创造者,是“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16]。正如列宁所说,集结数以百万计人民的聪明才智将创造出远远超过某个或某些“最伟大的天才预见”的成果[17]。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从本质上反映了现代化是人民的实践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解决现代化发展动力问题的制胜法宝,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共识,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合力。最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它承载着全体人民的殷切期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全体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有助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有效防范两极分化,让全国各族人民都有机会、有条件享受现代化建设成果。
(三)“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
民主作为政治文明的重要象征,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尺之一,其实现程度对于一个政党能否长期执政、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和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的参与度、作用力,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说至关重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9]289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吸纳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坚持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放在中国人民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探寻出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有效实现和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制度效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凭借其所具有的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实践环节,主要从政治参与制度和政治参与实践两个层面体现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首先,在政治参与制度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拥有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有助于更好地为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系统性规范和整体性保障。这一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18],相应地为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重要制度载体、独特制度安排、坚实制度保障。其次,在政治参与实践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政治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深化认识而形成的,因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拥有丰富的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构成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等环节[12]260,这些环节共同组成了完整镶嵌、协同合作的政治参与闭环链条,使人民能够在制度保障基础上广泛、有序地参与中国式现代化。也就是说,通过真实的、具体的民主实践,充分发挥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主体作用,使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都得到体现和落实[12]261。
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可能单方面实现,需要中国式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联动、相辅相成。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7,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保证
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决了如何将具有内在异质性、显著多元性和高度分散化的自由个体整合凝结为“人民全体”的最大问题,而这个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即“人民通过党的领导凝聚为有机整体”[19]。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发展范式和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是现代化进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序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一,坚持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领导。党的政治领导是为实现执政目标而协调调动党内外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资源,以确保能够始终把握大局的根本性领导。党的政治领导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守和奉行人民本位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路线,是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贯彻落实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际运行各个环节的关键之举。因此,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将党的政治领导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首位,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第二,坚持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思想领导。党的思想领导在党的全面领导中具有先导作用,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基础前提,毛泽东将其视为“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20]。思想领导在内容上主要包括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用先进思想、科学理论教育和武装人民头脑,其中最重要的是实现党的正确主张向群众自觉行动的有效转化。这就决定了坚持党的思想领导,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式现代化,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第三,坚持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组织领导。党的组织领导主要以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旨在积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织整合、培育规范全党全社会力量,使之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践行党的思想主张和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发挥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组织领导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基层组织、人民群众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经济形态和生产力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全过程人民民主就缺少充足的物质条件。党的十九大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1],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念指导和目标遵循。只有肩负起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和重大任务,才能推动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长足进步、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日益增长,才能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坚实的物质资源和发展前提。第一,坚持以共同富裕价值理念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追求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能够在“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之间达成均衡,因为其核心理念并非强调以分配手段为主的“均贫富”而是更加注重“共发展”[22]。在新征程上必须将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使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种生产力要素尤其是劳动者——人民群众的参与性、创造性得以充分激发。第二,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即以“创新”增强发展驱动力,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实力;以“协调”解决发展失衡问题,避免中国式现代化产生“木桶效应”;以“绿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以“开放”实现内外联动,使中国式现代化顺应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以“共享”弘扬社会公平正义,让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第三,坚持以数字经济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在技术创新、产业融合、资源配置、市场扩张等方面的优势与潜力日益凸显,是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新趋势[23],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新战略。发展数字经济要抓住构建数字经济创新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两个重要着力点,通过建立健全人才供给、数字科技、产业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支撑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新的经济基础,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新型经济样态支持。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母体
民主作为政治或社会组织的理想形式而存在,意味着“在现代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最高目标上取得了基本一致”[24]。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指出,如果政治制度化水平落后于民众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步伐,就会导致政治骚乱或政治动荡的后果,“一个社会的成分越复杂,各种集团越是纵横交错,其政治共同体的形成和维持就越依赖于政治体制的功效”[25]。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前途光明但任务艰巨,更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运行的力量,汇聚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民众力量。第一,大力培育全体人民的民主意识和能力。民主意识作为民主及其制度的精神和思想先导,是人民对民主价值、民主权利以及民主生活的观念认知和心理反应之总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将培育全体人民的民主意识放至首位,加大民主思想、民主理论、民主制度、民主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进人民群众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自觉,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能力和实践水平。第二,坚持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发展民主不仅需要凝聚全体人民的社会政治共识,更需要发挥健全制度体系的作用。民主制度作为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先进价值理念转化为生动政治实践的重要载体,是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序性、持续性和全局性发展的根本保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抓手,弥补和改进既有体制机制运行过程中的短板空缺或薄弱环节,在重点完善以强化权力制约、防范权力滥用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构建起科学合理、系统完整、高效衔接的民主制度体系。第三,不断优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实现增进人民福祉这一根本目标,必须拓宽和畅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渠道。这就要求把民主形式的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在传承既有的党内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参与民主等有效民主形式的同时,进一步创造出更多贴近人民生活、协调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的民主形式,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发掘新的活力源泉。
(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神支撑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熔铸于文化,灵魂根植于文化,文化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壤和智力引擎,要以理论指导、思想引领、理想教育等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铸魂,丰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精神世界,从而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提供精神支持。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指导,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发展方向。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民主的探讨与实践,对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产生了广泛而直接的影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具体实际,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理论内涵、制度内涵、实践内涵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使全体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实现。第二,弘扬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思想源流。党内政治文化与政党政治息息相关,是决定一个政党能否具有旺盛生命力、强大凝聚力和鲜活创造力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在政党政治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党内政治文化。应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增强党的政治能力,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行稳致远。第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价值共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邓小平指出,一个大国要实现组织和团结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7]111。这里的“理想”主要是政治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理想,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全党全社会的教育引导作用,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汇集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自然条件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只有在尊崇自然、清洁低碳、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中才能行得通、走得远。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群众对优质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更加渴望,生态文明需求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民主权利或民生工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赖以有序发展的自然基础。第一,充分发挥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生态环境属于具有非独占性或非排他性特征的最基础的公共产品,与每位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都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广泛、有效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促成民心民意、民智民力转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效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生态文明的弘扬者、践行者和贡献者。第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丽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26]。为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优美生态环境的愿望诉求,必须立足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始终坚持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统筹起来,让人民群众享有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生态产品和环境资源,使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健康幸福生活的持续增长点。第三,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格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如果善待自然就会获得慷慨的回报,一旦伤害自然终将受到无情的惩罚,这是人与自然之间无法抗拒的内在规律。要将人的行为和经济活动严格控制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限度内,形成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线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为实现人的民主权利与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1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2.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0]张亮,孙乐强,等.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97.
[11]韩旭.国家治理视野中的根本政治制度——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逻辑[J].政治学研究,2018(6).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1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3.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5.
[17]列宁.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85.
[18]田玉麒.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逻辑[N].光明日报,2022-11-28(15).
[19]林尚立.论人民民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29.
[2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5.
[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
[22]金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路径逻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
[23]任保平.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机制与路径[J].人文杂志,2023(1).
[24][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6.
[25][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7-8.
[2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59.
责任编辑:张淑瑛
收稿日期:2023-10-2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项目(21VSZ015)。
作者简介:李俊斌,男,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傅琪,女,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