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单元是教学的基本单位,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的每一个单元由若干个板块组成,各板块均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初中英语Task板块的教学应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制订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开展“‘回望’前面所学板块内容,巩固旧知”“深度理解Task板块的阅读文本,学习新知”“联结旧知与新知,搭建支架”“开展多元评价,内化所学”的教学,增强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促进学生整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单元整体设计;Task板块;初中英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明确指出“教材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1],并提出要“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2]。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译林版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由若干个板块组成,各板块均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其中,Task板块是各个单元的最后一个板块,旨在引导学生基于单元前面板块的语言输入,结合现实中的真实情境表达观点或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形成对主题意义的整体理解以及综合、辩证表达的能力。但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将字、词、句等语言知识的碎片化操练当作Task板块的核心任务,有的教师直接换掉Task板块B部分的人名、地名、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简单化的仿写,这都导致Task板块的育人价值无法有效得到发挥。有鉴于此,笔者进行了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Task板块的教学实践探索,下面是译林版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2 Neighbours中的Task板块的教学设计及实践反思。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目标制订
Unit 2 Neighbours的主题是“和谐社区”,旨在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为创造和谐社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引导学生识别各种职业及工作场所的名称,进而以对话形式探讨自己所居住社区及其周边设施,引发学生关注自己所生活社区与身边的人和事,促使学生学习“waiter”“doctor”“hospital”等与职业、场所相qkvJq7fF7irjZ2m1m1Sp0mRnWlaIkVSxES334Hyt7Pw=关的词汇,拓展学生对“Neighbours”的理解。Reading板块以对话形式展示友好邻居的品质(如kind、helpful等),可以促进学生理解“Neighbours”的内涵。Grammar板块的目标语法是一般将来时,所用文本讲述的是邻里互助和家庭一日游计划的事件,旨在帮助学生学会用一般将来时描述邻里互助、家庭活动。Integrated skills板块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职业及其对应的职业场所。Study skills板块指向连读技巧指导,旨在帮助学生更有节奏、更准确地表达感情。Task板块分为三部分内容:A部分延续Reading板块的内容,介绍了社区中心的四则通知(four notices)的目的及内容;B部分以填空的形式对A部分进行转述,为学生完成C部分的习作打下基础;C部分要求学生描述自己所在社区的邻里互助活动。Task板块的教学应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基于单元前面板块所学介绍自己所在社区的邻里互助情况,并阐述自己能为和谐美好社区所作的贡献。基于《义教课标》、教材内容,结合学情,Task板块的教学目标可制订如下。
在完成本节课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①理解城市花园社区为帮助社区邻居所做的事情;
②梳理、概括文本信息及语言特征,完成对应语篇的填空练习;
③表达自己对城市花园社区的看法;
④口头介绍自己所在社区邻里互助的友好情况及自己的居住感受;
⑤整合本单元所学,书面介绍自己社区邻里互助的友好情况及自己能作的贡献。
(二)教学过程
1.“回望”前面所学板块内容,巩固旧知
在导入环节,教师围绕单元主题,提出问题“Are your neighbours kind and helpful?”“What can your neighbours help do?”,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前面板块所学的内容,尤其是Reading板块的内容,巩固旧知,为接下来的Task板块的写作输出作铺垫。
2.深度理解Task板块的阅读文本,学习新知
首先,教师围绕第一则通知,提出问题“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first notice?”,以使学生了解该通知的目的——“To inform the neighbours of a ‘helping hands’ meeting in the community.”。接着,教师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notices about?”“When and where will the meeting be held?”,引导学生梳理第一则通知的信息,即通知中的会议内容、时间、地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o will help the neighbours?”“What kind of help can the neighbours get?”,引导学生阅读余下三则通知并完成B部分的填空练习,进而在问题“Do you like this kind of neighbourhood? Why or why not?”引导下整合前面板块所学的内容,思考并评价文中社区的人文环境,最终形成“A near neighbour is better than a distant cousin. (远亲不如近邻)”的观点。最后,教师创设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所在社区的邻里互助情况及自己的感受,并提供问题“Where is your neighbourhood?”“What are your neighbours’ jobs?”“What can your neighbours do to help each other?”“What have you done for your neighbours? Or what can you do in your neighbourhood?”“Do you like your neighbourhood? Why or why not?”作为支架。这一活动是最后书面表达的口头版本,其完成情况直接决定了学生完成最后书面表达的情况。它不仅引导学生整合、内化所学知识,而且引导学生思考为促进和谐、美好社区的创建,自己所能贡献的力量,还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所在社区并阐述理由,有助于学生形成热爱自己所在社区的积极情感态度。
3.联结旧知与新知,搭建支架
第一步,搭建内容支架。首先,教师让学生四人一组以上一环节的问题“Where is your neighbourhood?”“What are your neighbours’ jobs?”“What can your neighbours do to help each other?”“What have you done for your neighbours? Or what can you do in your neighbourhood?”“Do you like your neighbourhood? Why or why not?”为引领搭建写作内容支架(一个小组搭建的内容支架如图1所示)。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can be the first sentence to lead each part?”,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何种表述作为各部分的引领句。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首段应以“I live in ... and my neighbours are ... (kind / helpful ...)”为起始句,展开对自己社区和邻居职业的介绍;中间部分以“The neighbours often help each other with all kinds of problems.”为起始句,展开对邻里互助情况的介绍;尾段以“As a member of this community, ...”为起始句,叙述自己的感受及自己能为或想要为社区作的贡献。
第二步,搭建语言支架。教师呈现表1,让学生再次研读A部分的范文,并结合单元前面板块的知识,完成表格填写,帮助学生搭建语言支架。
4.开展多元评价,内化所学
《义教课标》提出,教师应“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3]。在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呈现如表2所示的评价表,引导学生先进行自评,再在组内开展互评,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学生课后修改、完善习作,内化所学。
二、教学反思
在Task板块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单元整体进行目标制订、内容整合、活动实施,增强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促进学生整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三个要点:一是教学目标要突显单元整体性,即教师应先在单元主题引领下,分析单元内各板块内容及其与单元主题的关系,Task板块在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需要哪些板块的支撑,然后制订教学目标;二是学习内容要注重关联单元主题,即应在单元整体框架下,立足内容需要、技能支撑等整合学习内容,为写作提供充足材料,确保主题关联、结构完整;三是活动设计要注重层次性,即应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富有层次性和逻辑关联性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促进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参考文献: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6,47,3.
*本文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中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21JY14-L3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