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审美阅读教学与学生情感策略培养

2024-11-02 00:00:00商三英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2024年10期

摘 要:审美阅读既指在阅读中审美,又指在审美中阅读。情感策略是学生为了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而采取的策略。审美阅读是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深度学习过程,也是培养情感策略的重要媒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真实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维度刺激审美感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设计层层递进的审美活动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深挖语篇思想美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开展小组审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从而实现英语学科的美育价值。

关键词:审美阅读;情感策略;学科美育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提出,要“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1]。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须建立更加完善的美育体系。具体到学科教学,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蕴含的美育资源,以实现其美育价值。

英语语篇承载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师在进行语篇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审美因素,带领学生进行审美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审美阅读。审美阅读教学强调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全身心投入,用心感受,而这突显了培养学生情感策略的重要性。

二、审美阅读和情感策略

审美阅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阅读中审美,即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理解、欣赏、体验文本所传递的美;二是在审美中阅读,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质疑或者批判,肯定或者否定,改进或者创新,构建读者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美的评价,从而培养审美能力[2]。相较于一般的阅读,审美阅读强调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审美,感知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思想美等,是一种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深度学习过程,也是培养情感策略的重要媒介。

关于情感策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作了明确界定,它指的是学生为了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而采取的策略[3]。同时,《高中课标》还对情感策略的内容要求作了规定。必修课程的情感策略内容要求是:对英语学习保持主动和积极的态度,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有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4]。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情感策略内容要求是:能针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或急躁情绪,分析原因,采用有效方法进行自我调整,有毅力坚持学习;使用英语时不怕出现错误,大胆尝试,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有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愿望,积极争取获得各种练习和运用英语的机会[5]。选修课程的情感策略要求是:有持久的英语学习动力,坚持不懈,创造和把握多种机会练习和运用英语;有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乐于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主动开展课外学习[6]。由此可见,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学习意志、学习动力等是情感策略关键要素。

三、在高中英语审美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策略

下面笔者结合“2023年苏州市高中英语教师(中年组)优质课评比”中的一个课例来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审美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策略。课例语篇选自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选择性必修二Unit 3 Fit for life中Workbook的Appreciating language(一般选择适合高中生诵读的诗歌、演讲稿、散文等)。语篇选自卡罗林斯卡学院院长Karl Mörner在第一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典礼上演讲的第一部分,共六段,主要讲述诺贝尔对医学感兴趣的原因以及现代医学所取得的巨大进步。语篇结构清晰,语言地道,是非常适合进行审美阅读的语篇。笔者通过课堂观摩发现,参赛教师较为注重在审美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策略。

(一)设置真实审美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紧扣文本话题创设巧妙融入审美元素、能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7]。真实有趣的审美情境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链接学生的已知内容,结合视频、小组讨论、知识抢答等创设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审美情境,并营造开放、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感性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本课例中,教师首先播放了一段介绍诺贝尔生平的视频,并对学生说:“I watched a documentary about Tu Youyou and her Nobel Prize. Then I had a weird dream and received a big task: to give an award ceremony speech for the Nobel Prize and introduce the winner Tu Youyou. I’m bold enough to take this challenge and your help is needed.”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诺贝尔颁奖典礼的图片,问学生:“Do you think it is a formal occasion or informal occasion?”在学生回答“Formal.”后,教师追问:“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该使用什么语言?”接着,教师表演了两种语言风格:一种是用非常随意、拖沓的语调说“Hello, guys, welcome to Nobel Prize Ceremony.”,并配上松弛的肢体语言;一种是用庄重、严肃的语调说“Good eve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extend my warm welcome to the distinguished guests present today.”。学生听后一致认为第二种比较合适。在此基础上,教师以“What should I cover in the speech?”引导学生得出“founder of Nobel Prize, medical science, achievements of Tu Youyou and her journey to success”。最后,教师设置了关于诺贝尔的小测验: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Alfred Nobel? (A. He was a German inventor. B. He was a Swedish chemist. C. He was a French engineer. D. He was an Austrian physicist.)

2. What was Alfred Nobel’s famous invention? (A. The train. B. The atomic bomb. C. Dynamite. D. The television.)

3. Which one of these prizes was not established by Alfred Nobel? (A. Nobel Prize in Physics. B.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C.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D. Nobel Prize in Mathematics.)

在这一教学中,教师通过谈论自己的一个梦导入话题和任务: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演讲,并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这个任务契合语篇话题,又结合学生熟知的内容,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图片想象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情境,并积极思考演讲稿要用什么风格的语言、要涵盖哪些方面的内容,自然地链接了学习重点,即诺贝尔颁奖辞的语言风格和内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教师设置了三个问题,学生通过回答三个问题简单了解了诺贝尔的国籍、成就和诺贝尔奖的基本信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很好地利用了视频、图片、小测验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任务,为接下来的阅读任务作了知识和情感方面的准备。

(二)多维度刺激审美感官,增强学习动力

文本之美在于文本的音、形、意。音是指文本中的语音、语调、节奏和韵律;形是指文本的表达形式,如词汇选择、语句结构、篇章组织等;意是指文本中隐含的意蕴和传递的价值观念等。在审美阅读中,教师要引导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把每一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使具有审美功能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呈现鲜活状态,充分感受英语语言的语音美、文章结构的形式美、语言使用的韵律美。教师通过多维度地刺激学生审美感官,将学生置身于各种审美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持久。

为了让文本内容更加具象化,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文章结构,展示文章内容,让学生看到文章的结构之美、文字的形式之美、人物的人性之美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用有感情地朗读、情境表演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让学生在听和读的过程中感受英语语言的韵律美及其文字背后的情感美。

在本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理解语篇中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逐步生成形象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在引导学生探索诺贝尔人物性格的过程中,教师逐步生成形象生动的板书(如图2所示)。这样的展示有效地将文字转化成更易于理解的结构图,形象的视觉冲击不断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使学生在文本梳理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探讨完人物性格后,教师选择文章的第三段进行教学:先播放音频供学生跟读,在学生读完之后再请学生跟着音乐朗读。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融合,在配乐中声情并茂地朗读,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朗读是综合运用句子重音、语调和节奏等语音要素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有声语言活动[8]。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并在互相学习中对文本有了新的认知。这样,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学生感悟语言的音律美,增强学习动力。

(三)设计层层递进的审美活动,树立学习信心

审美阅读教学的任务和活动要具体化。教师要设计让学生可参与的发现美、理解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信心。具体而言,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研读语篇,帮助学生了解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探究语篇的深层含义,讨论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文本,感知内容与语言的和谐之美,体味结构与内容的契合之美,欣赏修辞与内容的艺术之美,感悟作品的基调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究领悟审美意蕴[9]。

在本课例中,教师首先通过问题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Q1: Why did Alfred Nobel found the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Q2: What ar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Nobel’s interest in medical science?

Q3: How did Nobel express his lov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Q4: Is his donation worth it?

Q5: What does “this” refer to in the sentence “In this he was justified”?

Q6: Why did the speaker say “In this he was justified”?

Q7: What will the speaker probably state next?

Q1~Q3针对语篇前半部分的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不断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理解文章,为之后的语言欣赏作铺垫;Q4~Q6针对语篇后半部分的理解;Q7引导学生预测颁奖词剩余部分的内容,因为教材中的语篇是颁奖词的节选。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层面赏析颁奖词的语言特征。

一是赏析文中的正式语言和诗意表达。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并把学生的表达和文中句子进行对比。

【文中句子1】The interest in medical science which was expressed in Alfred Nobel’s will must have sprung from two roots.

【学生的表达1】Nobel showed his interest in medical science in the will and there were two reasons for it.

【文中句子2】His heart was warmly inclined towards everything which could be of use and benefit to humanity.

【学生的表达2】He preferred whatever could be useful and beneficial to humanity.

【文中句子3】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is, and also as an independent feeling, was his lov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学生的表达3】He loved scientific research.

【文中句子4】During the last century, medical science has developed in a manner never before paralleled.

【学生的表达4】During the last century, medical science has made amazing breakthroughs.

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文中句子用了许多诗意的表达,也用了复合句、被动语态等,这些丰富的表达让演讲稿显得更加正式和肃穆。

二是赏析文中的长短句的使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复合句,如第五段用一个简短的句子“In this he was justified”连接两个部分。教师带领学生理解句子中“this”指代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句子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长短句错落美。

三是赏析文章的修辞手段。教师让学生通读语篇,并找出一些句子中的并列结构成分,如“both his lifetime and in the clauses of his will”“not only to those questions ... but also to those that lay beyond it”。学生一边寻找一边诵读,不断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四)深挖语篇思想美,锻炼学习意志

教材语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丰富的意义语境,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语篇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还要关注语篇中的德育和美育元素[10]。每个语篇都蕴含着作者的写作目的,传递某一种精神,教师要带领学生挖掘语篇中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等体现人性真、善、美的精神。这些精神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克服焦虑情绪,锻炼学习意志。教师要带领学生探究文章背后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思想美,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高尚的品格、拼搏的精神,发挥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在本课例中,教师设计了Q8、Q9两个问题。

Q8: What are the personal qualities of the great scientists?

Q9: As a teenager,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great scientists like Tu Youyou, Alfred Nobel?

Q8要求学生根据文中的描述推断科学家的性格特征,例如热情、勤奋、专注、大度、有好奇心等;Q9要求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将科学家精神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Scientists make great effort to improve our well-being. We should follow their footsteps. For us, as students at school, working harder and being well equipped with knowledge should be our responsibility. As citizens of the world,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should be our top priority in the future.”

通过以上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成就背后的付出和努力,帮助学生提炼科学家精神,并呼吁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专注、投入和奉献精神。

(五)开展小组审美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学生要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要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在审美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各项审美探究学习任务。小组活动可以创造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的压力,使学生更加自如地参与到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小组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使学生不仅从课本中学,而且从同伴中学,并在学习中共同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提前分组,并做好小组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任务,每个学生都能为小组作出贡献。

在前述课例中,有教师在学生赏析完文章后,组织了小组审美探究活动“Think over a possible medical achievement that will have been made by 2050 and appreciate the achievement by mentioning the scientists’ roots and personality.”,即要求学生想象2050年的医学成就,并为之撰写颁奖词。学生将本课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了对语篇的理解,内化了知识,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合作意识。

四、结语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篇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资源。教师可设置真实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维度刺激审美感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设计层层递进的审美活动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深挖语篇思想美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开展小组审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从而实现英语学科的美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EB/OL].(2023-12-20)[2024-09-2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1/content_6924205.htm.

[2]杨宇学.4C模式下的高中英语审美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J].基础外语教育,2019(6):58-64,109.

[3][4][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1,42,43,44.

[7][9]吴雪峰.高中英语审美阅读3E教学模式[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2):61-63.

[8]陆海兵.在语篇教学中渗透修辞教学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3(8):40-44.

[10]林舒迪.学科育人导向下的高中英语记叙文语篇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3):47-51.

*本文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十四五”规划“阅读与教师发展”专项重点课题“学科育人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美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JS0037)和“指向读后续写能力提升的高中英语阅读课程群建设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2JS0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