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黄河文化,以兰州带状城市所特有的空间结构为载体,将线性文化景观首次引入其中,从这一层面将黄河文化在兰州市滨河景观空间中的运用概念化、范式化。该文首先在概念界定上,从黄河文化、文化景观以及景观规划,逐步解析至城市规划层面,通过具象化的元素和空间提取抽象的文化景观及相关概念,为下一步分析兰州市现有文化景观奠定内涵基础。其次,从“点”至“线”,从“线”连接内部空间,逐步将兰州市线性文化景观现状串联起来,分析出关键特点。最后,以宏观角度到微观角度,从浅至深、“空间—建筑—几何—思路”逐层入深的原则,对兰州市滨河景观空间的发展和规划提出线性文化景观角度的设计建议和研究。
关键词:黄河文化;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景观设计;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4)31-0121-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Yellow River culture, with the unique spatial structure of Lanzhou ribbon city as the carrier, the linear cultural landscape is introduced into it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which the use of Yellow River culture in Lanzhou city's riverside landscape space is conceptualized and paradigmatized. This paper firstly defines the concepts from the Yellow River culture, cultural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planning, and gradually analyzes them to the urban planning level, extracts the abstract cultural landscape and related concepts through the figurative elements and space, and lays the connotation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 of analyzing the existing cultural landscape in Lanzhou City. Secondly, from "point" to "line", connecting the internal space from "line", gradually connecting the current linear cultural landscape of Lanzhou City and analyzing the key features. Finally, from macro to micro perspective, from shallow to deep, "space—architecture—geometry—thought", the principle of "space—architecture—geometry—thought" is gradually deepened, and the design of linear cultural landscape is propose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Lanzhou city's riverside landscape space suggestions and research.
Keywords: Yellow River culture; ribbon city; linear cultural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planning
随着近些年黄河生态治理及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黄河中蕴含的多种多样的文化概念也逐渐展现在视野中。文化,作为社会和文明发展延续的产物,其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底蕴。因此,作为文化最直接的展示载体——文化景观,对于一座城市未来的规划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并非是以河流山川相缪产生的特定人类活动文化,而是一种将各种不同文化综合吸收产生的文化共同体。究其内涵,黄河文化受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拥有其他河流文化所不具备的特点,最终形成现有所熟知的黄河文化。
多要素聚集。兰州处于黄河上游地区,不同于中下游平原区,此区域自古为多民族聚集之地,经过朝代更替与民族迁来随往,黄河兰州段逐渐形成多要素聚集下融合的多元文化。随着近代兰州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挖掘,在原有文化中嵌入了近现代工业要素,这样的黄河文化也是整个黄河流域中所特有和独有的。
定向趋势发展。兰州虽为黄河沿岸城市,城市建设和发展高度依赖黄河,但兰州所处黄河段地形特殊,周围群山环绕,中心地带为黄河冲积平原及高坪空间,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限且稳定的空间,同时也保障空间内自然属性的相对稳定性。以上因素不仅造就了兰州自古发展和建设的稳定性,同时也保障了其黄河文化的稳步发展,最终成为黄河整个文化进程中特殊的一脉分支。
1.2 线性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并非类似于自然景观、城市景观等呈单一元素组成的物理景观,而是其中包含历史学、地理学、景观学和城乡规划学等多种学科和元素的新概念。美国地理学家C.O.索尔(C.O.Sauer)首次明确定义了文化景观,即“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可以理解为,由于人类文明的加入,将多种景观元素通过人类创造的物理和非物理连接点将以上自然界的景观元素重新组合,最终形成新的景观类型。
线性文化景观则是以上文化景观中的特殊分类。其主要特殊点为空间的特殊性。线性文化景观往往附属于带状、长条形的空间中,若存在于城市中,则往往体现在带状城市中存在一整条线性景观路线,其贯穿整个城市,最终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例如,兰州自身城市景观由于其特殊性可以划分为城市线性文化景观,而兰州同样属于“河西走廊”这一跨区域的线性文化景观的一部分。
1.3 线性文化景观规划
线性文化景观由于其分类的特殊性和定性的复杂性,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其不仅仅由城市或景观空间结构的线性所单独决定,同时还需要考虑线性空间中各种体系间的交集。它由是建筑体系、文化体系、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的高度融合后形成的稳定结构空间。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人为的干预和引导。自然状态下,线性文化景观受其各个体系间的影响大多处于偶然性,但当偶然性的融合产生出必然性的结构加之人为予以引导,最终才能构建出具有稳定性、历史性、特殊性的线性文化景观。线性文化景观规划可以理解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细分可将其归纳入景观规划中的分支,景观规划不能仅仅依附于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在规划过程中,除了关注城市本体空间结构,还需介入空间结构中存KRzU1ZUmjMXo92UYBFLLTA==在的文化属性和各空间中文化间的关联性,从而做出除空间流线、结构规划、景观布局以外的景观规划内容。
2 具象化下的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解析
上文从黄河文化入手,嵌入其他因素后逐步引出文化景观、线性文化景观,最终结合景观规划,初步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线性文化景观及相关概念做出了基本阐述。以上内容是对大概念的抽象化描述,兰州市作为中国带状城市的典型性城市,对其线性文化景观的研究将会涵涉带状城市这一类型的相关规划和研究。
2.1 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
结合带状城市、文化景观、线性文化景观等现有的概念观点,围绕兰州市所特有的城市空间和黄河文化,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被定义为:城市受特有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影响,逐步形成带状城市空间。在形成这一空间的过程中,由于城市空间的构建和社会的发展经历较长的时间,且城市的扩展遵循带状城市逐步延伸的规律,因此,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内外流动,该城市特有的文化随着城市空间逐步发展,同时因文化而产生的具象化事物也应运而生。其中一部分被文化景观所吸收,最终成为了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一部分。本文提出的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概念,是以黄河文化为背景的城市发展概念,通过总结黄河流域典型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发展规律和规划要素,对河流流域带状城市的文化景观规划和保护提供新的观点。
2.2 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构型
2.2.1 城市景观空间结构呈现特点
受带状城市自身空间结构的影响,带状城市的文化景观大概率与城市空间结构保持一致,即为线性分布,但这种线性空间结构分为宏观和微观2种。宏观结构是以整个城市的发展和扩展轨迹为基础,逐步形成的;微观结构则是以居民、道路、房屋等城市中这类微小元素为基础,以时间为黏合剂,构建而成的微型线性轨迹。
2.2.2 空间结构基础架构形成动因
任何城市空间的形成,其底层建设轨迹即为时间轨迹,这一规律不仅仅适用于城市,文化的发展同样依赖于此规律。因此,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基础架构为时间。随着时间的延续,城市空间也将经历时间带来的发展、消亡、繁荣等一切结果,在此期间社会也会经历以上过程,由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文化,也因以上过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类型和内容。有些文化不具有载体,而大部分文化会产生载体,这些载体分布于城市的各个空间中,其中具有文化景观属性的载体逐渐成为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结构组成。
2.3 不同定义中的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分类
2.3.1 功能性定义下的分类
城市中文化的展现需要载体,城市空间的多样性依赖于文化,城市景观的构建则需要文化和空间的共同结合。结合后的文化景观则由于不同功能的城市空间,使得线性文化景观产生不同类型。城市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居民不同方面的需求,城市空间会依据其功能属性进行分类。例如,满足居民居住需求的居住空间;满足居民精神需求的娱乐空间;满足居民服务需求的公共服务空间等,以上空间受限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对于文化的需求以及文化对其影响的能力而产生差异性。对于兰州线性文化景观分类,依据其功能性可以分为文化主导的城市文化景观和非文化主导的城市文化景观。文化主导的城市文化景观可以理解为内部城市空间建设完全依附于此空间内的文化景观,其功能主要以展示文化景观而服务,典型空间为兰州市中山桥城市空间;非文化主导的城市文化景观其主要目的为单一景观和城市功能属性,文化景观只在其中作为点缀或连接其他主文化景观而构成的线性空间。
2.3.2 可规划性定义下的分类
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按可规划性分为载体性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和再生性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在带状城市发展过程中,往往受限于城市空间的局限性从而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因此近现代以来,对于这类城市的城市规划比较重视,受苏联规划的影响,这类城市往往为了更好地利用城市空间而被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然而,此类规划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原有城市文化景观分布的影响。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的空间其线性文化景观即为再生性;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和完善设计,不能进行重新规划的线性文化景观即为载体性。
3 兰州线性文化景观设计特征分析
3.1 空间设计碎片化
3.1.1 文化空间割裂
当代社会不是以城市时间轴线为基础的单一文化社会。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文化、数字化与市场经济的繁荣,每座城市的文化不再具有完全的区域性。而兰州作为内陆城市,虽然受以上因素影响较晚,但也同样受到外来文化与区域文化的相互挤压与冲击。
多种文化在有限空间内的相互挤压,表面上是文化多样性在现代城市中的展现,但随着城市中有限的文化空间由于大量高速传播介质和途径的扩展,城市中原有的文化空间逐渐被覆盖,造成城市中居民的文化感知相互割裂。这种文化空间,不仅仅会影响居民的行为模式,还会影响城市文化属性,使其具有“拼接”与“随机”的属性,这种文化属性反向影响导致城市文化空间逐步走向割裂。割裂的文化空间使得依附于其上的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相互排斥,最终使兰州市的线性文化空间逐步走向碎片化。
3.1.2 景观空间碎片化
兰州线性文化景观以黄河为内部流线骨架,但内部文化载体与景观碎片化严重。文化空间碎片化是客观发生和存在的,它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且未来还将持续,结果未知但其走向明晰。文化空间的碎片化首先给城市带来的第一影响是居民集聚点与文化集中点的高度一致,旧文化与新文化的碰撞使其对应的载体要么保留要么新建,这其中的一部分载体即为景观空间,因此,随着文化空间的碎片化,景观空间也将出现新文化景观空间挤压原文化景观空间,最终导致兰州市景观空间碎片化(图1)。
3.2 线性路径缺乏“连接点”
兰州市整体文化景观空间碎片化受到文化这一社会概念客观影响。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其内在核心依旧是建筑、道路、树木花草等物理空间元素。以上这些物理因素的存在和消失往往取决于这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因此,主观上可以通过城市规划的手段将以上因素串联起来,而最初建筑结构的直接连接往往只是深层次文化融合的第一步。
兰州市作为带状城市,其城市结构先天具有线性特征,建筑分布也同样遵循这个规律。城市景观空间从现状分析得出整体围绕黄河分布,视觉上呈现“绿色连贯”,但景观空间与城市空间存在大量线性割裂。文化空间作为中间的“连接点”由于文化割裂,最终导致文化景观空间载体不能向外延伸,从而兰州市的线性文化景观空间成为单一属性的滨河景观,从而数个黄河文化景观空间只能散落其中(图1)。
3.3 景观分层的文化渗透
各种文化相互渗透,没有明确的统一引导。线性文化景观的展现主要在其“线性”。兰州的黄河文化及其他文化的景观空间主要沿着东西的黄河岸线布置展开,但“线性”同样可以拓展为多条线立体结构。因此,兰州市南北向的线性文化景观与东西向的黄河文化空间存在景观分层。具体表现为景观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立体结构。居民、名族、建筑样式、景观类型等以上各种城市要素只是简单地渗透,最终呈现在文化景观中并不是文化多样性的表达,存在一种破碎、侵入式的违和感,这将持续影响兰州市线性文化景观的发展。
景观分层和文化单一渗透不仅仅影响城市景观的建设,其内部滋生的城市社会问题同样重要。在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再是对简单建筑空间的排列和景观布景的绘制,文化属性背后还反映着社会问题。因此,建设和设计合理、美观、完整的线性文化景观也将间接带动和治理城市社会问题。
4 黄河文化下线性文化景观的设计路径探索
4.1 文化空间导向城市空间
以黄河文化作为兰州市文化空间的中心轴线,在这条线上拓展与交融出更多的城市空间。交融的过程并非是简单将单个文化与建筑等实体物相互叠加,机械式的叠加只会使得城市空间徒有文化本体,而非拥有“文化”灵魂。
兰州市作为拥有丰富黄河文化的城市,其线性文化景观的设计并非以单一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展开,应当引入“文化空间”这一概念,将黄河文化作为兰州市文化空间的核心轴线,利用丰富的历史、民俗、艺术等多维度内涵元素,将其有机贯穿于城市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体系之中。这些元素可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方式组成一个空间体,具体表现为在公共区域设置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雕塑、壁画,或在街道命名中体现黄河文化相关词汇,从而强化城市空间的文化标识性,最终形成“文化空间”(图2)。在将文化空间导向城市空间过程中,需借助线性这一属性带来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同时可依据黄河文化轴线规划一系列文化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节点,这些节点不仅要在物质空间上实现无缝连接,更要在文化内涵层面相互呼应、协同。
图2 文化空间导向城市空间演变图
4.2 滨河景观与建筑微景有机融合
滨河景观是兰州市的关键特色之一,黄河两岸的自然景观与城市建筑共同塑造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在设计过程中,需着重将滨河景观与建筑微景有机融合。
从景观维度考量,应维护黄河两岸自然景观的原始风貌与生态平衡,科学规划河岸线植被种植,选取适配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植物,构建层次丰富、色彩多样的植被景观。同时,结合黄河水流特性,设计诸如喷泉、瀑布、溪流等与水相关的景观元素,增添景观的动态感与趣味性。
从建筑视角出发,建筑应与滨河景观相互协调。建筑设计风格需契合黄河文化,可借鉴黄河流域传统建筑元素与形式,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形式、传统木构架结构等,赋予建筑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注重建筑的高度、体量与色彩搭配,避免建筑对滨河景观造成遮挡或视觉冲突。在建筑与景观衔接处,设置露台、阳台、回廊等过渡性空间与元素,使人们在建筑内部亦可欣赏滨河景观,强化建筑与景观的互动性。
4.3 文化景观线性几何发展
文化景观的线性几何发展要求在设计中遵循特定几何规律,使文化景观呈现有序的线性排列。此几何规律可依据黄河自然形态、城市空间结构以及文化元素分布确定。
以黄河的蜿蜒曲折为蓝本,设计具有曲线美感的文化景观路线。在路线规划中,需考虑不同文化元素的展示顺序与空间布局,确保游客在沿路线游览时能逐步深入了解黄河文化各层面。同时,依据城市线性结构,设计直线型文化景观路线,使其与城市主要街道、交通干线平行,便于人们出行与游览(图3)。
图3 文化景观线性几何发展示意图
在文化景观元素的几何排列上,应注重对称与均衡。在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广场上,将重要文化元素如雕塑、纪念碑等按对称方式排列,赋予广场庄重、稳定之感。同时,关注元素间的距离与比例关系,避免出现过于拥挤或稀疏的情形。
4.4 软硬设施支撑设计新思路
在黄河文化视角下的线性文化景观设计中,软硬设施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软设施主要涵盖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文化服务等方面,硬设施则包括基础设施和景观设施等。
对于软设施,应注重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定期举办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节、艺术展览、民俗活动等,吸引市民与游客参与,增强其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强化文化教育普及,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黄河文化教育课程与讲座,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外,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多文化产品与服务,如文化书籍、文化纪念品等。
对于硬设施,应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确保城市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满足人们生活与游览需求。在景观设施方面,合理设计与布局景观小品、休息设施、照明设施等,为人们营造舒适、安全、美观的游览环境。同时,依据黄河文化特点,对景观设施进行特色化设计,如在休息设施上镌刻黄河文化相关诗句,在照明设施上采用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灯具形式等。通过软、硬设施的协同作用,为黄河文化视角下的线性文化景观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5 结论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根基,+UBzBWsiJO2eC8EWntqaEA==在兰州市的城市发展与线性文化景观规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本研究以黄河文化为视角,深入探讨了兰州市带状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规划与设计相关问题。通过对黄河文化、文化景观及线性文化景观规划等概念的清晰界定,明确了黄河文化在兰州地区呈现出多要素聚集和定向趋势发展的独特特征,以及线性文化景观在空间上的特殊性和规划的复杂性。
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是潜移默化,无法阻挡的,但作为一座城市的核心文化和区域文化——黄河文化,是兰州城市文化空间、文化景观的核心文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不断优化设计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展现黄河文化的魅力和城市的独特风貌。
参考文献:
[1] 刘宇,蒋娟.基于城市更新理论下的带状滨水空间设计研究——以天津耳闸公园景观改造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2(10):63-66.
[2] 付凹平,张楠,苏琛琛,等.城市滨河超高层建筑线性景观规划研究——基于动态视觉量化分析的视角[J].城市问题,2022(6):27-34,46.
[3] 肖洪未,李和平.城市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解析与保护研究[J].中国园林,2016,32(11):99-102.
[4] 肖洪未.关联性保护与利用视域下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构建[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31(5):68-71.
[5] 陈墅香,陈溢晨,刘塨.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内外滨水区城市更新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2023(10):54-65.
[6] 周剑云,蒋定哲,鲍梓婷,等.历史景观特征评估——链接保护区与城市历史景观[J].国际城市规划,2023,38(2):124-132,142.
[7] 韩锋,麻玉坤,黄少侃,等.人居环境与地域文化建构——历史传承视角下国内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综述[J].热带地理,2023,43(12):2369-2380.
[8] 王杨.兰州市黄河之滨美观地区规划设计范型的历史演进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