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户外运动进课堂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4-11-01 00:00罗先斌鲁谦张锐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28期

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将户外生存探险类项目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是国家对新兴体育项目的重视之举,对于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校园特色体育品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存在户外运动观念尚未形成,户外运动安全保障难度大、户外场地受限,户外运动专业教师缺乏等困境。针对现有困境应采取以下策略:从多元化解决教师缺乏问题,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户外运动理念,多方面改善户外运动教学条件,建立完善的户外运动课程安全防范机制。

关键词:新课标;户外运动;困境;对策

Research on the 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lassroom outdoor spor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LUO Xian-bin1,LU Qian2,ZHANG Rui1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Lianyungang Experimental School)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2022 edition)" includes outdoor survival adventure projects in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which is a measure of the state's attention to emerging sports projects,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riching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building campus sports brand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concept of outdoor sports has not yet formed, the difficulty of outdoor sports safety, the limitation of outdoor venues, and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of outdoor sport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should be adopt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 of teachers from a variety of ways,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establish a modern concept of outdoor sports, improve the outdoor sports teaching conditions in various ways, and establish a perfect outdoor sports curriculum safety prevention mechanism.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utdoor sports; Dilemma; counterplan

前言

2022年4月22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称《新课标(2022版)》),《新课标(2022版)》构建了以核心素养为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其既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又瞄准了国际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1]。近几十年来,以户外运动为主的新兴体育运动在欧美国家中小学课堂深入开展,并取得良好反响,已成为众多国家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由此我国结合教育现状,首次将新兴体育类运动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其中就包括户外生存探险类项目(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具有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传承文化与社会交往等功能,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同时户外运动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2]。因此,将户外运动纳入义务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国家推进核心素养综合发展的创新之举,也是基于青少年体育需求的重要考虑,体现了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迫切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部分中小学已在“户外运动进课堂”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场地缺乏、师资不足、观念落后等问题。因此,为顺利推动户外运动进课堂,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使更多的青少年在享受户外的同时,获得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亟需深入剖析现阶段户外运动进课堂的困境,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1户外运动进课堂的意义

1.1丰富学校体育课程

在新颁布的《新课标(2022版)》中,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内容领域正在不断拓宽。除基本运动技能、体能等奠定学生一生身体素质的大项,新课标中的“专项运动技能”版块涵盖了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以及新兴体育类运动。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新兴体育项目的入选,包括了生存探险类(定向运动、登山、攀岩等)与时尚运动类项目(跆拳道、滑板、飞镖等)。户外运动作为新兴体育类项目的入选,很大程度丰富了学校体育课程,为学生提高了更多的体育课程选择。不断变化的户外环境和多样的运动项目能够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和兴趣,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

1.2建设校园特色体育品牌

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坚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推动了基础教育的系统性变革,而且为营造更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学校对校园体育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深化了“一校一品”的特色建设[3],致力于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体育品牌成为了当前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这不仅彰显了学校的教育特色,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户外运动作为新兴的体育运动形式,推动户外运动进入中小学校园,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更是为了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户外运动文化氛围。通过探索体育与教育相融合的新模式,加强学校户外运动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地助力学校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品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3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户外运动集体验、认知、行为于一体,引导学生在户外环境中获得亲身体验与实践,从而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让学生有机会亲近自然,享受新鲜空气和阳光,远离教室和电子屏幕。这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兴趣。

户外运动进课堂,学生会深入到户外环境中去,学生会加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进而产生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行为,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开展环境保护。同时研究表明,户外运动在促进心理健康、规范道德行为、控制情绪、缓解压力、增加自信和提升社交能力与团队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攀岩[4]、定向越野[5]、登山[6]等均对提升青少年的逆境意识、挫折承受能力等积极心理品质有显著作用,而且这些变化可以长期维持。户外运动课程特点决定了户外运动进课堂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户外运动课程中户外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户外运动课程中,教师会通过创设情景,传授户外相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提升风险认知,对参与者进行安全意识、安全行为教育,以提升学生应对户外运动风险的管理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与整体安全技能水平。

2户外运动进课堂的困境

将户外运动纳入义务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国家推进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综合发展的创新之举、明智之举。但户外运动进入我国时间较短,在中小学开展程度较低,要实现户外运动进课堂仍面临以下困境。

2.1户外运动观念尚未形成,深入开展难度大

户外运动进课堂的推广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大众对户外运动观念的缺乏。户外运动观念涵盖了人们对户外运动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它反映了人们对户外运动的喜好程度、参与频率以及对其带来益处的认识。在我国,尽管户外运动逐渐受到关注,但大部分人尚未形成全面的户外运动观念,大部分人对户外运动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体验,特别是对于一些如攀岩、登山、野外生存等具有风险性的户外运动项目,很多人的认知还停留在“户外运动就是极限运动”、“危险”、“不适合在学校开展”的阶段,这种误解无疑增加了户外运动进入课堂的难度。同时对于那些年龄较大、思想较为固化和落后的教师来说,他们可能更难接受这种新兴的运动方式。因此,户外运动观念难以形成,在中小学课堂深入开展户外运动项目必然受到极大阻力。

2.2户外运动有风险,安全保障难度大

户外运动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存在极大的差异。户外运动在户外进行,教育环境有山有水,地形较为复杂,同时活动内容具有挑战性。户外运动进课堂后,其教育原则会依据学校教育做出调整。但其内容依据户外教育主体的差异或多或少的涉及挑战性较高的户外运动项目,如定向越野、攀岩、野外生存等。同时其教育方式仍会遵循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库尔特·汉恩的体验式教育理论,强调青少年的实践与体验。并且户外运动的教学环境与传统体育项目区别较大,户外运动的教学环境较为开放,存在较多不可控因素。如定向越野需要学生在校园内独自进行较长距离奔跑,独自面对复杂的地形和可能的意外情况;攀岩则需要学生攀爬到数米甚至十几米的高空;野外生存则需要学生去到较为复杂的野外环境中,面对很多未知的挑战。因此,开放的教育环境,挑战性高的教育内容,主张实践与体验的教育方式使得户外运动课堂相较于其他体育课堂风险更高。然而,高风险也意味着高安全保障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户外运动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

2.3户外场地受限,教学实施难度大

当前,中小学户外运动进课堂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户外场地的受限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其一是空间限制,许多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城市规划等问题,学校距离野外环境距离较远,开展野外生存和登山运动的难度较大。其二是户外运动设施不足,如学校没有攀岩场就无法开展攀岩课程。因此,为推进中小学开展户外运动课程,解决中小学户外运动场地受限问题是当务之急。

2.4户外运动专业教师缺乏,保障教学效果难度大

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要来源于师范类高校的培养体系,他们多数专注于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和训练。然而,随着户外运动课程的引入和推广,对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包括扎实的户外运动知识与技能,还涉及到实际的户外运动经验和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当前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户外运动职业技能培训,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将直接影响了他们在教学中的表现。由于缺乏深入的户外运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些教师难以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户外运动的技巧和知识,也难以设计和实施高质量的户外教学活动。此外,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果教师在户外运动领域的授课水平不高,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兴趣下降,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身心发展。

3推进户外运动进课堂的对策

3.1多元化解决教师缺乏问题

针对当前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必须采取多元化的解决策略。一是优化内部培养机制,要求在职体育教师通过参与户外运动职业技能培训、户外运动专家讲座等形式,提升在职体育教师在户外运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二是推动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打破传统的教育壁垒,促进教育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学校与培养户外运动专门人才的高校及户外运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兼职或外聘的方式引入专业人才协助教学。三是积极引进具备户外运动专长的教师,通过直接招聘或在教师应聘条件中加入户外运动专业技能要求,从而丰富和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师团队。

3.2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户外运动理念

青少年户外教育在欧美国家备受欢迎,户外运动进中小学课堂已开展数十年,户外运动的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上的价值已被证实。将户外运动纳入义务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国家对于户外运动育人价值的认可与推崇。因此,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应主动去了解登山、攀岩、野外生存、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项目,提升对户外运动的认知,逐步树立现代户外运动理念,实现惧怕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到主动开设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是对户外运动育人价值的深入理解,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积极响应。

3.3多方面改善户外运动教学条件

目前教学场地欠缺,是户外运动进课堂面临的一大困境,为了解这一问题,必须采取多维度的措施。首先,对于那些对场地和设施要求较高的户外运动项目,例如攀岩和定向越野,推进这些活动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中无疑需要增加相应的场地和设施建设。其次,涉及野外生存和登山这类通常需要在学校外进行的活动,建立专门的户外实践基地显得尤为关键。可以通过与现有的户外实践基地合作,以及创建教育部门与专业户外教育机构之间的协同体系[7],有效地解决户外运动所需场地的短缺问题。这种合作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运动空间,也有助于整合资源,提高户外课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3.4建立完善的户外运动课程安全防范机制

前教育部长袁贵仁教授曾言:“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安全是前提。户外运动课程的安全开展受教育场地、教育内容、教育者、教育器材与设施等诸多要素的影FlAvEKQBcGsVOvx4dGp4Fw==响。因此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应采取系统化和综合化的管理策略,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其一,做好风险管理,对户外运动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其二,建设完整的安全制度体系,规范课堂安全标准,细化教师安全责任。其三,优化课程大纲与教学内容,在课程中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使学生具备自我保护与保护他人的能力。其四,提升户外运动教师安全素养。教师在中小学户外运动课程中,兼任“安全管理员”的角色,承担着安全教育与安全监管的双重任务,其安全能力直接影响着户外运动课程的安全保障,因此应采取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户外运动安全素养。

结语

户外生存类项目进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国家推进体育课程多元化多样化的重要创新尝试,对于丰富中小学体育文化生活,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应正视现存困境,积极转变观念,改善场地环境,引进户外运动优秀人才,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户外运动高效高质量进课堂,实现户外运动在学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22,42(05):3-17+67.

[2]Williams I R, Rose L M, Raniti M B, et al. The impact of an outdoor adventure program on positive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 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J]. Journal of Outdoor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18(1):1-30.

[3]彭小伟,刘召富.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构想阐释[J].体育文化导刊,2016(09):133-137.

[4]梁志华,张满生.户外拓展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试验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10):143-145.

[5]赵园园.攀岩运动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影响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6]李海珍.高校开设定向越野课程对大学生逆境商数(AQ)的影响[J].运动,2010(12):96-97.

[7]王正青,但金凤.澳大利亚中小学户外教育实践与推进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03):78-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