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发现和解决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体两翼三环四创”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为两翼,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通过创新思政技术、思政供给、思政空间和思政场景,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和言行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最终达成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养有用之才。实践表明,“一体两翼三环四创”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较好的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在实现“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互融互促的三维立体教学目标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一体两翼三环四创;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教学创新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mmersiv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of "One Body, Two Wings, Three Rings, and Four Innovations"——Report on Innovative Teaching Achievements of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Course
Wang Dong-dong1,Yi Xin-chen1,Teng Jing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Hunan,China.
2.Mayang Vocational School,Huaihua419400,Hunan,China.
Abstract:Based on discovering and solving the "re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Sports Science" has constructed an immer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of "one body, two wings, three rings, and four creations". This teaching model takes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eaching teams and mentor teams as the two wings, and innov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ch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upp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pa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enes in three stages before class, during class, and after class, which has a subtle and positive impact on students'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emotional attitude, and words and actions.This model adheres to the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concept of "Three Aspects Education", closely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guid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great aspirations, clarify great virtues, become great talents, and shoulder great responsibilities", ultimately achiev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virtue and talent, and cultivating useful talents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education model has effectively solved the pain points in previous teaching,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achiev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goals of "Three Aspects Education" and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Key words:One body, two wings, three rings, and four innovation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ee AspectsEduc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高校课程思政和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引导高校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1],截至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大赛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等,其中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2]。2024年4月《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参加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为帮助广大参赛者提升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撰写质量,推广“一体两翼三环四创”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本文在原《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思政创新报告的基础上,对“一体两翼三环四创”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说,以期为方法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可资借鉴。
1、课程概述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科学研究的选题、研究设计与计划、研究的基本范式与运用、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论文的撰写与评价等[3]。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讲述体育科学研究的本质、学理、方法及其运用,培养学生科研写作能力和科学素养,为今后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我校分别于2006年和2014年开始招收体育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2009年始设《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现开课专业5个(见表1),教学团队3人,其中教授2人、讲师1人,使用的教材是黄汉升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2、本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问题
一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科研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思政也需随之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社会需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思政方式,未能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融入课堂,导致学生无法获得与社会接轨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二是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产生了新影响。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思政教育的认识也更加多元。然而,部分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单一的说教方式,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同度不高,有的甚至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
三是高等教育改革对《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新挑战。传统的评价体系多集中在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而对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质量、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涉及不多,导致部分教师仅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3、本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
为解决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问题,15年来,本课程始终坚持以德树人为己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
3.1第一个阶段:自主摸索期(2009-2013年)
2009年和2011年春季学期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舞蹈专业先后开设《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对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进行了积极摸索。但由于该阶段教学团队只有1人,加之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设计时往往多关注体育科学研究基本知识的传授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不多,思政效果欠佳。
3.2第二个阶段:初步创建期(2014-2017年)
2014年后,随着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和体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本课程新增了1名教授任教,教学团队初步形成。该阶段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创”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一体),任课教师和团队教师为两翼(两翼),通过创新思政内容、思政方法和思政评价(三创),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产生了积极作用。但该阶段对什么是课程思政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对课前、课后思政教学关注不多,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的形式和手段还不够丰富。
3.3第三个阶段:调整改进期(2018-2020年)
2018年后,随着我校体育专业硕士的招生,本教学团队又新增了1名讲师,团队力量进一步加强。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4],本课程在原“一体两翼三创”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改进,加强了课前、课后两个环节的思政教学。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了教学形式和手段,“一体两翼三环四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基本建成。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一体),任课教师和团队教师为两翼(两翼),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三环),通过创新思政内容、思政形式、思政方法和思政评价(四创),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该阶段计算机技术与沉浸理论的融合不多,交互式学习空间搭建和透明化场景式教学不足。
3.4第四个阶段:跨越发展期(2021-今)
2021年后,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的颁发和人工智能(AI)、5G、虚拟现实(VR)、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和全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大量运用[5],教学团队将原“一体两翼三环四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沉浸式教学高度融合,并将原“四创”(创新思政内容、思政形式、思政方法和思政评价)升级为新“四创”(创新思政技术、思政供给、思政空间和思政场景),形成了“一体两翼三环四创”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任课教师和团队教师为两翼,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通过创新思政技术、创新思政供给、创新思政空间和创新思政场景,启发学生在质疑、批判、交互与反思中获得全身心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和言行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
4、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经过前四轮的教学改革,本课程建立了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互融互促的三维立体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思政目标:一是“立大志”,激发学生在体育科研领域的崇高志向,树立为国家体育事业和人类健康发展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二是“明大德”,培养学生的科研道德和学术诚信,践行正确的科研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成大才”,涵养科学家精神,使学生成为国家和民族体育科研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四是“担大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勇挑新时代体育强国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6]。
5、“一体两翼三环四创”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设计
5.1创新思路
为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团队对课程思政过程进行了创新设计。其思路是(见图1):秉承“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团队与导师团队为两翼,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通过创新思政技术、思政供给、思政空间和思政场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最终达成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养有用之才,从而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7]。
5.2创新路径
5.2.1依托虚拟现实、全景影像,创新思政技术
一是利用VR和全景影像技术进行理论教学。如通过VR和全景影像技术,将体育科学研究的案例、实验过程、研究成果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提高学习兴趣和思政效果。二是利用VR和全景影像技术进行实践操作。如让学生亲手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或亲自进行一次访谈,然后通过VR和全景影像技术全方位再现研究场域,让学生身临其境,目睹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陶冶科研志趣。三是利用VR和全景影像技术进行思政教育。如通过VR和全景影像技术,带领学生参观中国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展示中国的体育赛事和运动员的生活,让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体育事业和人类健康发展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5.2.2升级思政内容、形式、方法与评价,创新思政供给
一是升级思政内容。在充分挖掘教材内生、教师成果、时政热点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将体育科研领域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以及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科研素养的新要求纳入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二是升级思政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有线上的专题讨论、微课、直播,又有线下的课堂讨论、互动,以及学术会议与论坛等。三是升级思政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项目探究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将课程思政与体育实际问题的解决紧密结合,强调科研的伦理规范、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四是升级思政评价。建立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践环节等思政要素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评价反馈,不断提高思政供给质量。
5.2.3搭建近乎真实的交互式学习空间,创新思政空间
一是利用新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空间。通过整合新技术,如5G、XR(扩展现实)、全息投影、数字孪生等,打造沉浸式的交互式学习空间,实现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的无缝衔接,为学生提供无边界的沉浸式体验。二是强化整体设计和交互设计。通过对学习空间设计的目的、功能、作用、应用场景等内容进行系统化分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顶层的整体设计,同时加强内容交互和情感交互,提高学生在学习空间中的获得感。三是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步骤的融合。根据论文写作的论证选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结果描述和撰写学位论文这7个步骤,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寻找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成为国家和民族体育科研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5.2.4运用透明化的场景式教学场景,创新思政场景
一是创设真实情境。通过创设与体育科学研究相关的实际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研究员、教练、运动员等。同时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完整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学以致用。二是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为学生展示真实的体育科学研究场景。同时通过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三是引导学生探究。通过提出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探究、实地考察等方式,寻找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如何运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等。通过这种方式,将体育强国的思政元素融入到真实的科研场景,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
6、“一体两翼三环四创”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特色与亮点
6.1以思政目标为引领,突出教学内容的高阶性
一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了解并遵循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三是通过引入教师和国内外优秀的体育科学研究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体育科研的成就和世界前沿的科研成果,增强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四是引入具有时代性和科学价值的研究选题,让学生在选题、研究设计和论文撰写等环节,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
6.2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满足思政形式的多样性
一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VR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融入思政教学,激发学生的科研使命和大国担当。二是充分利用校内外和国内外优质思政资源,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组织参观体育科研机构和实验室等形式,拓宽思政渠道和路径。三是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积极改善思政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术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报国热情。四是有教无类,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和言行举止等进行个性化思政设计,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思政需求。
6.3以三全育人为导向,凸显学生地位的主体性
一是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程介绍、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接受思政教育。二是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加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利用5G、VR、XR、全息与全景投影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提高思政实效。四是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学术竞赛等体育科研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素养,延伸思政课堂。
6.4以育人效果为核心,实现考核评价的多元性
一是将“课程思政”纳入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并建立了由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4个二级指标共20个观测点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二是采用教学观察、文本观察、学生主观性描述、课程成绩与平台数据分析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客观的评价思政效果。三是不仅关注思政结果,而且关注受教过程,适时评价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等。四是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特别是教学中即时产生的思政评价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课程思政持续深入开展。
7、“一体两翼三环四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成效
一是课程建设成效。经过15年的探索实践,本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5月获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校赛二等奖;12月本课程被认定为我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入选我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第一辑)。2023年1月获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三等奖;5月获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校赛一等奖;6月获湖南省首届研究生课程思政竞赛校赛二等奖;10月获湖南省普通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三等奖;11月本课程立项为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月立项为全国体育专业在线示范课程,并在学堂在线上线。2024年1月获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一等奖,4月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二是教师发展成效。经过多次教学创新和课程思政竞赛的锤炼,近三年团队成员主持省级及以上课题5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1项;发表论文13篇,其中C刊2篇、体育中文核心期刊1篇;在《湖南日报》《中国改革报》发表智库2篇论文,并被湖南乡村振兴局官网、新浪、华声在线等主流媒体竞相转载;湖南省教育厅采纳政策咨询1项,《打造体育特色村庄助力乡村振兴》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改革简报》刊发,并收悉感谢信;2023年11月教学团队被认定为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教学成员被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多人次受邀推广本课程创新成果,社会反响良好。
三是学生成长成效。学生守正创新,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近三年学生发表论文150余篇;省级获奖论文12篇;各级各类科研科创立项11项,其中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3项;6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历届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均在98分以上,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学习,不仅掌握了论文写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自己的自我价值与精神品格得到了洗礼和升华。特别是近三年学生竞相去湘西偏远农村学校支教,一批高素质、有担当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和赞誉。7人获支教活动“优秀支教教师”“优秀支教扶贫队员”“优秀志愿者”“优秀教师”称号,多人在工作岗位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年度考核“优秀”。
8、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体两翼三环四创”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通过搭建“沉浸式”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润物细无声中浸润了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这种教学模式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不仅落实了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而且较好的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事实上,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来都不是急就章,而是教师长期潜心思考和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果。教师之爱生,则为之计深远。教学创新之路,吾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EB/OL].(2021-10-29)[2024-06-05].https://cahe.edu.cn/site/content/14591.html.
[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EB/OL].(2023-11-15)[2024-06-05].https://cahe.edu.cn/site/content/16793.html.
[3]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4)[2024-04-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5]艾兴,李苇.基于具身认知的沉浸式教学:理论架构、本质特征与应用探索[J].远程教育杂志,2021,39(5):55-65.
[6]贾建锋,乌日罕,丁义浩.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提质增效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4):114-124.
[7]马小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精神内核及涵养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3,(20):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