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的重要基础理论课,但是目前运动生理学的教学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本文通过对运动生理学课程现状进行剖,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从运动生理学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以期提高运动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运动生理学人才。
关键词:实践能力;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xercise Physiology Oriented By Cultivating Practical Ability
LIU Xiaochun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Hebei Province,063000 China)
Abstract:Exercise physiology is an important basic theoretical course of physical education,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exercise physiology,unable to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contemporary pedagogy.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xercise physiology course is examined in this paper,propose students as the primary entity,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orientation.The reform idea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exercise physiology course outline, teaching content, instructional methods, and assessment strategies,to enhance the instructional quality of exercise physiology,refining the practical skills of exercise physiology talents through training.
KeyWords:Practicalability;Exercise physiology;Teaching;Reform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运动生理学研究范围很广,既有以探索基本现象与规律为内容的基础性研究,又有围绕体育教学训练实践的保健康复、体质测试、肥胖控制、身体技能评定、科学训练指导和教学训练生理评价等的应用性研究[1]。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实践类学科,对于体育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下,以最终目标(最终学习成果或顶峰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而且我国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的趋势,运动生理学课程改革更要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本文就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做出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运动生理学的教学成效。
1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1.1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清,课程大纲制订不合理
目前,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清晰[2],课程大纲制订不合理的现象,培养方案未按“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制订,课程大纲中的课程学习目标是核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都以如何达成课程学习目标为中心,存在课程学习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重难点不突出、教学方法落后、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后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1.2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抽象
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多为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形式较为枯燥。运动生理学内容较多,专业性的术语较多,知识点庞杂,而且很多内容较为抽象,晦涩难懂,比如肌丝滑行学说原理、动作电位产生机理、本体感受器、胸膜腔内压等知识点,部分同学听不懂,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而且体育运动的融入内容占比较少,大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内容对他们而言难度较大,再加上他们注重技术学习,轻视理论学习的思想,认为理论知识对于以后就业帮助不大,从而在学习中积极性不高,考前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最终教学效果成效较差。
1.3理论知识脱离运动实践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能够在运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理论知识占主导地位,与运动实践完全割裂。比如心肺功能的评价指标、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指标、无氧耐力素质的评价指标、有氧耐力素质的评价指标,这些都需要在理论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实操方法,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很难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
1.4实验课时占比较少,实验类型单一
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抽象与具体相转化的重要环节,但是实验课时占总学时数过少[3],只能从众多的生理学实验内容中抽取几个重要的实验,大多为演示性实验,上课前教师将实验仪器、设备准备好,上课讲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等,然后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实验设备不足,学生人数多,有些实验需要6-8人一组,导致有个别学生实验课不动手操作、偷懒、观望的现象,最后实验结果不写或者相互抄袭。部分实验器材陈旧,测试出的实验数据不准确、不合理。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
1.5教学考核方式单一,考核过程不具体
目前大多数考核方式单一,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而且期末考试的占比较大,平时成绩占比较小,导致很多学生上课期间不认真听讲,不重视平时成绩,考前两周突击背诵知识点。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为期末试卷中出一定比例的客观题目,再结合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弊端很大,导致学生只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而轻视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教师在评分过程中,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真实的实验操作的能力,这样有失教学的公平性[4]。
2 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1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大纲
根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目标定位来修订课程大纲,主要以课程学习目标为核心,重点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能够分析、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课余运动训练实践。认真修订课程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对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综合育人、学会反思4个毕业要求指标点起支撑作用。修订教学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仔细剖析每一章的教学内容,如何通过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难点来支撑学习目标。修订教学方法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知识目标主要通过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达成,能力目标主要通过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法等方法达成,素质目标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思政教学等方式达成。修订考核方式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分析每个学习目标达成适合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要具体化,评价依据客观化。因此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达成课程学习目标,进而完成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
2.2优化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2.2.1打破章节限制,整合教学内容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不按章节顺序教学,重新围绕以运动实践为中心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围绕运动实践展开,与运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部分为重点讲授,比如肌肉活动、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身体素质、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等内容作为教学重点[5]。其他部分略讲或自学,比如消化系统章节可以安排学生自学。
把不同章节联系紧密的内容整合一起,比如讲解神经系统中的本体感受器时,因肌梭主要感知肌肉长度变化,腱器官主要感知肌肉张力变化,所以可以与运动系统中缩短收缩,等长收缩,拉长收缩三种收缩形式相结合进行讲解,从而对本体感受器的功能理解更加深刻。再比如讲解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时,可以结合巴普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学说,结合其经典的实验--观察铃声引起动物(狗)分泌唾液,从而使学生对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分化阶段的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控,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个知识点的罗列。
2.2.2增加实用性强的教学专题,融入思政元素
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增加一些前沿的与运动实践相关的专题,比如身体素质训练的新方法,运动减肥的新手段等。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运动生理学对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讲,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因此应结合课程特点,把课程思政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利用课程思政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引导大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弘扬体育精神[6]。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引导学生永不服输、坚持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信念[7]。运动生理学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可结合每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运动生理学可以从社会热点问题、创新求索故事、优秀运动员的故事、学科前沿热点问题等多个角度切入思政教学[8-9]。运动生理学能够融入的思政元素很多,比如讲到极点概念时可以引入体育运动员的拼搏不服输的事迹,引入女排精神,通过观看女排夺冠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女排的顽强拼搏、团结奋战、勇攀高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7]。再比如讲解运动与免疫时,结合2019年的新型肺炎疫情,让学生更加珍生命,引入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抗疫中的感人事迹,使学生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讲解运动技能形成阶段中,可以引入优秀教师的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讲解抽象的内容时,多举具体、形象生动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讲解肌肉的分子结构细肌丝中的肌动蛋白结构时,让学生们把它想象成珍珠项链,讲解肌钙蛋白的作用时,就好比钉子的作用,这样多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更形象,更好理解。
在教学中多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带着问题听讲,比如讲解血液重新分配的知识点时,先抛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为什么饭后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讲解静脉回心血量影响因素时,先抛出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从卧位突然起立,眼前会发黑,头会晕?”从而使学生能将知识点直接运用到生活实践,记忆更深刻。
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增加课堂互动,比如讲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假说,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将每个学说的观点以及支持的证据讲清楚,从而使全部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所有的知识点教授完成后,在学期末,安排学生自选知识点,试讲10分钟,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相当于对所学知识点再次进行巩固,而且学生承担了任务,就会高度负责地准备、独立思考,认真钻研分析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有时真能讲出书上所蕴涵的、但没有明确指出的知识,培养了学生高度的责任感、独立性和创造性。
2019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双万计划”强调了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指出校内课程改革需要注意运用大学生慕课、学堂在线等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现在运动生理学线上共享课程在多个平台已经开放[10-11]。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线下和线上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转变,线下部分仍以讲授为主,但结合线上形式,利用超星学习平台,课前发布预习内容,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测试,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课中,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随堂练习,检验课堂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课后,可以通过主题讨论形式发布思考题督促学生及时进行复习。在资料中上传一些优秀的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复习资料。同时建立了运动生理学试题库,有填空、选择、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类型,为学生期末复习、考研复习提供便利。
2.4加大实验学时,调整实验模式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理学知识都来自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大实验的比重,调整实验项目,实验类型除了验证型实验外,可以增设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步骤,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些实验项目场地可以从室内搬到运动现场,比如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定方法可以采用在运动场12min跑测定法,从而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2.5细化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降低期末成绩的比例,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期末卷面成绩从70%,降低到50%,平时成绩从20%增加到30%,实验成绩从10%增加到20%,平时成绩评定要细化,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随堂测试成绩,思考题参与情况等;期末考试按照课时比例及课程目标,确定期末考试内容的侧重点,题目多向实践性题目倾斜,同时还要加入思政教育的课程考核。实验考试包括对实验操作的考核,实验原理的内容考核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如表1所示。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1)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堂上记笔记情况。(2)作业:主要以主观题为主,包括问答题、案例分析题等,需要学生查阅所学的教材及相关的教辅材料才能完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够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和查找资料的习惯。(3)随堂测验:借助学习通平台,主要以选择、判断等客观题为主,一般1-2章课程内容结束后,以5-10道题的标准进行测试,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做对的题目加深印象,对做错的题目相关知识点理解更透彻。
实验考核主要包括实验技能考核、实验报告以及实验课堂表现三部分,其中实验技能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原理的掌握情况、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等;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实验报告撰写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课堂表现主要通过课上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能否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等。
3.结语
综上所述,运动生理学要从全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要定位明确,课程教学大纲与毕业要求契合,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融合思政元素,教学手段多样化,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宗旨为真正实现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就业需求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垂坤.一流课程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18):81-84.
[3]孙丽丽.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74-76.
[4]郭艳菊,莫伟彬,彭峰林.体医融合视域下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2022,43(4):32-34.
[5]吕志伟,龙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运动精品.2021,40(10):1-2.
[6]朱俊杰,肖华,郭井双,潘秀丽,崔性赫,汪作朋.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111:35-37.
[7]王雪芹,李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1,39(5):28-33.
[8]石丽君,于亮.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案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22.
[9]陈晓红.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24,14(1):23-26.
[10]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8):48-50.
[11]时凯旋,侯丽娟.能力导向的运动生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9):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