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跆拳道一项广受欢迎的竞技项目,也是各类国际、国内赛事的核心项目之一,其对运动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客观需要加强运动员上肢技术运用与训练研究。本文以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与其运用方法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可行的训练策略,包括加强技术针对性训练、重视关联训练等。最后对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训练方式进行展望,以服务该项目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训练策略信息技术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of Upper Limb Techniques in Taekwondo Athletes
FENG Weiping
Nanchang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330100 China
Abstract:Taekwondo is a popular competitive sport and one of the core events of various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ompetitions. It requires high technical proficiency from athletes, and objectively requires strengthening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and training of athlete upper limb skill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upper limb 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methods of Taekwondo athlet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based on this, studies feasible training strategie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argeted technical training and emphasizing association training. Finally, an outlook is provided on the training methods for upper limb skills of Taekwondo athletes, in order to serv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is project.
KeyWords: Taekwondo athlete; Upper limb techniques; Training strate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跆拳道(Taekwondo)的创始人为崔泓熙,是一项源于朝鲜半岛的竞技项目,一般认为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在朝鲜、韩国民间广泛流行,目前已经纳入奥运会、亚运会等大赛中。该项目主要使用手及脚进行格斗或对抗,这也意味着其对运动员上肢技术的运用、训练要求较高[1]。随着跆拳道项目的持续发展,其上肢技术也在逐渐变化,新技术、新技法得到重视,以改善运动员水平、赛场表现为目标,也需要加强技术分析、训练,在体育强国基本背景下,分析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运用方法与训练策略显得必要。
1 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与其运用方法
1.1正拳技术
正拳是跆拳道最常用的上肢技术之一,包括前手直拳和后手直拳两类,一般在近距离使用,要求向对手躯干以上被护具包裹的区域攻击,根据其力度水平以及击打位置判断是否得分。前手直拳一般需要下肢蹬地、腰部发力,另一侧肩部前趋,采用内旋的方式向前出拳,击中对手后收回,该技术重视蹬地、转腰、送肩、冲拳四个要素的一致化,出拳时,手腕应挺直以保证命中效果和打击力量,另一侧上肢取守势避免被对手攻击。后手直拳的发力动作与此相似,也重视蹬地、转腰、送肩、冲拳四个要素的一致化,保持一手出击、一手防御的姿态[2]。
1.2推击技术
推击技术是跆拳道项目规则更新后出现的新技术,世界跆拳道联盟将原有的“不允许抓、搂、抱或推对方运动员”规则取消后,运动员可以采用推击的方式完成攻击,该技术允许在一定情况下将对手推出界外,使经济对抗性增加[3]。从技术特点上看,运动员在完成攻击、防御后,如果对象与自己的距离较近,可以使用双方控制距离,并在对方未完成抬腿技术的情况下连续进行推击,其技术优势在于连续性强,如果上肢力量较强、技术运用得当,可以将对手推至界外或失去进攻、防守的节奏,从而占据比赛主动[4]。
1.3贯手技术
贯手技术在多个武术类、搏击类项目中得到运用,包括跆拳道在内,可细分为用平贯手、一指贯手、二指贯手、勾手等。如用平贯手,一般四指并拢微屈,以中指前端为力点,可以对对手的肋部、躯干部位等进行攻击,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使对手被迫采用防御姿态,中断进攻,也可以实现有效击打直接获取得分。值得主要的是,不同贯手技术的攻击方式、对象各有不同,部分贯手技术可能对对手面部、咽部造成伤害,在正规跆拳道比赛中一般不可采用[5]。
1.4砸肘技术
跆拳道比赛过程中可以使用砸肘技术完成进攻,该技术的特点在于采用弧线进攻的方式,将力量集中于肘部,利用肘部向斜前上方攻击,也可以与正拳技术共同用使用,将对方击倒或获取攻击得分。该技术的运用主要关注双脚提供稳定的支撑,同时两手握拳屈臂置于腹前,拳心向内,攻击时一侧肢体前趋,形成弓步姿态,左臂以肩关节为轴屈肘上举,将攻击手肘提升到耳侧高度,向对手砸击,左右手肘均可组织攻击[6]。砸肘技术也不能攻击对手缺乏防护的部位,以避免造成运动员受伤。
2 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训练策略
2.1加强技术针对性训练
为保证跆拳道运动员掌握上肢技术,训练工作中应首先尝试提升针对性,结合技术特点组织训练工作。如正拳技术训练,可以细分为三个类别,一是非对抗性分解训练,二是对抗性训练,三是实践训练。
非对抗性分解训练主要强调对正拳技术的要领进行拆解,逐步要求运动员学习、训练,直到熟练掌握。蹬地、转腰、送肩、冲拳四个分解步骤的训练可每日开展,要求运动员跟随教练员或视频资源内容,妥善掌握技术动作,在通过反复训练加以掌握。对抗性训练是指借助护具、与陪练人员进行互动练习,要求运动员在掌握了正拳技术分解动作后,能够借助护具进行一体化练习,并由陪练人员予以一定的动态支持。实践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比赛的方式,使运动员可以在接近实战的模拟场景下,根据赛场变化使用正拳技术进行攻击,也在此过程中对技术的运用技巧、赛场变化进行揣摩,提升正拳技术活学活用的能力[7]。
2.2重视关联训练
关联训练,是指跆拳道运动员进行上肢技术训练的同时,也需要根据比赛需要进行共性意义上的综合训练,包括心理素质训练、体力训练,上肢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等,这些训练项目不直接影响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水平,但可以从击打力量、技术运用效果、比赛强度持续性等方面提供支持。
如上肢力量训练,一般可每周进行3到4次训练,每次训练30~40min,以肱二头肌训练为例,通过哑铃弯举进行强化。男性运动员弯举的初始重量应在5kg左右,持续弯举8~10次为一组,每次完成三组训练,每组间隔5min,每日进行两次训练,每次训练间隔30min左右。两周后,将哑铃重量增长到8kg,持续弯举10~12次为一组,每次完成四组训练,每组间隔5min,每日进行两次训练,每次训练间隔30min左右。一个月后,将哑铃重量增长到12kg,持续弯举12~15次为一组,每次完成四组训练,每组间隔5min,每日进行两次训练,每次训练间隔30min左右,并予以保持,也可以持续根据个人需求增加训练强度[8]。
2.3结合运动员技术特点组织训练
不同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训练时间、技术水平各有差异,在组织运动员进行跆拳道上肢技术训练时,还应结合运动员特点进行指导,建议采用分级训练模式,将所有运动员分为三个组别,即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主要根据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确定组别。
初级组:参与职业训练不超过3个月,对跆拳道上肢技术吸收不完全或掌握不牢固,比赛经验偏少的运动员。该组以基础性训练为主,包括上肢技术分解训练以及关联训练等;
中级组:参与职业训练3~6个月,对跆拳道上肢技术吸收比较完全,掌握比较牢固,但比赛经验偏少的运动员。该组以对抗训练为主,也组织一定量的上肢技术分解训练以及关联训练;
高级组:参与职业训练超过6个月,对跆拳道上肢技术吸收、掌握完全且牢固,拥有一定比赛经验的运动员。该组以实践训练为主,也组织一定量关联训练和对抗性训练。
以1个月其他时间间隔为周期,进行运动员分组情况的调整,以匹配其技术特点,帮助运动员更有效的成长。
2.4以信息技术提供训练辅助
未来为提升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运用、训练质量,还应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化技术提供支持,包括;力量模拟技术、动作模拟技术、分解动作视频教学技术、远程指导等等。以正拳技术力量分析为例,可以采用传感器技术进行训练辅助,其工作系统构成如下:
按照图2所示模式,跆拳道运动员以正拳技术集中击打设备后,其攻击力量被传感器收集,并提供给智能模块进行分析、存储对应信息,另以可视化设备呈现力量信息,帮助运动员了解力量水平,评估个人上肢力量是否提升、提升的具体态势,以作为后续进一步组织训练的依据。其他现代技术的作用与此相似,主要发挥可视作、可远程服务训练的优势,向跆拳道运动员提供训练方面的辅助。如多媒体技术,当运动员离开训练馆范围、仍希望继续参与跆拳道学习、提升上肢技术训练效果时,教练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信设备,将有助于运动员自主训练的资源远程提供给运动员,并组织远程指导、线上指导,借助现代技术提升运动员训练持续性。
2.5积累大数据做训练分析和改进
适当利用大数据可以帮助教练员、体育工作部门了解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训练情况、不足,以及对手技术特点、水平信息等,也能提升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训练水平。
如上文所述的推击技术,结合近年来奥运会以及区域性运动会的组织情况、比赛动态,可以发现我国运动员对跆拳道推击技术的掌握、运用情况并不理想,不能妥善发挥该技术的优势占据比赛主动。未来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近年来国内外跆拳道比赛产生的视频资源、比赛录像以及优势运动员的比赛信息等,分析其利用推击技术的时机、动作、力量特点等,形成更具结构化特点的训练资源,用于我国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活动。如伊朗跆拳道运动员哈迪·萨伊,其技术特点在于连击成功率高,上肢技术稳定扎实,善于利用对手的破绽快速完成攻击和连击。未来可以对其技术特点进行总结,形成文字、视频资料,进而形成完善的大数据,指导我国运动员训练,提升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训练质量。
3 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训练方式展望
3.1控制模式化训练
未来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训练应避免模式化问题,建议根据跆拳道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学习意愿、赛场表现,制定更完善的个性化训练技术,针对性加强上肢技术的薄弱环节,以改善训练效果。如对每一位运动员的训练信息、比赛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其特点,结合运动员个人诉求组织训练等。
3.2技术训练的可扩展化
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训练也应重视可扩展化,在组织一般训练的过程中,鼓励运动员根据个人特点,将心理训练、柔韧性训练、灵活性训练等内容,与上肢技术训练纳入统一的计划内开展,以提升训练多元性,使运动员的技术水平通过训练得到综合改善,也直接提升相关训练的基本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运用与训练决定其赛场表现,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予以更多重视。多见的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包括正拳技术、推击技术、贯手技术、砸肘技术等,组织训练时,应加强技术针对性,并要求运动员更多参与关联训练,同时结合运动员特点提升训练价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提供辅助。此外,未来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训练需要杜绝模式化问题,适当提升其可扩展性,为运动员提供更多思路,改善其上肢技术训练和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牛露露.跆拳道训练方法以及对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J].武当,2024(4): 82-84.
[2]孙晓玲.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专项素质特征及训练方法优化研究[J].拳击与格斗,2024(4):37-39.
[3]徐庆楼,奚昌瑾,费加明,等.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高校跆拳道运动员下肢力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23,44(6):55-59.
[4]韩鹏,张建慰,张子夏.不同赛事规则对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3):77-80,165.
[5]张运成,蒋雪涛,秦非.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运用及训练思路[J].中国体育教练员,2021,29(2):54-56.
[6]张旺.Flexi-bar训练对大学生跆拳道品势运动员格挡动作质量的影响[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1.
[7]何渊.上海市青少年男子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运动素质的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0.
[8]刘子龙,吴传政,朱金棒,等.新规则下高水平男子58kg级跆拳道运动员得分特点与技术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7):85-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