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达县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2024-11-01 00:00张丽欣李梅旦增贡恰
河北果树 2024年3期

摘 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剖析了札达县底雅乡果树在种植规模、生产经营方式、技术管理、采后商品化处理等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从自然气候、地理区位、市场潜力、群众和政策基础等多方位分析了札达县果品业发展的优势和前景,提出了札达县果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札达县;果品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对策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识码:B DOI编码:10.19440/j.cnki.1006-9402.2024.03.029

2023年9月6日至14日,应扎达县人民政府邀请,石家庄市市林果技术研究推广服务中心与札达县农业农村和科技水利局组成调研组,采取与县、乡、村相关单位人员座谈、交流,深入果树主产区底雅乡实地考察、调查,走访农牧民等方式,对推进札达县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调研。

1 札达县果树基本情况

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象泉河流域,隶属阿里地区,为边境县之一。总面积24 601.59 km2、总人口1万人(2003年),除少数汉族、回族以外均为藏族。底雅乡位于札达县西北部,以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生产的苹果、杏等果品外观艳丽、品质优良,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素有“阿里小江南”之美誉。目前,全乡果树种植面积达37.82 hm2,占全县果树总面积的80%,其中苹果面积21.96 hm2,10 874株、杏面积13 hm2,5 308株,其他果树2.85 hm2,2 300株。2022年苹果产量达140 000 kg、杏子产量达13 000 kg,果树已成为当地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2 札达县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潜力和前景分析

2.1 特色和优势

2.1.1 自然气候适宜,具备生产优质果品独特条件 底雅乡位于象泉WmALjNl3nQvPnq9MUQRYSA==河流域,海拔2 700 m,属于典型的高原亚热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160 mm,年日照时数3 216 h,干旱少雨、热量充足、无霜期较长,适宜果树生长。特别是高海拔地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且紫外线丰富、昼夜温差大,致使树体矮化性状明显,好管理、易结果;植物光合作用强、干物质制造与积累多;天气降雨少但地表水资源较充沛,病虫害少、果面光洁度高、着色极其鲜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其它果产区无法比拟的。

2.1.2 区位优势独特,市场潜力巨大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很难种植内地植物,果树更是难以开花结果。底雅乡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盛产苹果、杏、樱桃等果品,是除林芝地区以外鲜有的鲜果产区。通过增加果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培植区域品牌,进一步巩固、挖掘和扩大阿里及周边市场的空间很大。特别是随着国家公路、铁路网建设的提速、札达县境内国家地质公园和独具藏族风情的旅游业发展,国内外游客大量涌入,“底雅”苹果将成为当地的区域特色标志性产品,市场潜力极大[1]。

2.1.3 底雅果品质优俏销,种植果树效益较高 札达县农业种植主要有青稞、蔬菜及特色果品等,受特殊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当地果园肥源丰富、灌溉便利、果树不贪长易结果、病虫害极少,管理简约、生产成本低。苹果平均667 m2产达1 500 kg,下树价格12~16元/kg,则667 m2收入达1.8~2.4万元,种植果树的收益是青稞的3~5倍、蔬菜的2~3倍。

2.1.4 当地农牧民有种植果树习惯和一定的管理经验,基层干部群众具有高质量发展果品产业的强烈意愿 底雅乡种植果树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管理果树已成为当地农牧民重要营生。特别是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支持下,通过政策帮扶、科技示范,使一批种植户增收致富,激发了农牧民发展果品产业的积极性。迫切希望在政策、技术上给予支持,实现果树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2.1.5 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果品业发展 县委、政府领导千方百计帮助果农解决果树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品销售等问题,为推进全县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2.2 问题和短板

2.2.1 果树种植规模偏小,生产经营方式分散 一是全乡果树总面积37.82 hm2,种植规模总体偏小,果树不论从作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产业,还是作为全县、全地区唯一的特色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均偏小。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规模就形不成品牌。二是在现有种植的果树中,苹果占58.1%、杏树占34.4%、其它果树占到7.6%,多种化果树种植虽然丰富了当地果品消费供应,但也分散了优势“拳头”产品的形成和主导优势商品基地的打造。三是果树虽然在底雅乡种植较为普遍,但主要是以农户为单元的庭院式种植、分散种植或连片种植分户管理方式,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户为什布奇村的村民其美,种植苹果0.8 hm2,总体看尚属于群众自发零散种植,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基地。目前,底雅乡果树种植不论是单户面积、集中种植程度、还是全乡总体规模,作为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尚不明显[2]。

2.2.2 果园栽植形式滞后,科技管理不到位 一是由于果树大多是群众自发种植起来的,受地形、地块、设计理念局限,基本拘泥于自种、自管、自收的种植经营方式,与现代果树管理经营方式差异很大,难以实现规范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省力化管理。二是栽培品种滞后,目前生产上栽培的品种主要是20年前通过民间或边贸由印度引进的元帅、金冠系等品种,显然不能满足现代果品生产及消费市场需求。三是果树管理普遍较为粗放,有的基本上是放任生长、靠天收。主要体现在:土、肥、水管理粗放;整形修剪不当或基本不修剪;花果管理意识淡薄或基本不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不力或基本不防治。四是由于果树管理不到位,致使果品产量低、全乡苹果平均每667 m2产量仅为425 kg,且果个普遍偏小、远达不到品种应有的果实标准,且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苹果绵蚜、杏球坚蚧等虫害有蔓延趋势,严重影响了种植果树应有效益的发挥。

2.2.3 果树经营者缺乏质量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亟待加强 目前,底雅乡生产的果品由县政府“统一定价、统一征收、统一销售”,这一方面最大化地维护了广大农牧民的利益,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惠民政策,但同时也易使种植户产生“等靠”思想,缺乏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危机意识和市场意识,难以激发果农引进更新品种、提升果品质量、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开展标准化生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和热情,不利于按照“三品一标”要求组织和改进生产、推进果树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3]。

2.2.4 新型经营主体缺失,市场体系不健全 一是缺乏新型经营主体。底雅乡果树基本上还处于“分户种植、自建自营”的原生态经营阶段,尚没有形成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规模基地、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对生产、营销、产后相关产业的引擎带动作用乏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态势尚未形成。二是果品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在产地尚未形成专门的果品交易市场,缺少专业营销队伍、营销服务组织和营销企业,未形成外向型的市场销售渠道或网络,仅是“单腿走路”,靠政府“征收”销售,不能使果品走出深山[4]。

2.2.5 果品采后商品处理水平低,产业链条短 一是缺乏果品采后自动分拣、清洗、打蜡等商品处理设备和工艺车间,缺少满足不同消费层次质量需求的产品和包装;二是缺乏必要的产地果品冷藏库、冷链运输车辆和设施;三是目前生产的果品主要是销售鲜果,残、次、小果做牦牛饲料,缺乏对残次果加工、利用和深加工[5]。

综上所述,札达县果品产业发展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但总体看,优势大于问题、特色强于短板,特别是札达县果品生产独具的自然条件、区位等优势是其它果品产区所不可比拟的,而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是能够在今后产业发展中克服或规避的,札达县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

3 对策和建议

3.1 政府主导,科学定位 县委、县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精准定位,科学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底雅乡等地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禀赋优势,将果品产业做为县域(或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优先发展。二是在树种选择上应考虑受发展空间、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储藏保鲜等因素限制,果树种类不宜太多,建议首选苹果产业重点发展,打造成札达县“拳头”产品、札达“名片”、区域“名牌”,走“绿色”“精品”“高端”产品经营路线。三是在布局上做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突出1~2个主导品种,培植特色。通过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品质高端、绿色健康、规模适度、效益良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苹果产业[6]。

3.2 科学规划、加快发展 规模是效益、是品牌、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此,要整合发改、自然规划、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科技等部门政策、项目、资金,抓住国家实施荒山绿化、稳疆兴边、乡村绿化、新民居安置等政策的锲机,依法依规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空闲宅基地、更新林地等可利用土地发展果树,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品种优、符合现代经营管理要求的新型果树基地,拓展种植规模,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引领果品业高质量发展。

3.3 依靠科技,提质增效 多措并举、加强现有果树科学管理,就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果树生产力。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引进、示范、推广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尽快提高果树管理水平,实现增产、提质、增效的目标。一是引进优新品种,通过新建基地或大树嫁接改造淘汰老劣品种,优化品种结构;二是采取“精准施肥培壮树势、科学修剪调整树体结构、抓住关键综合防治病虫害、合理疏花疏果提质增效”实现产量、效益“双倍增”,推进果树粗放管理向科学精细管理方式转变,走以“质”取胜、以“品”服人、以“精”成名的路子;三是采取现场培训、线上服务、组织外出参观、定期代培、赴内地研修实习等方式,培训骨干,传播果树管理技术,尽快提高农牧民技术水平。

3.4 创新机制,培植新型经营主体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培育、发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规模基地、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注重发挥他们在科技示范、产前服务、产后营销等环节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适应市场、闯荡市场、驾驭市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果农依据市场需求组织果树生产,增强农牧民科学管理果树的原动力,推动果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二是逐步建立健全果品市场体系,由相关部门牵头,在果品产地建设果品交易市场,扶持发展果品营销经纪人、营销队伍、营销服务组织和营销龙头企业,加强网络营销体系建设,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外向型市场营销体系。三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果品宣传包装力度,提高札达果品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打造名牌,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拉动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3.5 完善链条,推进产业化发展 产业化是果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因地制宜,在产地筹建果品采后自动分拣、清洗、打蜡等商品处理设备和工艺车间,开发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产品及包装,提高果品精选化、精致化、精品化程度;二是利用现有政策、项目,在产地适时建设现代化果品冷藏库,购置冷链运输车辆和设施,实现冷链储运无缝隙衔接;三是筹建果品加工车间,搞好残次果加工利用,提高附加值,促进产业增值、农牧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姜雪峰,毛 娟,徐巨涛,等.苹果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54(3):69-77.

[2] 吕鹏超,戚伟波,胡怡林,等.我国果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果菜,2022,42(7):75-79.

[3] 曲淑梅,张 睿.果树经营管护技术问题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1(1):50-51.

[4] 郭 江,赵春立,刘金柱,等.果园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果树,2006(1):34-35.

[5] 赵 涛,柴 洪.苹果加工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13):54-56.

[6] 巩文琼,焦 鹏,刘振国,等.山东淄博果品产业现状与转型升级发展对策[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3(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