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教师们共同面临的新课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如何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语文作业作为巩固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一环,只有改变教师的作业安排方式、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拓宽语文知识的应用领域,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基础教育的提质增效。基于此,本文以“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为题,思考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之下如何实现初中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学评一体化 初中语文 作业设计 优化策略
引言: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将评价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其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也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的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评一体化”已经成为推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发展和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理念和实践方向。
一、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的思想被广大教学工作者认可并运用到实际中,“教学评一体化”有着深刻的内涵,“教学评一体化”意味着教学和评价不再是单独的两个环节,而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对教学质量的反馈,教与评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教学的有效进行。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于学生而言,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凸显的表现,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勤于思考、培养自身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自身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重要能力;于语文教师而言,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适时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和作业完成进行指导和调整,以及在有效的教学评价中,通过教师对作业的反馈和评价,可以有效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结合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内涵及其意义,本文主要从“注重减负与提质,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制订评价标准,及时对作业进行调整”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注重减负与提质,设计多样化的作业
在“双减”政策下,减负和提质是对教师安排语文作业提出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初中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减负不是盲目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那些机械性的、重复性的作业。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取得一定的进步,因此,在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量。具体而言,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课后作业,学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课后作业中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这样的课后作业布置方法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可以使学生得到原有水平上的提升,感受进步的快乐,除了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还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跨学科的理念,创新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1]
(二)制订评价标准,及时对作业进行调整
在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评价和反馈。过去,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于作业完成的反馈,这样的作业设计其实是不完整的,因此,教师要制订学生完成作业的评价标准,根据作业目标和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度和反馈结果对作业设计和实际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升和进步。[2]
总结: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双减”政策背景之下,结合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如何对初中语文作业进行设计,并提出“注重减负与提质,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制订评价标准,及时对作业进行调整”的策略建议。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的设计和完成对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不断反思学生的实际学习掌握程度,注重教学和对作业完成的反馈之间的关联,充分发挥语文作业的作用,以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陆丽琴.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与评价[J].求知导刊,2023(23):59-61.
[2]王增.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优化课后作业设计的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33):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