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

2024-10-31 00:00:00李如愿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16期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初中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德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过程。[1]在初中班级中构建科学、系统的德育体系,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少年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剖析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并提供了实际的德育工作案例以供分析和借鉴。

关键词:班级管理 德育工作 初中教育

一、引言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2]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从幼稚趋于成熟的时期,初中生内心充满矛盾却又身心快速发展。在初中阶段渗透的德育教育,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中我从班级日常管理、班会、班级环境建设、与教学活动融合、协同育人五个方面对班级德育工作进行了实践探索与反思。

二、德育工作的理论依据与原则

理论依据:基于新基础教育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德育工作的主体性和过程性,注重学生内在道德情感的唤醒与品质培养。

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注重班级个性塑造,立足班级现实,树立良好班风;坚守学生立场,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主动、健康发展的人。

三、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与案例

教师需要有爱心、责任心,也要有创造力和管理智慧,教师在班级管理岗位中会逐步积累实践经验,结合德育工作的理论学习,力争做学生生命中的指路人。

(一)关注班级日常管理,要求学生知行结合,培养良好习惯

新基础教育强调,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以我教过的班级为例,学习上,班内实行单元组模式,配备导师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导师与学生随时沟通,促进学生学习的内生力。纪律方面,班级制度源于学生又服务于学生。班规由学生协商制订,确认后施行,配以相应的奖励措施。劳动方面,做到人人有岗位,各项有检查。规定出台,关键看执行和反馈情况。每周的班会课上,班主任对上周各方面统一点评,刚柔相济。在处理问题中,我会坚守学生立场,根据主客观实际情况,给以宽慰、提醒或者教育。

(二)充分发挥班会作用

新基础教育强调,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研究学生。班主任日常留意学生的言行,发现其成长困惑,掌握其心理变化,利用班会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

例如,某年国庆假期之后,我发现学生们尚未调整好状态,我便让大家周末了解新闻时事,班会上畅谈当时的新闻,我播放了几段视频,内容包括“中华大地上的声音”“真实的中国制造业水平”“你我向上,家国向前”。学生观看后积极交流发言,极大激发了励志学习、以国为荣的自豪感。作为后续,我又组织了“追逐梦想”主题班会,结合国家2035年的奋斗目标,让学生畅想自己已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再从梦想倒推到现在,思考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未来很迷茫,便又设计了“当梦想照进现实”主题班会,学生利用周末收集职业信息,畅谈理想与现实,我也分享了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答辩的信息,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在学校开展的心理剧活动中,我们编排的主题是“理想与现实”,大家认真排练,表现精彩。

(三)关注班级环境建设

新基础教育中说,要有整体思维、整合的工作方式来处理学校活动、班级活动。除了设计系列班会,在班级环境建设中,我也注意用整体的眼光促进学生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在某学期初,学生在观看《开学第一课》时,深深被付巧感动,由此我们决定将本学期班级的主题定为“逐梦”,将班级定义为“梦开始的教室”。走廊文化围绕“我们的梦想是星辰大海”设计,教室内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等励志墙贴、捕梦网装饰画,后黑板以“逐梦”为主题装饰、设计黑板报。所有的活动都有学生亲自参与,体现了学生主人翁的地位。

(四)与教学、活动融合,渗透德育思想

德育与教学相融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元素,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德育的有机融合。针对班内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面对班里的学生,我竭力做到严中有爱。对于这些“月亮型”的学生,我会随时给他们鼓励,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做好后进生教育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对他们,我会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组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德育价值。在日常开展的运动会、竞赛评比等活动中,学生秉持着以集体荣誉为荣、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活动中进一步凝聚班级向心力。

(五)班级管理中坚持协同育人,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为班级工作服务。

例如,我会利用网络、电话、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交流,设计活动让孩子们与家长沟通,使得家长了解、重视学生人格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利用社会热点,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参与学校研学旅行,丰富学生视野。这些为德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班级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细心引导、耐心培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塑造学生人格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应继续深化德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使其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蒋彩云.化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22(04):68-71.

[2]蒋云.你的班主任工作动情了吗——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05):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