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下通过合作与实践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项目式学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通过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活动。
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研究是教师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创建不同的学习项目,与学生一起围绕某个项目主题或者某个学习项目展开探究、交流,采取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某个学习项目,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
(一)国外方面
项目式教学的思想产生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的经验学习。项目式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1918年,美国教育家威廉·赫德·克伯屈在《项目教学法》中首次提出“项目学习”的概念,构建了项目教学法的理论框架。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
(二)国内方面
项目式学习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我国。1998年,项目教学法的概念被正式引人我国。2000年,项目教学法被引入职业教育。2012年,由徐锦生主编的《项目学习——探索综合化教学模式》一书出版,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项目学习在小学开展与实施的方法和途径。此后,有关项b03791d63a595a3b961185a656fe723181f5f0addae6f5bc36fded4539e32de2目学习的研究逐步渗透到我国基础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
三、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在“教学建议”中要求:“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符合新课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参与精神、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研究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有助于丰富和拓展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更可以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更为完整和深入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2]
四、研究目标
(一)探索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二)分析项目式学习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影响。
(三)构建适用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项目式学习模式,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五、研究内容
(一)理论分析
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把握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研究内涵和重要价值,获得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明确研究方向。[3]
(二)实践研究
教学现状研究:课题前期,对教学评价方案收集分析,对教师课堂观察评议,对学生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的效果与问题。
教学设计研究:确定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研究设计理念,明确教学实施路径,形成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提炼教学的一般流程或范式。
案例实验研究:将以上教学设计应用到教学中,在实施过程中,观察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性、适切性,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并继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磨合改进。
六、研究假设
(一)利用课题研究,架起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促进师生的成长。
(二)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对一线教学的解放,让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创造,主动积极地设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案。
七、拟创新点
(一)研究依据严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调查,系统地给出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相融合的策略。
(二)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研究适用于小学语文各年级教学设计与实践。
(三)确定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研究教学理念,形成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提炼出一般流程或范式。[4]
八、研究思路
(一)调查分析目前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研究现状,发现存在的不足,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测。
(二)成立课题研究核心团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查阅关于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地梳理文献内容,形成知识系统。
(三)研读统编版教材,根据教材编排意图,设计项目式学习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依托课堂,进行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在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观察、研究,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
(四)对较为成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提炼,总结本课题研究的实施路径、经验,并积极推广。[5]
九、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阅读相关的资料,为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经验参考,为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二)调查法。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确定研究目的与策略,通过对实验成员的跟踪,了解实验进展状况,及时调控,确保研究的科学开展。
(三)行动研究法。引导教师通过网络等途径学习,借鉴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研究案例,结合学生学段学情的特点,研究在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实施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策略,探究模式,并认真进行思考分析、归纳整理。
(四)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整理,以论文、结题报告等形式,总结学习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研究所取得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积极推广经验。[6]
十、技术路线
(一)确定研究主题与拟定研究问题。
(二)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三)编制调查问卷,对现状开展调查,收集问卷的数据并进行分析,探究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四)组织一线教师,开展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设计与实践为主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营造课题研究及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环境和氛围。
(五)形成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方式、策略,以此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六)形成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等推广研究成果。
十一、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4年3月-2024年5月)
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深入课堂,了解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研究的现状,查阅文献资料,制订实施方案。[7]
(二)具体实施阶段(2024年6月-2025年11月)
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提出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研究的具体策略,形成阶段性总结。
(三)总结鉴定阶段(2025年12月-2026年5月)
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陈少静.基于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设计[J].教育信息技术,2020(Z1):145-147.
[4]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5]濮忠良.“智慧课堂”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研究[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3
[6]蒋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设计与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3.
[7]杨秀东.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行动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