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评估的目的是明确糖尿病病情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是确定糖尿病治疗策略的基础。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评估。
一、糖尿病病情评估
2型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就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病程较短且伴有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理特点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此时,患者通过减重就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达到逆转2型糖尿病的目的。随着2型糖尿病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会逐步衰退。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因病情原因导致体重下降,则说明其胰岛β细胞的功能衰退较为严重,这是因为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减少,导致脂肪大量分解而引起消瘦。因此,治疗2型糖尿病之前,需要评估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以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1.胰岛素抵抗评估
胰岛素抵抗是指人体的组织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表现为空腹胰岛素含量高,血糖值正常或偏高,常伴有肥胖、黑棘皮症等特征。
一般胰岛素抵抗指数超过2.69,则被认为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而且胰岛素抵抗指数越大,胰岛素抵抗越明显。临床上,常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即通过空腹血糖值和胰岛素含量估算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计算公式为: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含量×空腹血糖值(胰岛素含量单位为:毫国际单位/升;血糖值单位为:毫摩/升)/22.5
需要注意的是,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之前,患者需要规律饮食3天,且抽血检测胰岛素和血糖的前一晚8点以后不进食。
2.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评估
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的方法主要有评估胰岛素分泌指数,以及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
(1)胰岛素分泌指数
一般体内胰岛素分泌指数越大,说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越明显。胰岛素分泌指数的计算公式为:胰岛素分泌指数=20×空腹胰岛素含量/(空腹血糖值-3.5)。
(2)胰岛素释放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具体操作步骤为:早上空腹时抽血,抽血后5分钟内喝完用75克葡萄糖兑250~300毫升水的糖水或吃完用100克标准面粉制作的馒头,从喝(吃)的第一口开始计时,餐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采血,开展检测血糖值、胰岛素含量的试验。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可用于判定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分型与治疗。
临床上,可以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释放曲线来判断胰岛素分泌情况。患者常见胰岛素分泌情况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
①胰岛素分泌不足型:表示患者胰岛功能衰竭或遭到严重破坏,说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需终生进行胰岛素治疗。
②胰岛素分泌增多型:表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多见于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此类患者通过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以减轻体重,病情常可获得良好的控制。
③胰岛素释放障碍型:多见于成年起病,体型消瘦或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此类患者治疗较为复杂。
需要注意的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前至少8小时不要进食,至少12小时停止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血糖药物。
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评估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与血管和神经损伤有关,长期血糖升高会引起血管损伤,如果眼底和肾脏血管损伤,则可能出现视力下降、飞蚊症、蛋白尿等情况,如果心脏和大脑血管损伤,则可能出现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不仅要控制好血糖,同时还要控制好其他损伤血管的因素,如血压、血脂等。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或者指标检测,具体如下:
1.一般情况检查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评估:大约有75%的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5年内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如患者出现视力下降、飞蚊症等症状,或者血糖控制不良,建议到眼科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眼底检查。
(2)周围神经功能损伤评估:周围神经功能损伤具体表现为肢体对称性感觉障碍,如典型的短袜和手套型感觉障碍。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进一步做四肢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测定。
2.血糖控制情况
(1)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了解患者血糖水平,为制定和调整降糖策略提供参考。
(2)糖化血红蛋白监测:了解患者既往2~3个月血糖控制状况,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3)糖化白蛋白监测:反映血糖监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
3.辅助检查
(1)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高糖会损伤血管,如果合并高血压,或同时合并高甘油三酯、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则心血管更容易受损伤。
(2)肝肾功能评估:肝肾功能异常会影响某些降糖药物的使用,需定期对肾功能进行监测,以及时为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3)尿常规监测:尿蛋白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病变,尿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阳性提示尿路感染、肾结石或其他潜在的泌尿系统疾病的可能,尿酮体阳性可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禁食、剧烈运动、严重呕吐等。
(江西中医药大学 查青林 邮编:3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