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传千年出新意 愿将人工化天工

2024-10-31 00:00:00
农村百事通 2024年11期

工匠档案——汪顺清

全国能工巧匠

国家级非遗(歙砚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江西省技术能手

歙砚因产于今江西省婺源县龙尾山而得名。歙砚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260多年历史,其间名师巨匠辈出,制砚技艺登峰造极,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众多诗文赞誉。2006年,歙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联合授予婺源县“中国歙砚(原产地)之乡”荣誉称号。

汪顺清,出生于婺源县江湾镇,与歙砚主要原料——歙石主产地龙尾山毗邻而居。自幼喜欢画画的他,在砚文化的浸染中成长,早就与歙砚结下了不解之缘。1990年,16岁的汪顺清拜砚雕师傅汪永忠为师,刻苦学习传统书画和雕刻技艺,并博采众家之长,逐步形成主攻山水、花鸟砚的创作方向,他的歙砚“艺术之旅”就此启航。

因材施艺,开启全新“艺术之门”

汪顺清向笔者介绍,歙石石质优良,色泽曼妙,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具有不吸水、不拒墨、不损毫、储水不涸、易洗涤等特点,享有“孩儿面”“美人肤”之称。歙砚的制作流程主要有选料、制坯、设计、雕刻、打磨、配盒等工序。每一方砚台的制成都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其中,歙砚的选料极为严格,所选石材的块度、粒度、硬度要适中,并不是所有的歙石石料都能用于制砚。在砚坯的制作过程中,分为定型坯和自然形坯两类。定型坯是按计划生产的规格型坯,如正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状等;自然形坯则是将砚石的自然形状加以修整,雕琢成坯。设计是制作砚台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序,要根据歙石的石质和形态,认真考虑题材、立意、构图、造型,以及雕刻的刀法刀路等。

“歙石本身具备了自然的美,制作者要能够根据这些特点因材施艺,不同的石品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取其美的特点,合理地加以运用。要用得恰当、用得协调,制作出的歙砚才能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汪顺清如是说。

据介绍,歙砚的名贵,除了砚雕匠人巧夺天工的技艺外,起决定作用的是其稀有的石质与纹理。龙尾石绝大多数都有内在的天然纹理,且纹理形态多种多样,美妙异常。歙砚的制作材料被称为歙石或歙砚石,需要5亿~10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歙石的产地以婺源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因此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龙尾石是一种稀有的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每一方龙尾石都是充满天地精华的珍品。然而,前人制砚都是从原石上取方正之坯,因此对石材的损耗很大。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歙石的天然之美,汪顺清利用随形石和砚石矿附近河道采撷的歙砚子石,创作出前无古人的自然形歙砚。在创作过程中,他充分利用歙石之长,把传统中国画的空灵、幽远意境,以及自己对家乡山水内化于心的浓浓情愫融于一方素石之上,眉纹勾勒出潺潺流水,金星化作了绵绵秋雨,金晕则巧作出山川、雾霭或是几支残荷、一羽翠鸟……从此,具有汪氏鲜明艺术特色的山水砚,开启了歙砚千年传承道路上的全新“艺术之门”。

以砚为媒,打造文旅融合新样板

1998年,汪顺清以“砚君”为名建设了集歙砚展示、研究、创作、交流的砚君艺术馆。2021年,砚君艺术馆成功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名单。汪顺清为了让砚君艺术馆更好地服务于传承歙砚制作技艺、弘扬歙砚传统rJATSerQkLfYDIGo2p7g+W1vHDbuwdaGvxPr5BAZ96M=文化,不惜投入上百万元对该项目进行了全新升级。改造后的砚君艺术馆不仅是汪顺清艺术创作的基地,也是他“以商养文、文旅融合”的代表作。

改建后的砚君艺术馆共分三层。游人走进艺术馆,恍若进入了一个歙砚的世界。一楼大厅由原先的开放式陈列厅改建为回廊式展示馆。参观者沿着回廊漫步其间,可以深入了解歙砚的历史文化、制作技艺,还能亲手触摸各种坑口、各类造型的歙砚作品。在歙砚精品馆里,陈列着汪顺清历年来所获的国家级、省级奖项作品。二楼设置了藏品展区,展示了歙砚多年积累的精品力作。三楼则作为民宿,为往来砚友提供方便,游人站在砚君艺术馆顶楼,远望青山如黛,近观江流西去。艺术馆的后院则是汪顺清传承工作室,是歙砚雕刻技艺的核心部门,主要从事艺术创作和技艺传承,每年都有学员跟着汪顺清学习歙砚雕刻技艺。

大器小作,老文房“盘”起来

近年来,汪顺清不断锐意创新,致力拓展传统非遗年轻化创新之路。在这个“万物皆可盘”的时代,他法古融今,将原本只能在案头陈设的文房珍品,制作成可在手中盘玩的把玩件,为传统歙砚的发展开启全新创意理念。把玩砚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握于手中、掌控把玩的小砚台,在歙砚雕刻界能够将把玩件与歙砚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汪顺清是迈出创新步伐的“第一人”。

汪顺清表示,他之所以花很大工夫研创把玩砚,一是为了满足众多把玩件爱好者的把玩与收藏需求,从而进一步扩大传统歙砚的普及面。二是对歙石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的最大化利用,让每一方歙石小料都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三是为了探索当代歙砚新路,延伸歙砚作品链,以抛砖引玉之势,激发更多传统砚雕的创新之举。

“歙石把玩砚虽小,却是完整的砚作。其选料考究,制作精良,在方寸之中,融入唐诗宋画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尽显高远意境,让人一见倾心,爱不释手。在人们的把玩间,传统砚文化与书画艺术的融合之美流淌于指间,令人心旷神怡。由于老坑歙石极度稀缺,歙石把玩砚的出现,有助于更多人接触歙砚,感受歙砚鬼斧神工的技艺与传统文化的魅力,歙石把玩砚也日益成为文玩爱好者的‘心头好’和‘掌中宝’。”

(北京 贾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