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优化档案管理系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与智能化水平,文章围绕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在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展开分析。首先,文章阐述了数据挖掘的原理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行性;其次,探讨了基于此技术构建档案管理系统的具体过程,重点解析了系统需求、数据挖掘模型构建、系统架构等环节,希望为档案管理领域的技术更新与系统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档案管理系统;需求;框架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档案管理面临诸多新挑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信息处理需求。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与模式识别能力,为革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提供了可能。该技术能够从庞杂的档案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支持决策制定,并增强管理系统的响应速度与服务质量。因此,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系统性能,还符合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值得重点分析。
一、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原理简析
1.数据挖掘技术概述
(1)定义与核心原理
数据挖掘技术是指从大量数据中自动搜索隐藏的信息,提取知识的过程。核心原理是通过算法分析数据,发现模式和统计规律,从而预测未来趋势或行为。数据挖掘综合使用统计学、机器学习和数据库技术,通过模型建立对数据展开深入分析。
(2)关键技术与方法
数据挖掘的关键技术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分析、异常检测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如决策树、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K-均值聚类等,不仅提供多角度的数据分析,还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集,以适应特定的分析需求。
(3)数据挖掘过程
数据挖掘过程通常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探索、模型构建、模型评估和知识展示。首先,预处理阶段涉及数据清洗和转换,以准备适合挖掘的数据集。其次,探索阶段用于分析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模式。再次,在模型构建阶段,选择适当的算法来训练数据模型,随后在模型评估阶段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效果。最后,将挖掘得到的知识以适合用户理解的形式展示出来。
(4)数据挖掘工具与平台
当前主流的数据挖掘工具和平台(如SAS、Python等)能够提供丰富的算法库和数据处理功能。SAS专注于商业应用,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功能;Python则因具有广泛的库支持和易于学习的特性,在开发者中极具人气。这些工具为数据挖掘的各个阶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数据预处理到模型部署,均可得到高效执行。
2.数据挖掘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1)档案数据的特点
档案数据具有多样性、历史性和结构性的特点。这些数据不仅包括文本文件,还涵盖图像、音频和视频文件,展示了数据类型的多样性。由于档案资料通常记录了长时间跨度的信息。因此,具有明显的历史性,能够反映出不同时间段的信息特征。此外,档案数据通常按照一定的格式和标准组织,显示出一定的结构性。这种结构性包括文档的格式化标签和索引系统,有助数据的存储、检索和分析。
(2)数据挖掘对档案管理的价值
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显著增强档案管理的效能,特别是在信息检索、知识发现和决策支持方面。利用数据挖掘,管理人员可以从庞大的档案数据库中迅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高效的信息检索。更进一步,通过分析和识别档案中的模式和趋势,数据挖掘有助从历史数据中发现未被注意的知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数据挖掘还可以优化档案的存储方式和管理流程,通过自动分类和标签化,提高档案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档案管理的质量,还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
本单位经过研究后发现,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是技术上可行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计算资源已经能够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复杂算法的运行。数据挖掘技术,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已在多个领域获得成功应用,证明了其技术成熟度和稳定性。本单位的IT基础设施和技术团队具备实施此类技术的能力,能够确保数据挖掘项目的顺利开展。
(2)经济可行性
从经济角度考虑,投资数据挖掘技术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是划算的。虽然初期可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用于软硬件购置和人员培训,但从长远来看,通过优化数据处理流程和提高信息检索效率,可以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此外,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增强档案服务的商业价值,为本单位带来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3)社会与法律可行性
在社会与法律层面,引入数据挖掘技术亦显可行。当前社会对数据保护和隐私安全的要求日益增高,本单位在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时,已充分考虑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例如,确保数据处理活动符合数据保护法规,如GDPR或本地数据保护法,并采取适当的数据加密和匿名化措施,以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
二、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1.档案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系统目标与功能需求
本单位在构建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档案管理系统时,设定了明确的系统目标和功能需求。首要目标是提高档案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使得档案利用更加便捷和直观。此外,系统旨在通过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操作错误,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单位设计的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但不限于:自动分类档案数据功能;智能推荐相关档案功能;历史数据趋势分析功能;异常档案的自动检测功能。此外,系统中需要包括一个具有“用户友好”属性的查询界面,从而帮助非专业用户能够查询到目标档案。在此基础上,本单位也计划实现高级数据分析功能,如情感分析和文本挖掘,以提取档案内容的深层价值。
(2)用户需求
针对用户需求的深入分析是系统成功的关键。本单位开展了广泛的需求调研,包括发放问卷、组织访谈及用户工作坊,以收集来自不同用户群体的反馈和期望。分析结果显示,用户需求可以大致分为:高效性、便捷性、准确性和定制性四类。档案工作人员强调检索系统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率,希望建立快速、准确的索引机制,而研究人员则更关注于如何通过系统发现历史数据之间的潜在关联。此外,管理层则关注如何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提升决策支持系统的效能。因此,需基于这些反馈调整系统设计,确保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3)技术需求
技术需求分析确保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得以顺利完成。本单位全面评估了所学的技术需求,确定了以下几项关键信息。其一,数据处理能力。鉴于档案数据量庞大且持续增长,系统必须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集;其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系统需要实现严格的数据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审计日志,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三,可扩展性。随着本单位需求的变化和数据量的增加,系统架构必须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未来的升级和功能扩展;其四,用户界面。需要开发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支持各类用户轻松访问和操作系统。基于这些技术需求,本单位设计了一套符合现代信息技术标准的档案管理系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2.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挖掘模型构建
(1)数据预处理与集成
在构建数据挖掘模型前,数据预处理与集成是确保分析有效性的关键步骤。本单位设置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归一化以及数据集成。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数据清洗。该步骤主要解决数据中的噪声问题和异常值处理。例如,对于档案数据中的缺失值,采用均值、中位数或模态数填充方法。具体方法取决于数据的分布特性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对异常值的处理,则采用基于Z-score的方法,即计算每个数据点与平均值的标准差数,超过三个标准差的数据点被视为异常值并予以剔除。第二,数据转换。该步骤主要是编码“非数值类数据”,如使用独热编码(One-Hot Encoding)处理分类数据。此外,对于时间序列数据转换为更适合挖掘的格式,如将日期数据分解为年、月、日三部分。第三,数据归一化处理。该步骤主要是处理不同量级数据带来的偏差问题。本单位采用Min-Max归一化方法,将所有数值型数据缩放到0和1之间。第四,数据集成。该步骤主要是将多个数据源合并为一个一致的数据存储。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这可能包括合并来自不同部门或不同地区的档案数据。集成过程中要处理好数据源之间的冲突,如相同数据实体在不同源中的表示可能不同,需统一到一个标准格式。
通过以上步骤,本单位能够确保基于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的档案管理系统运行期间,所收集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均可得到保证,为后续的数据挖掘模型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2)数据挖掘模型选择与应用
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模型是实现有效分析的关键步骤。本单位根据档案管理的具体需求,选择了几种主要的模型来应对不同的挑战。第一,对于档案数据的分类和标记问题,采用了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该模型在处理高维数据集方面表现出色,尤其适用于文本数据分类。SVM通过寻找最大间隔超平面来区分不同类别。其中涉及几个概念:一是权重向量(超平面法向量),偏置(截距项),数据点和对应的标签,最小化超平面的法向量的欧几里得范数的平方值,实际上是在最大化两个类别之间的间隔;二是约束条件确保所有数据点都正确分类,并且位于超平面的正确一侧,同时距离至少为1。这里的是类标签,只能取1或-1。第二,关联规则学习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关联规则学习主要用于发现大型数据库中变量间有趣的关系,其衡量指标包括支持度和置信度。支持度定义为项集(一组项目)在所有事务中同时出现的频率,具体的计算方法是:项集A在所有事物中出现的次数÷总事物数;置信度则是在前提项集发生的条件下,结论项集发生的条件概率,计算原理是在已知项集 (A) 出现的条件下,项集 (B) 出现的概率。这表明了在先决项集 (A) 发生时,结果项集 (B) 同时发生的可靠性。上述两个公式是关联规则分析中使用的基本理论,能够帮助识别和度量项集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三,决策树。决策树是通过递归地划分数据集构建树形结构来实现分类和回归的。在构建决策树时,每一次数据划分都是基于最优化某个标准,如信息增益、基尼不纯度等。决策树的每个非叶节点代表一个属性上的决策规则,而每个叶节点代表一个分类结果。本单位认为,决策树模型的主要优点是模型容易理解,实施简单,且对中间值的缺失不敏感,也能够处理不相关的特征。然而,决策树容易过拟合,特别是当树很深时。因此,常常需要剪枝来优化性能。
(3)功能实现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本单位基于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的档案管理系统总体框架为支持向量机(SVM)框架。由于系统的功能众多,故本段选择“档案文档分类”功能及实现的方法展开分析。所采用的模型表达式为决策函数。其中,涉及的要素包括:一是将输入向量映射到高维空间的函数;二是模型参数。评估此模型的性能,通常使用交叉验证方法,特别是k-折交叉验证以及准确率(accuracy,衡量分类正确的样本占总样本的比例)、召回率(recall,衡量正类中被正确预测的比例)和F1分数(是准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水平,用于在不平衡类数据集中维持性能的评估)作为评估指标。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映射到高维空间。将输入向量通过一个映射函数转换到一个更高维的空间。这种映射是基于核技巧的思想,使得在原始空间线性不可分的数据在新空间可能变得线性可分。对应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许多档案数据,如文本文件自然包含非结构化和高维特征。通过将这些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SVM能够有效处理和分析这些复杂数据,从而提高文本分类的精度和效率。第二,决策边界的定义。在上述高维空间中,SVM 的目标是找到一个超平面,这个超平面可以将不同类别的数据分开,并且两边的间隔最大化。这个超平面由向量和截距定义。向量指出了超平面的方向,而截距决定了超平面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对应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是:档案管理系统需要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档案,如法律文件、财务报告等。SVM通过建立一个决策边界来实现这一点,使系统能够准确地将新的或现有的档案自动分类到适当的类别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构建档案管理系统时,基于技术自身特点,能够解决传统档案管理中数据处理效率低下、准确性低、信息利用不足等问题。因此,该技术具有应用可行性。基于该技术构建档案管理系统时,技术人员需要厘清档案管理系统需要解决哪些需求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数据挖掘模型,之后组成系统框架,在不断地运用过程中优化用户交互体验,最终达到提高档案管理系统综合运行质量的目的。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档案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不仅会增强系统处理复杂数据的能力,还将提高用户交互体验,从而实现更加个性化、动态化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 娟,苏晓伟,李 宁.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在档案管理系统上的应用探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3,7(06):102-104+117.
[2]陈思音.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产业,2022(30):4-6.
[3]刘各巧.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以及在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7):199-201.
[4]伍永锋.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1):166-167.
作者单位:滕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